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煤矿智能化市场潜力巨大、建设形势喜人,但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认知不足、建设难度大、系统集成融合较差、网络安全体系不完善、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化煤炭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软件等数字产业与煤炭行业实现数实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为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一、煤炭行业“智改数转”的发展现状一是煤矿智能化市场潜力巨大。在政策鼓励和技术升级的加持下,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方兴未
2、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按全国煤炭企业的数量体量以及目前建设投入情况初步估算,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总市场规模为2多亿元。二是煤炭行业智能化改造势头正劲。据2023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从494个增加到1019个。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加到19、36亿吨,煤矿智能化改造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三是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尚处于示范阶段。已建成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明显不足,如:智能煤岩识别率低;低功耗、高可靠智能传感器少;自动化控制领域芯片供应链
3、抗风险能力弱;重大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露天采矿使用的大型装备进口依赖性强;智能化设备数据通信接口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行业内标准、规范建设推进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行业外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华为公司成立了煤矿军团,携手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矿鸿操作系统”,通过标准协议框架,形成煤矿物联和数据标准,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协同与互通的问题。各大电信运营商,国内知名互联网头部企业利用自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积极进入煤炭领域业务,为行业“智改数转”带来新生力量。二、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智改数转的认识不足。智能化煤矿的显著特征是现代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4、能、计算机及控制与采矿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新技术融入矿山应用场景、不断迭代发展,并随着开采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适应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部分煤炭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维,重技术、轻管理”的急功近利现象,希望通过短时间大资金量集中投入,以“大跃进”的方式,快速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而忽视了相关运维管理的跟进,导致系统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建设难度大。煤炭行业要求井下所有机电设备须具有防爆特性,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进行本安关联试验等,提高了供应商的进入门槛和难度,加之煤矿自然条件恶劣且煤炭赋存条件差异较大,行业“智改数转”标准难以统
5、一。行业外信息技术企业虽然拥有技术优势,但因缺乏对煤炭产业的深刻理解,其“智改数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受到很大制约,短时间内难以为煤炭行业提供高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三是系统集成融合较差,信息共享任重道远。部分煤炭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项目仍未在企业整体“一盘棋”下建设实施,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或者部门按照自行理解新建大量异构系统,导致数据倍增,系统之间难以横向协同,形成新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陷入日益增长的数据数量和不可控的数据质量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无法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四是网络安全体系尚需完善。部分煤炭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模式更多停留在对传统安全设备或产品的简单堆叠,对于移动端、虚拟化等
6、业务场景覆盖面不全,没有形成成熟的数据安全机制,基层单位网络安全风险未得到全面有效监管。“智改数转”后,数据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数据安全隐患会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危害。五是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紧缺。煤炭行业“智改数转”起步晚、经验少,一些煤炭企业目前的从业人员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现有的人才资源难以满足企业智能化建设和运维的要求,且煤炭企业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远离城市,普遍存在数字化、信息化人员招聘难、易流失的现象,数字化、智能化专业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缺乏,容易造成“智改数转”动力不足。三、煤炭行业“智改数转”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统筹管理,推进制度建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巨大的
7、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领导要统筹协调好“智改数转”的组织、人员、资金等关键资源,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为基础,不断迭代建设完善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责、规范业务流程。成立专门机构对信息化、智能化项目把关,重视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方案审查、工程质量控制及项目后评价。规范项目网络、数据、接口、协议等标准,确保项目建设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构建标准体系,促进系统融合。智能化煤矿有几十个子分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设计统一的煤矿信息通信协议,从而建立包含基础设施、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经营管理控制、运维保障体系等子系统平台的管控一体化云平
8、台,利用统一的系统接口和数据标准打通信息交互链条,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并将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三是重视实施路径,确保有效落地。坚持顶层设计、适度实用、有序推进原则,参照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的成功案例,凝练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智能化建设模式、技术装备及管理经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井下装备平台深度接入,重点实现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等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提高煤矿远程控制、智能安全生产水平,实现煤矿减人保安提效,形成基于综合管控平台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对洗煤工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基础网
