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度部省合作试点项目立项的通知3. 各指南方向业务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度部省合作试点项目立项的通知3. 各指南方向业务要求.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3各指南方向业务要求一、“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业务要求一是要解决本省域内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所需的关键技术方法,重点开展能够解决典型自然地理分区(如东北山丘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西南山地丘陵区、中部山地丘陵区、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北方草原区、青藏高原区)、主要矿种(如建材、煤炭等)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合理设置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准确,创新性强,并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监测数据获取技术、评估方法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三是项目团队人员专业结构合理、业务成果突出,要具有参与相关标准规范
2、制定、技术方法研发等工作基础。四是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量化考核。研究成果可对当地或典型区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对研制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行业标准具有实质性支撑作用。二、“自然资源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及光谱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业务要求一是省级审批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完备。承担单位在样本库和地物光谱库数据采集、建设、应用方面具有工作基础和成果,拥有专业数据采集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保障数据采集及核查工作及时开展。省级技术负责人具备技术引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技术方案可操作性强,技术指标满足指南要求;项目成果具有引领性、经济效益和推广
3、价值,能够服务保障省级自然资源管理等业务需求。三是项目执行周期内总预算应不少于180万元。三、“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业务要求一是进一步支撑业务工作。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工作需要,进一步聚焦项目研究重点,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与保护成效指标体系,并在相应领域涉及市县开展试评估工作,形成当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报告,有效支撑相关标准制定。二是进一步突出区域特色。区域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各省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作用,在淡水湖流域基础上,结合各地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情况,选择生态功能具有代表性、生态保护红线占比较高的市县开展研究。研究内容
4、不要“大而全”,可针对申报指南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开展研究,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补充相应研究内容。三是进一步侧重示范试点。加强关键问题攻关和典型试点示范,加强项目与相关专项工作的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业务要求一是有技术特点,能够通过地方试点解决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问题,提升隐患识别工作水平,能够解决如小规模隐患识别、高植被覆盖区识别等技术问题。二是能够实现部省成果共享和互联路通,符合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业务化需求,能够精准服务不同地域地质灾害排查和识别工作,支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三是项目团队人员专业结构合理,水工环、遥感地质、雷达遥感和InSAR、测绘
5、专业人员齐全。五、“扬子西南缘富磷矿空间就位机制研究与高效评价技术方法示范“业务要求一是要落实企业出资。二是主要研究方向及任务分解科学合理,技术路线清晰,能够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法体系。六、“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业务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凝炼聚焦攻关方向。请紧密围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确的任务,按照省级以上党委政府在国土空间治理方面的重要关注点、实际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履行职责需要的优先序,先确定关键需求,以需求牵引确定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难点,使研究成果既能体现区域特色,又务实可落地。二是要区分轻重缓急,形成明确的试点攻关任务,逐项明确团队人员清单,避免“大而全本试点不新建平台系统,要把研发重点放在现有平台系统功能完善及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监测能力提升等方面。三是拟攻关任务要与试点周期和团队能力相匹配,确保能实现;同时要与其他渠道安排的科研任务各有侧重,提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转化,不局限于申请专利等,应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运行为重要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