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联盟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022.4)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9+1联盟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022.4)公开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二历史练习卷六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台湾学者许倬云先生曾回忆道:“在家乡,新年、除夕、元旦、清明和冬至,都会祭祀祖先。我家自从抗战时期离家客居,先父直系祖先名讳先人挂轴,每逢年、节悬挂遥祭。我们弟兄迁移美国,每家也都有历代祖先名讳挂轴,至少在除夕和元旦会遥祭”。影响这种观念产生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 B.宗法制C.分封制D.乡里制2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历经漫长演变。下列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出现最早的是A. “一字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B. “古之
2、民,末知为产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c.“巨镇水陆冲,弹丸压楚境。人言杂五方,商贾富兼并。D.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3.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的是A. “请好除暴,惩贪黜邱”B. “法不阿贵,绳不挠血”C. “不别杀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4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十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A.蕴含了传统伦理道德B.影响了后世用人制度C.体现了民本政治伦理D.反映了儒家学说精随5 .
3、政治制度随国家治理需要不断调整。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或政治现象,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今台阁选举,涂塞年日,九品访人,唯向中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A.B.C.D.6 .唐朝孙思邈认为:“若有疾恶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嫂,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反映了古代中医学A.以人为本B.辨证施治C.药食同源D.标本兼治7 .宋明时期一位思想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8 .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于
4、,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这反映了清朝A.赋役规定渐趋繁杂B.对百姓的人身束缚日益减弱C.资源危机日益显露D.赋役征发以人头和土地为主9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钱币缺乏,各地禁线出境,在京师(长安)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餐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该凭证是A.飞钱B.交子C.会子D.庄票10 .有学者叙述,近代中国曾出现过系列的努力,目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中国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需初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及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下列观点与该学者所述相符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爽”B. “中学为
5、体,西学为用”C. “民主共和”D. “德先生”与“赛先生”11 .上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下列有关上海的历史叙述,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开始出现租界,“华洋杂居”建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建成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A.B.c.D.12 .毛泽东在一次给宣传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国家最要紧的是多炼钢铁,多产煤炭、煤油和电力,多造机器。只有工业发达了,国家才能多造新农具和农业机器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多修铁路、公路来把城市和农村连接,才能多修水利来发展农业。据此判断,这批示最有可能出现于A.新中国成立时B.一五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
6、时期13 .为保障我国人民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现代医疗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就有开始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人工瓣膜、试管婴儿等技术领先世界平均预期寿命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A.B.C.D.14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结合右图所示文明区域,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处是世界上最早达入文明的地区B.处建筑艺术受到政治的影响较大C.处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D.处印度教文化渗透到东南亚社会各方面15 .古代希脂一位学者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贡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山了重要贡献。这位学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
7、亚里士多德D.欧儿里得16 .罗马法“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到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主要说明了罗马法A.适应罗马社会发展需要B.代表古代世界法律的最高成就C.重在规范社会契约行为D.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穆斯林学者很快便吸收了这些希腊传统,把它们同从印度学到的知识合为一体,统统变成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其结果是,光辉灿烂的数学、科学和医学成就,为穆斯林社会理解自然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些“穆斯林学者
8、”来自A.贵霜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18 .大宪章规定:“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够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据此可知,大宪章A.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适当照顾了市民的利益D.标志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9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郡,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欧洲各国签订该和约意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
9、际争端确立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建立近代外交制度完善集休安全体制A.B.C.D.20.下表反映了 15-18世纪英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据此可知,英国的户籍制度年代历史事件1495 年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 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 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教济贫民和失业者。以法律方式加以确立标志现代基层管理制度确立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管理部门由教会转向政府A.B.C.D.2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作物外传同时欧亚作物
10、也传入美洲。其中对美洲社会生活彤响最大的欧亚作物是咖啡小麦水稻辣椒A.B.C.D.22 . “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力,工厂建成儿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机器大生产带来劳作方式的深刻变革B.工厂彻底改变以往分散的生产状态C.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急剧恶化D.生产流水线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23.1929-1932年,德国动用了 500多名人员,在科隆至波恩问修建了一条专供机动车分司,分车道高速行使的四乍道新型公路。德国修建这条新型公路是因为解决交通堵塞的需要受到汽车
11、工业发展的推动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与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竞争的需要A.B.C.D.24 .专家预测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或将引爆欧洲70年以来的最大难民危机。除战争和地北区冲突外,造成战后世界难民问题的因素还有宗教矛盾部族冲突自然灾害经济恶化A.B.C.D.25 .管子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中,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西沟防省。”经考古证实,东周王城选址北依邙山,南邻洛河,大体呈正方形。由此可知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有价值B.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c.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D.如何证明史实,绝非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
12、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廷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帝多次下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没入官府原先最为担心的海上威胁已消除,但群臣对是否开放海禁意见不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各省的地方官则认为海外贸易有利于国计民生,要求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下令取消海禁,开放海外贸易,分别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广然而清廷对“外夷“来华始终存有戒心,对国内民众大批外出,或留居南洋,或聚集海上,也深感忧虑,怕对海防构成威胁。故自康熙后期开始,清廷对通商口岸、外贸路线、出海时间等,不断加以收缩和限制。摘编
13、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材料二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真。第一。是“。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方的方针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一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
14、交”的背后(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两次变化,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提炼影响新中国“革命外交”的两大因素。(4分)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周集团。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目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