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香结》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丁香结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背上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语文要素是能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文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丁香花,想起自己斗室外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 .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者查词典的方式理解“参差、迷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在朗读中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补充作者资料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3 .通过学习诗句体会理解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5,品格培养目标:通过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相感恩的品格。【教学重难点】1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2 .想象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学生李涵背诵关于花草树木的古诗,并简单讲解里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生生评价:从语速、声音、感情、
3、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预设学生评价语:预设1:背诵得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很自信大方。预设2:准备得很用心,讲得很细致。我知道了古诗中这些植物所象征的意义。预设教师评价语:谢谢你们精彩的展示!刚才同学们倾听认真,点评中肯,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一一丁香结,看看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设计意图:图片的直观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这样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做好衔接,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形成
4、了积极的阅读期待。】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生词归类,学生挑战认读出示生词:缀满幽雅参差笨拙模糊单薄恍然指名读,开小火车检查。预设:指导读好“单薄”的发音。指导“幽”字,范写。预设评价:你真善于学习,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学会了多音字的读音。学生练写,同桌进行三星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给予自己指出不足的学生表示感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字词教学重点突出,扎实有效。并对学生进行互助、感恩的品格培养。】2 .简介作者宗璞。3 .交流“课文哪些段落写丁香花,哪些段落写丁香结?”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并说说每一段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归纳出是赏丁香和悟丁香两个方面,并板书。【设
5、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三、品读感悟,激发想象(一)“赏丁香”。此环节重点解决:作者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读出这种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处理方法如下:1 .快速浏览课文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2 .精读赏析:默读课文3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圈点勾画,写写你喜欢的原因。预设评价: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圈画的时候用尺子画线,非常工整认真。3 .学生交流、汇报。在交流讨论的基础
6、上,教师抓住这几句话适时点拨:(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
7、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T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4 .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答,共同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板书:形状颜色气味)5 .再读读喜欢的句子,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丁香花的样子。【设计意图: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
8、生朗读,通过朗读想象,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二)“悟丁香”1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圈点勾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朵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出示盘花扣图片。自然过渡到对丁香结的深层解析。2.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点拨,抓住这几个句子: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
9、连在一起。提出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想象画面,感受其格外妩媚之感。顺势点拨:古人眼里的丁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找到“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想象其中境界,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愁思)师小结:丁香结不仅是因为形象上像解不开的盘扣,在意义上也是像解不开的愁思。3.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1)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2)学生交流,顺势引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3)全班齐读。继续
10、引导:谁能从所学内容想开去,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言。师小结: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中,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落实课后题。同时,在语文要素方面,让学生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升华主题1 .回顾你的生活,有哪些让你感到挫折的“结”使你难以忘怀?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2 .生交流讨论。3 .师小结:是啊,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
11、了乐趣。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重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达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并对学生进行品格培养。】四、安全知识大讲堂又到了我们安全知识大讲堂时间了,请王梦琪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预设: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 .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
12、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3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4 .小学生在放学排路队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拓展戴望舒的雨巷。在阅读中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继续感受丁香代表的愁思。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借花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本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借花表达忧愁之感的诗句。请同学们回家再搜集借花表达其他感情的古诗词,如:梅、兰、竹、菊各象征什么。师结束语:孩子们,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
13、是生活有益的补充,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悬肠挂肚,百转千回。所以今后,让我们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好吗?板书:2.丁香结赏花形状颜色香气姿态(比喻、拟人)悟花豁达乐观(引用诗句联想)课后反思:本课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实写了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在丁香花身上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14、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如果再重新学习,我会理好主线问题,充分放手,让孩子去理解、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