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片百村工程”梯次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片百村工程”梯次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片百村工程”梯次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仅供学习)为深入学习近平“千万工程”经验,在XX市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基础上实施“五片百村工程”,构建梯次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新格局,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长株潭都市圈方位和都市农业定位,认真学习借鉴XX“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拓展XX”四提一示范”行动,强化规划、运营、模式、项目、品牌思维,以点带面连线,梯次推进五片引领、百村示范、全域和美,着力打造一批以产业旺村、生态美村、文明新村、平安乡村、实力富村、班子强村为目标的未来乡村、精
2、品乡村、和美乡村,弘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在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方面迈出新步伐。到2025年底,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54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稳定在300万头左右、存栏稳定在170万头左右;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93.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71.3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163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5,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五片百村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重点推进XX
3、X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发挥区域、资源、人才优势,核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0元以上,核心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努力打造都市农业、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智慧乡村、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塑造具有XX特色的“未来乡村”;加快推进Ic)C)个左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特色,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0元以上,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努力在稳产保供、特色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集体经济方面走在前列,打造具有XX特色的“精品乡村”;全域推进全市755个行政村,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践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4、理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3000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达到Ic)O个以上,着力在规划布局美、人居环境美、乡村风尚美方面明显提升,营造具有XX特色的“和美乡村”。二、工作重点(一)打造产业旺村。全市大力发展“两主两特”,县市区重点打造“一特一辅”产业,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一园一业”产业,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打造以湘莲为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肉类加工为特色的中南肉类加工示范区、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一站式服务”为特色的XX农机产业园。到2025年底,力争再新增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以上
5、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0家、30家、40家。1 .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责任。深入推进“田长制”,严格落实“六个严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完成新增恢复耕地任务。坚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效益提升,稳双季稻、扩再生稻、推低镉稻、增旱杂粮,提高单产,扩大油菜、大豆种植面积。开展万亩、千亩和百亩示范片建设。实施粮食生产“七大行动”,持续扶植本土农业企业和种粮大户,着力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到2025年底,300亩以上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发展到450家,工厂
6、化育秧(集中育秧设施大棚)发展到37家,“统分结合”模式服务面积扩大到25万亩。坚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畜禽养殖规范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雨湖区姜畲万亩蔬菜基地和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发展稻油轮作。实施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壮大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发展。补齐农田建设短板。以XX灌区为核心整流域规划,整乡推进、整片示范、整村清零。到2025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163.3万亩以上,改造提升16.9万亩以上,打造一批以高产农田、绿色农田、智慧农田为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因地制宜推进小田改大田、共杆并线。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支持农业集团、种粮大户参与的多模式“投贷联动”项目。
7、补齐农业水利短板。实施XX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包装策划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加强“五小水利”建设,持续大力推进以骨干山塘和渠道清淤疏浚为重点的农村小水源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补齐现代农机短板。实施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加强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推广。支持XX农机产业园发展。到2025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到3家,县级以上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到200家。2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打造XX一桌美味佳肴。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实施地标产品产业化三年行动,振兴种业,延伸产业,逐步把湘莲、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蔓、XX矮脚白、壶天石羊等小地标做成大
8、产业、大品牌。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身份证”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到2025年底,力争绿色食品215个以上。以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打造都市农业引领区、城乡融合试验区和返乡创业聚集区。鼓励“莲(稻)+”综合种养高效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黑鸡机菌、鹤鹑蛋等单项冠军产业。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扶持一批扩产增效项目,落地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一批重组合作项目,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XX县天易示范区、XX高新区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园和预制菜产业聚集园,支持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等特色生猪产业项目发展,支持XX红、水府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做