9、络承载能力,汇聚生产工艺、环境过程信息,实现生产现场和各大系统数据动态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智能工作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工序、关键指标的智能分析,最终达到智能诊断、智能决策的目标。四是筑牢防护体系,强化安全保障。如果不重视网络安全,智能化系统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隐患。要注重构建本质安全、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数字资产安全防护机制,规范、优化系统开发、系统运维及流程运转中的日常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产品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的应用,从而将安全融入业务运营中,提升业务安全能力。五是健全人才体系,增强技术储备。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
10、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可靠保障。通过社会公开人才引进、高校招聘等方式,大力引入计算机、自动化方面的人才,满足企业迫切需求,同时建立完善行业智能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测评与激励机制,形成基于职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内部挖潜与外部协同的人才发展机制,联合院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熟悉业务、熟悉数字化并能捕捉行业发展方向的融合型团队。包含地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问题与应对思考基于XX的实验调研小微企业数量多、活力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金融行业支持小微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23年,在XX省XX市本地企业贷款余额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仍处于较低
11、水平,说明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比较显著。2023年以来,“入不敷出”是当前众多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资金流入持续缩减、成本费用持续支出,导致企业财务压力持续增大,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要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既要支持小微企业的有序发展,又要有效规避风险。鉴于此,对XX市的小微企业就融资现状与风险问题进行调研,发现部分银行通过有效的机制与方法在融资风险规避方面探索出了新的路径,获得了可行经验。基于此,本文对XX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期对小微企业规避融资风险与建设征信体系提供思路。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首先,目前市场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近年来,
12、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银行陆续调整了经济政策,减少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总量供给越来越少;银行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更愿意为财务透明的大中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市场上一些利用不动产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存在资金流动不明、信评等级低等问题,使得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逐渐变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多持回避态度,审批经常拒批1O同时,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与中间环节支出在无形增加了贷款成本,而从民间渠道获取借贷需要付出较大代价,但得到的款额扣除利息与人情成本之后也所剩无几。其次,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大多为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据调研可知,XX市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为自有资金与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基本保持
13、在60%左右。由于依赖内部融资与自身经营,小微企业受盈利、净资产数量与预期收益等方面的影响较大,无法长久生存,只能选择借贷方式从外部融资。调研显示,目前XX市诸多小微企业通过银行借贷形式进行了外部融资。再次,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逐步增加。2023年年末,XX市小微企业贷款中,排名前列的为批发零售业(35、82%)、制造业(14、72%)、公共设施管理业11、87%)、农林牧渔业(10.56%)、交通运输业(7、35%)o综合而言,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多集中于传统行业与第二产业,科技类与现代服务类行业较少。虽然受益于国家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惠政策,但受大环境影响,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在近些年有所上升,
14、由6、89亿元上升为8、52亿元,不良资产净增1、63亿元,贷款不良率在整体上也处于上升态势。二、地方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风险(-)资金调动与融资结构不合理,引发企业经济危机小微企业如果在可控流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自身无法按时还款,银行就会下调小微企业的信评等级,小微企业便会失去贷款机会,从而出现缺乏资金维持企业运转的情况。还有部分小微企业作为担保人受到牵连,导致企业账户被冻结而无法正常经营。调研发现,XX部分小微企业为了获得发展机会,不仅向正规银行进行借贷,还向小额贷款公司借贷,试图在获取利润后偿还2,但多数小微企业在未获得利润之前就已背上巨额债务,导致无法偿还短期负债,这不仅增加
15、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压力,还使其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面临破产局面。此外,部分小微企业未考虑自身情况与时机,在没有准确判断市场风险与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就盲目扩张,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融资风险,直接引发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危机。(-)贷款风险防控难度大,尚未构建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小微企业存在的资金回收难、应收账款多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信贷风险仍在加剧,贷款质量也在持续下降,银行对其融资风险防控仍有较大难度。首先,小微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短、经营不稳定、受政策影响大等问题。小微企业因自身实力弱、技术与人才匮乏,破产可能性较高;小微企业存在缺乏抵押物与担保人的风险,并兼有信息失衡问题,因财务信息不明、管理粗放,
16、真伪难辨,给银行识别信用风险带来较大困难。其次,银行还要面对信贷管理技术缺乏的问题。与大中型公司业务相比,小微企业存在信贷金额少、笔数多等问题,风险管理的核心差异较大,且缺乏成熟技术借鉴。而银行信贷管理主要依靠地缘优势的经验法,在异地经营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问题。许多银行在信贷服务中缺乏信贷技术,并且小微金融单笔融资耗费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过多浪费时间,部门壁垒难以突破,再加上审批时间较长,部分小微企业宁愿选择民间贷款也不愿去银行贷款,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银行至今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三)融资信息真伪难辨,缺乏有力监管制度小微企业的裙带关系多,部分管理者自身素质差,仅重视效益,缺乏法律素养。在贷款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试图掩盖负债情况获得银行审批3,由于征信体系有待升级,银行无法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再加上小微企业融资信息真假难辨,提高了银行调查审批工作的难度和信用风险,这样不仅增加了银行调查企业融资信息的成本,还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