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建铁路川藏线成都至雅安段全部工程施工监理标(隧道专业)第六册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张伟批准: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川藏铁路成雅段监理项目部二零一五年一月目录1编制依据12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3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4监理工作流程35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36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177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178具体旁站部位及要求311编制依据1.1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1.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492号)1.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
2、5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等。16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2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2.1 工程概况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正线建筑长度41.184米。其中隧道7座,总延长7776m;占线路总长的18.9%。其中最长隧道为张学堂一号隧道,进口里程:DK97+780,出口里程D2K100+440,全长266Onb为160kmh双线隧道。2.2 设计标准2.3 .1铁路等级:I级2.4 .2设计时速:160kmh2.5 .3正线数目:双线2.6 2.4正线间距:4.2米1.2.5 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困难2800米1.2.6 限制坡度:12%1.2.7 牵引种类:电力1.2.8
3、机车类型:HXD,动车组1.2.9 牵引质量:2700吨1.2.10 2.1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1.2.11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2. 3建设要求3. 3.1工程质量要求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IOO%,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10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4. 3.2工期要求建设工期42个月,隧道土建工程25个月。3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3.1 监理工作范围序号隧道名称起始里程
4、终止里程长度(m)附注1张学堂一号DK99+780D2K100+44026602张学堂二号D2K100+545DK101+59510503青岗山DK128+795DK129+6858904贺家山DK130+530DK131+1476175金鸡关一号D3K133+720D3K134+2004806金鸡关二号D3K134+426D3K136+16517397万安村D1K104+980D1K105+3203403.2 监理工作重点全线隧道围岩监控量实施监控。4监理工作流程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工作流程图5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5.1 控制要点在监控量测过程中,不可能对隧道的所有断面进行量测,需要
5、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监测。一般而言,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1)围岩级别。根据岩体结构的特征沿着轴线走向对围岩分级,对各级围岩设置代表性的观测断面,在总体上得到开挖过程中各类主要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对V级围岩或更差的围岩地段加密选择位移的量测断面。(2)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较差的地段,增加量测断面和增加观测点的数量,在围岩有可能发生突发性破坏的部位布置测点。例如应在大断层、裂隙及裂隙水发育、覆盖层厚薄不匀等地段加密布点。(3)断面形状。隧道形状尺寸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增加代表性观测断面。在结构发生突变的部位,例如在车行横洞或紧急停车带的部位应增加观测断面及测点。(4)受力状态。根据围岩荷载分
6、布及方向、覆盖层厚度、初始地应力、支护结构形状等工程特点,分析在可能出现较大变形的部位设置观测点。在高地应力段、偏压段、断层引起的支护结构不对称受力部位等都应考虑增设量测断面。(5)方便量测。在基本满足前面几条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比较容易布置测点和方便量测等实际因素。将以上因素作为监控重点。5.2 监控目标确保安全,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5.3 监控手段5. 3.1审查施工单位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或作业指导书;核对量测人员、仪器到位情况,未具备条件不得批复开工报告。5.3.2监督
7、施工单位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或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核查测点埋设是否符合规定,跟踪检查现场施作、监测记录、数据分析处理、信息传递等情况,并作好记录。5.3.3对量测监控情况,总(副总)监理工程师至少每半月巡查一次,现场监理工程师每天巡查一次并对原始量测数据签字确认;对量测实施不到位的,发出书面通知单,限期整改,同时上报公司安质部。5.3.4每月监理例会要将监控量测管理作为一项内容分析总结。对监控量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5.4具体监控要点5.4.1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施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
8、交监控量测成果;6、整理归档。5.4.2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5.4.3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注意保护,严防损坏。5.4.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5.4.5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少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5.4.6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及时提供以下信息
9、:1、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衬砌可靠性的信息。2、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3、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5.4.7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3-1、3-2)o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
10、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地质罗盘、数码相机2衬砌前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全站仪)O.Imm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Imm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锢钢尺或全站仪Imm浅埋隧道必测(IiW2b)5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0.O1mm注:乐一隧道埋深;6一隧道最大开挖宽度。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1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钥钢尺或全站仪ImmH02b时2隧底隆起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钥钢尺或全站仪Imm3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0.Imm4围岩压力
11、压力盒0.OO1MPa5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压力盒0.OO1MPa6钢架受力钢筋计、应变计0.IMPa7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108锚杆轴力钢筋计0.IMPa9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0.IMPa10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临近建筑物11围岩弹性波速度弹性波测试仪1112孔隙水压力水压计13水量三角堰、流量计14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注:A一隧道埋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5. 4.8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洞内外观察记录工作。1、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1)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初喷混凝土之前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文情况,并做好地质素
12、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积累影像资料,作为地质变化的依据之(2)对初期支护及地段的观察按规范要求进行,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变形状况,判定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2、洞外监测(1)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及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地表渗、流水等情况。(2)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量测断面应与隧道内的量测处于同一横断面,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13、。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量测应超前于隧道开挖工作面。监控量测时间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长期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5.4.9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3-3规定进行。V级围岩量测断面布点不意图见图31o表3-3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净空变化拱顶下沉V512条基线3点IV1012条基线1点III301条基线1点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12个;软岩隧道的观测断面适当加密
14、。注:IV级围岩监控量测布点可采用一条基线图3-1V级围岩量测断面布点示意图5. 4.10净空收敛:1测点布设:收敛量测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测项目之一。与拱顶下沉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隧道开挖后,为尽早获得围岩开挖后初始阶段的变形动态,应尽快埋设测点。2 .埋设测点时:先在测点处用人工挖孔或凿岩机开挖孔径为4080mm、深为25m的孔。在孔中填满水泥砂浆后插入收敛预埋件,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并使预埋件销孔轴线处于铅垂位置,上好保护帽,待砂浆凝固后即可量测,量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3 .量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BJSD-3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记取。5.4.11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初读数宜在开挖后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同一处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量测应设在同一断面,以便于整个量测形成信息体系,相互印证。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外水准基点建立联系。5.4.12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