9、强,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美誉度。做响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打造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支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以“我的XX行”为龙头,做好“红色研学+”大文章。支持雨湖区打造鹤岭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以XX、昭山为核心发展乡村民宿度假产业,以水府、乌石、白石、银田为重点发展乡村农旅融合产业,支持盘龙、华银等星级休闲农庄发展。举办农民丰收节、湘莲文化节、乡村音乐节、乡村篮球赛、农耕文化节。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农村地区新增2家3A及以上旅游景区,4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新增2家国五星级休闲农庄。在5个引领片区的核心区域,逐步实施景
10、区化升级,把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力争在5个引领片区各打造一家省级4星以上精品旅游民宿。做优乡村新型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快递、养老托幼、乡村网约车、乡村外卖等生活性服务。发挥供销作用,大力发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做新乡村文创产业。因地制宜发展XX皮影戏、石鼓油纸伞、湘乡蛋卷等小宗类农产品和手工品,把文化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多渠道推广乡村好看、好吃、好玩的土特产,拓展“土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双向奔赴有效途径。3 .扶持壮大乡村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梯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
11、、股上市”。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培育12个农业企业上市后备对象。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实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三年专项行动。分类开展电商、包装、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等专项培训提升。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家、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家。提升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地位。鼓励企业家、城市金领白领蓝领、科技专家人才、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实施百名乡贤回乡创业行动。每年推介表扬一批返乡创业典型。提升乡村运营能力。树立乡村运营理念,面向社会招募具备策划文创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企
12、业家、创业团队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运营。组织城市“网红”“打卡”引流,培育一批乡村本土“网红”。提升乡村农业科技推广和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抓好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质整合、人员归位。培育一批有一技之长、带动能力强的“田秀才”“土专家”。选树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典型。落实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制度,培养一批师范生、医学生、农技特岗人员、水利特岗人员。实施退役军人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4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综合平台。积极争创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推动产业振兴。推进XX县湘莲国家现代农业
13、产业园、雨湖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雨湖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和评估认定工作,支持雨湖区申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XX市申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湘乡市申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三年行动。支持发展工厂化育苗、温室大棚、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新建和改造一批智慧农牧场、智慧渔场、智慧果园。深入推进XX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统筹做好湘乡市、雨湖区姜畲镇和楠竹山镇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雨湖区国家级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和食用菌5G产业
14、园建设。(二)打造生态美村。赋予“十百千万”新的内涵,以一江两水为轴、XX灌区为网,串联美丽乡村、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网红”民宿等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是10个左右宜游宜行、红色绿色相融的最美线路(片区),IOo个左右宜居宜业、乡愁乡情相融的淳美乡村,Ie)OO个左右宜憩宜闲、人文历史相融的秀美屋场,Ie)Oe)O个左右宜养宜学、老少相融的乐美庭院。到2025年,五片引领的核心村,力争达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标准;百村示范的创建村,60%以上达到省、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标准。1 .推进村庄规划和建设风貌管控引导。开展村庄规划完善提升行动。加强村庄建设风貌管控引导,落
15、实自然资源部门审查规划和用地、农业农村部门审查资格、住建部门审查图纸等部门联审联批机制。坚决制止大拆大建,坚决制止盲目建牌楼、随意建围墙以及过度硬化、过度铺植草皮等行为,保护古村、古建、古树,保持乡村肌理、乡村文化、乡村味道。在5个引领片区,积极引导其中的重点区域的屋顶、门窗、外墙材质色彩等与乡村整体景观融合协调和“三线”整理。2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年度推进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新改建,加强改厕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农村厕所管护水平。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整村推进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o3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开展源头节水、黑灰分离和尾水回用,优先治理人口集中、环境
16、敏感区域生活污水治理难题,实现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确保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运行率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4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水平,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设施建设和服务,推广“垃圾不落地”村级垃圾转运模式。5 .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推进村庄“四清”、镇区“五治”、干道“三无”、河道整治和乡村绿化行动,农民群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习惯不断养成。推进沿江、沿河、沿库、沿路以及山体裸露地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荒山荒地绿化。6 .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充分挖掘当地历史、人文、生态特点,连片创建、分层创建、特色创建。保护古民居、古桥、古祠堂、古树。坚持“微改造”,保留原生态、突出公共区域“五小实事”和农户庭院“五小整理工到2025年,建设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200个以上。美丽屋场提倡“一屋场一个主题”、“一屋场一种果树”,形成“一屋场一道风景”。7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农村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整治大气、水体、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