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54449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2.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五(2)班课时:2课时提供者:王秀峰单位: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版块的第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38小时,徒手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幸存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令人震撼。这个版块以人间真情为训练主题,选编了以描写父母亲情、人间真情为主的三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表达父爱的,选

2、编此课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感受父子情深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3、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但是,本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活学生的阅

4、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采取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读写结合,情融一体的方法,因此,教学时,通过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把“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并抓住关键词“了不起”紧扣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反复研读,体会父爱的伟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父亲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爱。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读写结合等方法把情感逐步推向高潮,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通过仔细研读,使学生感悟

5、到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我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亲情深。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力求通过情境创设,极力烘托情感,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

6、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走近文本。大屏幕播放日本刚刚发生的9.0级地震及海啸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地震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而引出课题,走近文本。学生回答:回答看到影像资料的感受。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父与子之间的什么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的可亲可敬,儿子的可爱形象。围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展开教学。让学生找出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这对

7、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抓住“了不起”这个关键词,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朗读课文,交流讨论。图文并茂加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四学段“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感悟“了不起”。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父子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去想象,体验父子的“了不起”。在深入研读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探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说儿子的了不起,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表现了儿子高度的责

8、任感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时,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或自己感动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可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结合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事实胜于雄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以读带讲,以读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情感,去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四)角色朗读,体验

9、文本。通过分角色的合作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父与子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受父亲高度的责任感。最后齐读课文中阿曼达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学生角色朗读,情感体验。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反复读,多层次的读,培养阅读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与文本对话,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1、播放一位父亲送残疾儿子求学,父亲背着儿子求医等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孩子内心的支柱。2、向学生推荐关于父爱的课外书籍,背影、奇迹的

10、名字叫父爱,让学生体会另一种父子情深。课后让学生从课文内容联系到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从而达到让父亲的举动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样设计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做到“取法了课内,得益于课外”。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肺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总结提升知识,研究性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评价内容学生姓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学自E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用F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一/1、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诺言父

11、子生死不离爱与责任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这节课上完后,我及时的反思了本节课上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是有效提问。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