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48683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教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部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情景交融的语言表达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辨析常见情景相融方式的异同。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如何寻找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结合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欣赏自然中陶冶情操,领悟哲理。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曲江对酒(1)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1)此诗作于公元758年春,当时杜甫于一年前投奔唐肃宗李亨,虽任左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思考:此诗第三联原稿为“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改动三字为“桃花细逐杨花落”,为什么?这对我

2、们写作过程中的抒情写景有什么样的启示?答案示例:“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但与诗人当时无心赏花的情感不协调;改成“桃花细逐杨花落”则纯用白描,不加修饰,与诗人苦闷无聊的情感更相适应。启示:写景并非越生动越好,而是要服从抒情的要求,做到情景交融。二、合作交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文本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景与情在写作中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篇景情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某种景物,自然而然生出或被触发出某种情感。将这样的景描写出来,将这样的情抒发出来,并让景物与

3、情感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就是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文字。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起初作者内心“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弥漫在字里行间。但随着作者独行小路,领略月下荷塘美景.忧愁虽然还在,但心头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悦,感受到一丝得来不易的宁静。这喜悦和宁静都是由荷塘之景自然生发出的感受,作者在描写荷塘时并没有直接写情,但情自在景中。因情写景,借景抒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高兴或烦恼,轻松或沉重,热烈或悲凉,而随着情感的变化,似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正是此意。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4、,同样也能写出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文字。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择了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颇具悲凉之感的景物,来表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一致;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也都高度暗合了作者失落、悲伤甚至绝望的心境。这样的文字,处处写景,字字关情,能给读者以思考或震撼。(必修上P124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文本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

5、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从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唉起了。比方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采菊”,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只是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

6、在东篱下采菊时,偶然抬头看到南山的气象很好,看到飞鸟一块回去。飞鸟回去有什么好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作“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谓“物皆着我之色彩”,构成缘情造境。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位女子因为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在“无计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又写花的飘零,来显示

7、自己的感触。这样看来,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不同,但也有类似处。触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的,这是两者的不同处。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会唤起类似的情;情不是由景引起,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比方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的美引起诗人的喜悦,是触景生情,可喜的景物引起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西厢记的长亭送别里说:“朝来谁染霜林醉,点滴是离人泪。”枫叶是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诗人的悲哀,这是诗人给它着上悲哀的色彩。(周振甫诗词例话)文本三: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

8、,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漫天的雨纷然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

9、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张晓风雨荷思考:(1)情景交融主要有哪两种方式?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答案示例:触景生情和因(缘)情写景。触景生情与“无我之境”对应;因(缘)写情与“有我之境”对应。(2)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说一说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方式有何异同?同:情与景相互契合。异:(1)触景生情,初始心情比较平静;缘情写景,初始心情比较激动。(2)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3)触景生情,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缘情写景,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3)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文本三。答案示例:(1)

10、触景生情:看到雨中荷池一朵红莲挺然其间,颜色鲜艳,“我”被触发了惊叹和倾慕之情。(2)缘情写景:“我”的惊叹和倾慕之情投射到雨荷上,觉得它唯我又忘我、欢乐、完美自足。(3)情景交融:“雨荷”不惧自然的风雨,“我”也能抵御人生的风雨,“我”与“雨荷”在积极乐观的精神上达成默契。(4)结合三则文本和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要做到情景交融,应遵循那些原则?答案示例:(1)抒发自然真情:情为景之主,情感不真,写景必不真;(2)选择合适景物:景为情之辅,景物特点应与情感色彩相适应;(3)充分发挥想象:化实为虚,对不适合抒情的景物加以改造;(4)恰当运用技巧:技巧为情感服务,要有分寸,不可滥用;(5)适当渗透

11、说理:议论与写景抒情结合,更能深化主题。三、小试牛刀任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不少于200字。(1)秋思(2)一缕幽香(3)林间漫步答案示例:(1)当蓝的天幕因而高远显得肃穆,阳光里的热情也逐渐减淡,变得矜持起来。然后,低吟的水,呜咽的风,隐约的山峦,平阔的原野,仿佛同时感染上莫名的心事。一时间,周遭陷入了沉默的怀想。树上的叶子记起明媚的春光里曾经闪动怎样晶莹的润泽,草间的虫在回忆夏日璀璨星空下喧闹的夜晚,流浪的大雁呢,梦见离别之后的故园,正飞起茫茫如雪的芦花在自然的繁华即将谢幕之前,所有的怀想都弥漫着留恋与憧憬,又交织着迷惘和思索。从来没有哪一刻,生命必须面对如此严峻的困惑一一逝与

12、留,悲与欢,坚强与脆弱,宁静与喧哗用整整一季的沉默能参得透么?也许,某个秋晨,只因一场寒霜,所有的生命竟已彻悟。(2)“一样清风与丽日,才有桂香便不同”。每逢桂花一开,整片树林便因此而变得浪漫起来,倘使是在晴朗安静的周末午后,就更容易营造出梦幻般的色彩。极小的花形和淡黄的颜色,使得桂花不宜目赏。但或许也正因为舍弃了外表,才收获了桂香的浓重。那香味宛如无处不在的精灵,给周围每一寸土壤都施了神奇的魔法。斑驳的阳光,交错的枝影,草间的虫吟,仿佛都被感染而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氤氤气息。在这样的氛围里,树阴下的石桌石凳成了温柔的诱惑。一个人,一本书,简简单单,很容易就进入微醺的忘我状态。不知是文字醉人,还是

13、桂花醉人。又或者,书香与花香已融而为一,让一颗心也悄然绽放。(3)晴朗的午后,穿过图书馆前面的广场走进一片小树林,光线由灿烂变成幽暗,抬眼望去,前些日子新生的嫩叶此时已经是绿意盎然,盈盈满眼,忍不住就让人感到缓下脚步的诱惑。想起辛词中的一句:园林渐觉清阴密。心头刹那间呈现出一种会意的欣然。校园里每一条路的两旁都有成行的树,可是,从一棵棵间隔的树下经过与走入树林的深处,感觉是多么的不同。树林里的绿意更浓也更纯,而且是绵延的。静立林间,会发现自己被一种颜色温柔地包围,阳光是绿的,空气是绿的,鸟语是绿的,连心事也被悄悄地染绿。看那些树林之外匆匆经过的人,仿佛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宁静而澄澈的空间。佛法中有

14、一个词:清凉世界,说的便是如此么?春天的树林的深处,似乎有些什么等待我们静静参悟。四、课堂小结触景生情:由物及我(情感的显现)缘情写景:由我及物(情感的扩散)五、实战演练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

15、次走过为题,写一篇散文。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写作提示:参考题目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仿佛第一次”不是“真的第一次”,要从熟悉中写出陌生,可以是由新景触发新情,也可以是由新情发现新景。动笔前,先要思考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了变化,以及与之伴随的心情的变化,适当运用对比手法,组织成文。参考题目二:写出不同节气的独有特点,要调动生活经验,细致描绘景物特征和人物活动,同时要利用想象,学会发散,适当引用同题材的诗文佳句,做到情与景、事与理的有机融合。其他题目:注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要抒发感受,最好做到情理兼容,文质并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