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中小学“三名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中小学“三名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我县中小学“三名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建议9月,我县中小学成立了30个“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我们的工作室有点特殊:成员除了有主持人和学员,还有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和主持人是“同班同学”,也肩负着指导学员的职责,导师与学员比例大多是1比3;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的组成架构大都存在着跨学段、跨学科现象。这样的成员组成和架构,要更好地组建学习共同体,完成工作室建设目标,更需要努力和智慧。怎么办?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一、立足已有,着眼未有1有什么。鉴于工作室人员的构成状况,工作室首先要自清“家底”:主持人和核心成员的拿手项目和主研方向是什么,成员所在学校规模及现有哪些特色,
2、现有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有哪些,成员的学科构成和任教情况,等等。工作室只有在知道“家底”薄厚的情况下,才能计划和谋划好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2.缺什么。在自清“家底”的基础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工作方法。主持人和核心成员要基于已有基础提出管理、教学等问题,并听取学员意见,遵循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把原有的课题研究作为切入点,聚焦共识,形成“人人需要、人人有份、人人参与”的共建课题。在共同的愿景上用力,可增强工作室研修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聚焦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确定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增强工作室研讨的方向感和计划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达成互
3、学互助共进、成就每个人的目的。二、导向引领,整体规划1过程导向。以目标达成为准绳,通过建立规范和章程,制订好工作室和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阶段(建议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并形成工作行事历,将研修任务落实到月(具体日期可待定);建议每个阶段开展两三次集中研修,每次半天至两三天,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小专题)。在研修过程中,要深入学员学校和课堂把脉问诊,要“走出去、请进来”,追着目标达成开展工作。2 .结果导向。要以两年后的研修成果为导向,逆向设计工作规划,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明晰任务;要为每一位成员的专业发展搭建关键读物、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的平台,落实所有成员的基础“作业”(如读书、实践、写作、
4、讲座等),明确每个成员两年后的成果数量及形式;要定期收集工作室活动资料和阶段成果,使工作室活动成效和研修成果物化、可视化。有条件的学员,建议以个人专著的形式物化研修成果;能力较强的主持人,建议考虑工作室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为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典范。三、细化措施,丰富形式1明晰工作策略。着眼于成员们实践能力的提升,灵活运用问题解决式、团队合作式、实践经验知识化、工作室联动研讨等策略,根据研修内容灵活选取活动形式。3 .优化研修内容。可涉及教育政策与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探索、专项课题研究、外出考察、成果推广与公开展示、对口帮扶、教学资源创建与利用等。4 .丰富研修形式。遵循集体研修、自主实践与个
5、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精心选择理论书籍,认真组织面对面交流、现场展示、学术沙龙、送教帮扶、教学论坛及考察活动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微信群组定期开展网络研讨等。5 .落实评价考核。制订成员量化考核指标,把研修活动开展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关注学员研修任务的完成情况,关注成员在本单位的行动力、执行力和教学绩效,努力提升工作室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与引领力,更好地在研修中评价,在评价中提升,在提升中总结。6 .及时宣传引领。及时形成工作简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上述思考与建议,因个人水平所限,未免挂一漏万,仅供老师们参考。希望我县中小学“三名工作室”能在两年后修成更多正果,实现从“30棵树”到“一大片森林”的效应,不断提升学校、教师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助力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