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18373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等教育强国主题材料汇编目录1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彰显时代理据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质8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使命124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195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等教育强国内生动力266 .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举措33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彰显时代理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战略地位。“教育强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为强国战略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六位一体”强国体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

2、康中国)的首要位置,充分彰显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连接处,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应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和责任。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自觉依循政治逻辑、政策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更广的辐射面、更优的超前布局和结构层次、更高的人民满意度,使高等教育从“最大体量”变为“最优质量”,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飞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等教育力量。国家意志: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便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并向同行,肩负着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

3、满意大学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响应中央关于高等教育“要很好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配合工业建设的需要”的要求,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使我国逐渐摆脱了“高等教育弱国”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新时代,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跨越,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领悟党和国家对强国崛起规律、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洞察,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阵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

4、性作用。事实证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只有与党和人民期待及国家和民族利益同向同行,才能取得累累硕果。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更要突出国家意志的导向作用,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坐标系中加以考量。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持续汇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要素合力,廖续大学生命生长与国家现代化交织共荣的精神血脉。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意志在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也要重视和尊重高校的自主性、多态性,赋予大学合理且充足的自主权,拥抱学术观点的包容开放和有灵魂的卓越,使高等教育在积极有为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5、的同时,确立富有差异性和独创性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有机统合教育与政治的视角,全方位助力强国建设。制度创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制度创新是保障。推动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是决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水平和落实成效的关键,更是以教育强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之基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政策框架。一方面,形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对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6、发展任务、建设目标等进行顶层设计,锚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前进方向,从战略层面擘画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蓝图。另一方面,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促使高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育人层面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此外,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着力推动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体系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与社会形成深度互嵌的共生共荣长效机制,为高等教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效政策供给和制度

7、创新。大学和学科制度的现代化创新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助推高等教育由内涵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由大众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型、由传统的单向度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高等教育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精准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大学更要自觉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方面的制度精神,明确办学理念,优化组织、学科、教育等管理制度,推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和优化,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魅力。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是高等

8、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有的价值遵循,更是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的目标导向。人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元素,对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人能否经由高等教育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成效的关键标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要满足规模巨大人口的受教育需求,更要注重提升育人质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着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人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跨越。高等教育作为现代人的孵化器,能够高质量培养具有现代生活态度、适应现代化生活、开创现代美好生活的一流人才。高等教育强国则意味着高等教育培养的人要具有上述“现代人”的个性特质

9、,有着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无限空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有责任造就更多现代化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集体智慧,满足全体人民对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高校要厚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党的全面领导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到大学治理的全过程,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使广大人民在高等教育中收获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当前,社会进入了科技创新的密集活跃期,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策源地,更应拥抱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同利益与价值追求,聚焦国计民生中的重要课题,落实立德树

10、人根本任务,发掘和培养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和非共识性人才,推动我国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发。路径选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诉求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发展和变革过程。经过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实践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要致力于实现高等教育各子系统与社会要素的有机衔接,突破单向度管理的纵向阻隔,贯通政府、高校、企业间的横向衔接,又要开辟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畅通渠道,形成多主体协同共建的组织生态;在数字化与多元化交织融合的格局下,知识生产变革驱动高等教育的多态性边界愈加宽泛,并逐渐蔓延和渗

11、透至社会的多重领域,使之与城市网络、产业集群、知识经济等多重现代化因素交互共融;多主体共同订立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契约,积极拓展大学建设的创新形式和治理模式,加强大学与城市、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使高等教育在以创新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后工业时代能获得更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仍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倡导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的创新和实践,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未来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引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实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广泛动员

12、社会多元主体,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唯其如此,才能在实践中提炼升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集体智慧,在正确的路径选择中树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展望2035年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美好未来,高等教育必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机遇,在创新驱动的实践进程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质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

13、程。立足新时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发展道路,需要深化对党的这一重大决策的认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质。第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首先,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性领导,明确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性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自上而下形成党对教育强国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的格局。最后,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策略

14、性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容和引领,不断创新党领导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强国建设全过程彰显党的思想、理念和方略。第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民性。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让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公正,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的综合治理,持续解决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教育中的现实困境

15、和难题,敢于啃“硬骨头”,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持续创新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和办学模式,推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和鲜明政治底色。党领导的教育强国建设无疑也需要处处彰显先进性。首先,需要超前布局教育强国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前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为教育强国建设出谋划策、指引方向。其次,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向纵深

16、发展,破除阻滞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和阻力。再次,需要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因此,应以超前性、改革性、创新性引领教育强国建设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之路。最后,需要保持教育强国建设的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积极的对外开放是保障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进性,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的必由之路。第四,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性。教育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强国建设要凸显和坚持教育性,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围绕这一核心议题,教育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