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坚决树牢“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市委“2号文件”为指导,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XX40条”为抓手,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腾位”,连续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实现进位。2023年,全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获省督查激励表彰。一、做法成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当务之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久之计,坚持对标先进、靶向施策、全力攻坚,坚持公平公正执法监管,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
2、升为企服务质量,努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1、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效能不断提升。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推动X大类XXXX项事项全部进驻服务“一张网”,可网办率达XX%。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XX个镇区为民服务中心中有XX个被评定为星级以上标准。二是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三减一优”行动,系统重构优化跨部门协同办理流程。“一件事”办理范围覆盖“企业名称变更”“企业注销”等多个领域,“小学入学一件事”获省市推广。全市率先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一流程、0.5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代帮办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持续深化“1211”挂钩联系机制和“五个一
3、”项目帮办服务机制,组建全流程“店小二代帮办1+e服务联盟”,推动重点企业“准入即准营”、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2023年,安扬管业等10个项目实现“五证同发,XX等XX家企业实现“交地即发证”。2、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享受缓缴税费达X亿元、留抵退税达X亿元。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县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XXXX万元和“智改数转”专项资金XXXX万元,充分发挥苏科贷、小微贷、苏农贷精准帮扶作用,帮助企业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拓宽融资
4、渠道。三是提供资源要素保障。建立“直通车”土地供给制度和单独供地项目会审制度,为成熟项目落地和企业实施技改留足空间;准确搭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的信息桥梁,2023年,引进外来务工人员XXXX余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3、行政执法刚柔并济,法治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多领域推行包容免罚制度,制定“首违免罚”和“轻微不罚”事项清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二是深入改善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清单编制率全省领先,计划完成率100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功效,最
5、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三是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对20xx年以来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12345投诉问题开展全面“回头看”,定期开展服务窗口、便民中心明察暗访,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生人熟人“两张脸”等突出问题。二、存在问题尽管我县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标上级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特别是对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在考核评价指标“高得分”与群众“满意度”的匹配度上,仍存在不少的短板和不足。1、行政审批有待进一步提速。部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事项,由于部门之间的标准不一致,后台数据无法实现线上流转,部分办事窗口只能起到“收发室”的作用。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窗口挂号、后台审
6、批”“明进暗不进、两头受理”等现象普遍存在。2、政策制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因宣传没有及时跟进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导致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政策效果打折扣。3、服务保障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项目落地时间偏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经济总体体量较小,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较为突出。三、下一步工作打算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务、政策、市场、法治、人文等环境要素的总和,需要既“栽梧桐”,又“除杂草”,既“植沃土”,又“勤浇水”,才能浇灌出企业家的“成长湿地”,才能夯实出新兴产业的“创业高地”,才能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
7、进”。1、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原则,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到位、人员集中到位、授权下放到位。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原则,最大限度整合并减少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二是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强化政务信息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按需共享、交换、互认,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共享共用,让企业和群众的信息“一次填写、多方使用“,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三是优化代帮办服务。依托线上“店小二”服务平台和线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力争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代办帮
8、办服务,以部门“自我加压”为企业“减负松绑”,让投资者真正能够多花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2、强化政策扶持,打造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环境。一是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加大政策利企便民措施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更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动政策直达实体。学习先进地区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直达机制”和“精准推送”,推动更多“免申即享”、“触发即享”、“不申自来”类服务,让政策“一出台就落地”,让企业“对标准即享受”,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三加强督查动真碰硬。进一步完善“好差评”和“红黑榜”等制度,紧
9、盯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政府部门存在的推诿扯皮、“中梗阻”等突出问题,及时疏通“堵点”、攻克难点,坚决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3、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更加宽松优惠的市场环境。一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推动“既准入又准营”,不断建立健全准营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体系,着力破除政府“有形之手”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真正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二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坚决清理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推行金融服务顾问工作常态化、
10、制度化,简化企业贷款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贷款门槛,加快有条件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强化专业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注重全方位、情感式、个性化的服务,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既来之能安之。4、筑牢法治基石,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惩戒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和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严重失信主体发起联合惩戒,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有效发挥综合监管效能,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二是严格规范执法检查。积极推进“互联网+监
11、管”,建立健全涉企检查整合、备案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真正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三是强化涉企法治保障。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健全查封财产融资偿债和自行处置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提高执行合同效率,尽最大可能保持企业财产运营价值,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5、提供暖心服务,打造更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一是强化为企服务理念。引导各级干部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主动意识,本着“接待真心真意、交流专业专注、服务贴心用心”的态度,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二是精准回应企业诉求。坚持“有求必应、
12、无事不扰”,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信息直报机制,举办企业家活动日、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不断拓宽政企互动交流渠道,让企业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常态化邀请企业家代表列席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参加重要活动,引导各媒体把聚光灯投射到企业家身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干闯投”的激情。包含成都市青年创新创业调查研究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创新创业为主导。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稳步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度融合,对经济结构升级、就业水平增加、改善民生等起到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
13、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成都市“十大幸福美好生活工程”的战略部署中,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以及成都冲刺为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成都市青年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全省其他地区。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7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97机问卷整体分为基础情况调查和政策影响调查两个部分。其中,基础情况主要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政策影响主要收集成都市青年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对现有政策的了解。1、成都市创业青年的主要特点从样本来看,成都市创业青年的总体特征为:一是年龄在1825周岁,并且一半以上受调
14、查人员家人或朋友已创业;二是学历高,创新创业的主力为大学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及校大学生;三是创业定义比较广泛,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开发一项创新项目或开创一份事业都算创业,说明成都市青年对创业的界定是相对广泛并且多元的。“文创”与“餐饮”为主要选择根据调查,成都市青年创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创意行业”和“餐饮业”两类。其中,“创意行业”占比44、49%,餐饮行业占比38、6%;教育业(33、33%)和小商品(28、94%)的选择比例相对前几年已有明显下降;能源及新能源行业和IT行业近年来选择比例逐渐上升。如果对所学专业进行交叉分析,虽然超过74%的人认为现在所学专业和将来创业项目
15、关联度不大,但在选择创业项目过程中,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文科生和艺术类青年对创业启动资金较少、成功率高的“创意行业”抱有更高的热情;理科生则更多关注IT相关行业;工科生对能源及新能源行业抱有较大的期望,如表1所示。创业经验较少,创业过程阻碍较多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只有30.88%的青年参与过学校或当地政府组织或举办的“双创”类比赛或相关培训,69%的受调查者未参加过。创业经验不足使得青年普遍对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超过40%的受调查者对青年自主创业感到成功率低,持悲观态度;只有33%持乐观态度,相信自主创业成功率高。在走访了许多高中、高职院校后不难看出,很多学校近几年新增了艺术类、素质类特色
16、教育课程,但是现有学校没有激励措施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忽视了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实战的培育,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也很难接受创业意识教育。对相关“双创”政策了解不深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从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现在青年人主要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公众号等媒介(58、61%)和网上自行查找(18、32%)了解和查阅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使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渠道比例仅有10.62%o这也使得青年人对国家出台的扶持青年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只对相关政策有所耳闻(52、01%);经常留意“双创”政策变化和信息的人群只有12、09%o大部分青年人对现有成都市创新创业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很多青年甚至对于怎样新创一个企业的流程都不够了解。2、目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