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与《材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与《材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与材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恭称天下,而自少卓牵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掘1重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
2、士苑时俯仰以赴赞物之会而辄丕遇者殳亦不可胜教。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2/乏亩:而函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节选自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材料二夫南越之修薛,镶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鹑之劲翻,加强驾之上而被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兄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牵者乎?呜呼!后之在
3、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日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日:“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毋必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鳞:竹子钺:箭头强:拉满(弓弩)兜:犀牛觌:显示。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夫A智谋功名之士B窕时C俯仰D以赴势E物之会F而辄不遇者G乃亦H不可胜数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
4、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与兼爱中“此何也?皆起不相爱”中的“爱”词义相同。B.事,指事情,与论语颜渊中“请事斯语矣”的“事”词义不相同。C.智力,指智谋和力量,与六国论中“可谓智力孤危”的“智力”词义相同。D.所以,指“的原因”,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中的“所以”词义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平年少即展露才华,得到了诸多贵人的欣赏和举荐,他也踌躇满志,渴望一展宏图。B.王安石以离俗独行之士和趋势窥利之士的不遇,来衬托许平的不得志,情调慷慨悲壮。C.材论运用驳论的方法,表达王安石
5、对“天下无才”这一观点的不认同,态度鲜明。D.材论针对性强,巧用比喻,类比史实,妙用对比。逻辑严密,气势很盛,说服力强。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4分)译文:(2)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4分)译文:14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人才须人主“陶冶而成之者”,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案解析】10. BFG【解析】优先考虑三处非断不可的地方,联系前后文,注意固定句式,抓住有标志性的虚词。本句结合“而”“者”“乃”这几个虚词。11. D【解析】A.“爱”都解析为“对人对事有深
6、厚感情”,有“友爱”“仁爱”之意;B.事,“可试以事”中解释为“事情”,“请事斯语矣”中解释为“从事、实践”;C.“智力”都解释为“智谋和力量”;D.所以,都解释为“的原因12. B【解析】文章表达了王安石对徐平的同情,也为他的不得志而愤懑,情感可谓慷慨悲凉,无“壮”的意味。13. (1)(他)擅长辩论,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略而被当世的有地位的人所器重。(“以”“大人”和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但是不懂得它的用处,拿它来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烂的棍棒没有区别了。(“敲扑”、“槌”、状后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 选拔人才人尽其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评分标准:一点1
7、分,二点3分)【解析】结合“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句来理解。【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许。我曾经编过他的家谱,他就是家谱上边所说的现在任泰州海陵县的主簿。先生不但与兄长许元相互友爱而被天下称赞,而且从少年时就超出一般人,他从不受约束,擅长辩论,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略而被当世的有地位的人所器重。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朝廷开设方略科,来招纳天下具有特异才能的人才,当时陕西大帅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郑文肃公(郑哉的谥号)争相写信推荐先生,因此,他被征召进京应试,结果被任命为太庙斋郎,不久被选派做泰州海陵县主簿。朝中的大
8、臣多荐举先生有雄才大略,应该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验他,不应该把他放置在州、县做一般官吏。许君也曾经意气慷慨,自信自负,想有一番作为。但终究没能有一次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伤啊。读书人当中本来就有那种远离尘世、与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讽刺谩骂、嘲笑侮辱、穷苦愁困都不后悔,他们都没有一般人那种对名利的营求之心,而对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们的失意、不合时宜也是应该的。至于那些富有机智谋略、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企图利用时世的变化,去营求权势和物利,却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难以数记的。然而,才辩足以改变一切事物,却在重用游说的时代困穷;智谋足以夺取三军的统帅,却在崇尚
9、武力的国家遭受屈辱,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唉!那些对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却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材料二南越地区有一种长得很长的竹子,把它削成箭杆,用千锤百炼的优质金属给它安上箭头,用秋天鹑鸟的羽毛给它安上箭羽,再把箭安放在强劲的弩弓上而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即使是穿着用犀牛皮作护身甲的人,也没有护甲不被立即射穿而死去的。这种箭是天下锐利的武器,是在武力争斗中决定胜负的一种宝贵东西。但是不懂得它的用处,拿它来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烂的棍棒没有两样了。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才智卓越的人物,可是使用的方法不恰当,那结果也就会像拿这支箭敲敲打打一样。古代君主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精心衡量一
10、个人的才能和慎重地安排他们的工作,使具备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强的、弱的才能的人,没有哪一个和他们的工作不相称的。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力突出的人呢?唉!后来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大概是没有了解有才之士的主张并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加以试验,于是就说天下果真没有有才能的人,这也不过是未动脑筋罢了。有人说:古人对于人才是采用教育方法来造就他们,而你只讲寻求人才加以使用,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这是因为,天下法令制度未建立以前,就一定要求得天下的人才加以使用,如果能任用天下的人才,就能恢复先王的法令制度。能恢复先王的法令制度,那天下就连小事也没有和先王时代不一样的了,何况通过教育的方法来造就人才这样的大事呢?这就是我只说要寻求人才并加以使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