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肝硬化.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37666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肝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病理学:肝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病理学:肝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学:肝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肝硬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病理学:肝硬化1、原因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国患者大部分由此种原因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引起肝硬化比较多见。毒物中毒营养缺乏。2、发病机制上述各种因素首先引起肝细胞脂肪变、坏死及炎症等,以后在坏死区发生胶原纤维增生。后者主要来自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局部的贮脂细胞及因肝细胞坏死,局部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网状纤维融合形成胶原纤维。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汇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互相连接,终于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被改建而形成肝硬变。3、分类肝硬化分类有许多种。病理学上进行的综合分类是:门脉性、

2、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和色素性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在形态上,此类属于小结节型;其次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属于大结节型。(1)门脉性肝硬化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此型肝硬化乃由不同原因引起,如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性肝炎或营养缺乏引起的脂肪肝等。病变特点:肉眼观:早、中期肝体积缩小不明显。肝硬度增加,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镜下观:正常肝小叶被破坏,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破坏细小胆管和肝血管系统。综上所述,肝硬化的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2)坏死后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变主要是由较严重的病毒性肝炎引起,多数为亚急

3、性重型肝炎患者发展而来。慢性活动性肝炎反复发作并且坏死严重时,也可以引起。急性普通型肝炎和慢性持续性肝炎除非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一般不引起坏死后性肝硬变。与门脉性肝硬化的不同点。肉眼观:肝体积不对称缩小,常以肝左叶缩小为甚表面有较大且大小不等的结节。镜下观:假小叶的纤维间隔比门脉性肝硬变宽阔而且厚薄不均,其中炎性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均较明显。坏死性肝硬变比门脉性肝硬变严重且病程较短,癌变率高,功能障碍明显。(3)胆汁性肝硬化长期持续性堵塞或压迫肝外胆管的各种因素均可导致本病,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类。其病理特点:肉眼观:肝略缩小,质中,表面颗粒状,呈明显的褐绿颜色;镜下:胆管明显扩张,汇管区

4、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显著,假小叶形成,但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少见,肝细胞羽毛样变性,胆汁湖形成。4、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肝内血管系统在肝硬化时被破坏改建引起:由于假小叶形成及肝实质纤维化的压迫使小叶下静脉(窦后)、小叶中央静脉及肝静脉窦受压,致门静脉的回流受阻;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动脉血流入门静脉,使后者压力增高。临床出现:脾肿大;胃肠淤血、水肿,致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水,原因:a门静脉高压f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b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f低蛋白血症一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肝灭活能力降低一血醛固酮等升高一水钠潴留;侧支循环形成。其并发症:a.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可致大呕血;b.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发生便血,长期便血则可引起贫血;C.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可见“海蛇头”现象。(2)肝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有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蜘蛛状血管痣;出血倾向;黄疸;肝性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