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赤峰市“十四五”气候变化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一节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第三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第一节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二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三节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第四节强化能源节约源头控制第五节控制重点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第七节控制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第八节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第四章强化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第一节增加林业碳汇能力第二节增加草原碳汇能力第三节增加湿地碳汇能力第四节增加农田碳汇能力第五章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
2、动第一节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第二节提升重点领域适应气候水平第三节提高生态脆弱区适应能力第四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第五节加强全气候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六章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试点示范工作第一节深化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第二节开展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试点第三节支持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示范第七章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第二节强化碳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第三节加强协同控制第八章强化保障落实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落实目标职责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第四节做好宣传引导第五节开展规划评估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一节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赤峰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3、区。近50年来,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T,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全市气温上升与全国趋势一致,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均有明显上升;全市降水量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加剧,极端降水频次增加;全市年日照时数波动上升,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加30小时/10年。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全市极端高温、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等新特征。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产业绿色转型打开发展新局面。“十三五”期间,赤峰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4.9:47.4:37.7调整为2023年的19.6:31.2:49.2o全
4、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产量连续九年保持百亿斤以上,设施农业面积和牲畜存栏稳居自治区首位,强力打造7条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两品一标“农畜产品累计增加到434个,成为内蒙古首个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盟市。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百万吨铜优势产能业已形成,百亿级医药、百亿级化工、千亿级冶金行业、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双百双千”基地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制造、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八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左右。新增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5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家。服务业实现扩量提质,城市商圈、现代
5、物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繁荣发展,被列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清洁能源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散烧煤和燃油消费大幅减少,在居民采暖、工业与农业生产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天然气有效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比例持续加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稳定发展,清洁低碳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风电供暖、风电制氢、多能互补等示范工程陆续落地。截至“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建材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方式去除85万吨水泥熟料产
6、能,钢铁企业通过产能自身减量置换方式,去除114万吨炼铁产能、255万吨炼钢产能限制类装备。全市所有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建成区燃煤小锅炉1424台,11个旗县区建成区实现了燃煤小锅炉“清零二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共培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3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设计产品8种,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户。城市低碳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推广绿色建筑项目1012项,建筑面积1178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下达的指标要求,有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总计建筑面积110.82
7、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2.5万平方米,达到自治区地方标准。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的相关任务,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6%,城市建成区2处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中心城区和旗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绿色低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初见成果,公交出行分担率由2015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19.4%o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强化。“十三五”期间,全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组织实
8、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累计新增营造林和人工种草1622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707万亩,重点区域绿化8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3.54%和62.6%,赤峰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喀喇沁旗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严格开发建设活动清理整顿,治理矿山地质环境70.5平方公里,建成绿色矿山72个。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取得较大进步,持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防汛抗旱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实施防风固沙工程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沙化土地523
9、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值。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70分钟。由极端天气引起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极大减少。第三节面临形势(一)发展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绿色发展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有效倒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有助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
10、展的经济体系,培育赤峰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应对气候变化开启协调发展新征程。“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乎粮食、能源、水、生态、经济等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全市基础设施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改进思路,同时也为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促进绿色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推进,必将为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作出贡献。(二)面临挑战温室气体减排难度进一步增大。赤峰市作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仍以煤炭、电力、煤化工
11、等能源资源型产业为主,重型化特征明显。2023年底,赤峰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887.64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长13.75%,虽完成“十三五”时期能耗增量的控制目标,但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9.37%,未完成自治区下降14%的目标任务,控温降碳形势严峻。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仍存在较大困难,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极为艰巨。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不断加剧。赤峰市地处东北、华北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问题严重,特别是受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综合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反复,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保护建设压力较大,生态困局尚未得到根本性
12、扭转。随着气候不断变化,赤峰市部分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适应气候变化要求,敏感脆弱领域适应能力有待提升。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较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仍需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仍需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部门应急联动工作保障体系尚未健全,部门间协调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全市应对气候变化专业人才较匮乏,技术支持能力较弱,基础性工作欠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未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将面临更大压力。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
13、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自治区建设“双子星座”和赤峰市“五个定位”的发展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力,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推动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市场机制节能降碳为抓手,着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能力,从源头推动经济结构、产
14、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根本变革,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属于赤峰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全面统筹与协调联动原则。统筹推进全市各领域近期和远期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原则。以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指标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高能源效率,减缓气候变化。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切实提高适应
15、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坚持重点突出与全面控制原则。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发展为工作重点,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建筑、交通领域碳排放管理,辐射商业、农业等其他领域碳排放监管,兼顾增加林草业碳汇,全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各领域工作。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原则。积极探索符合赤峰市特色的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节能减碳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具有较强保障能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气候变化应对工作
16、中,形成全市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局面。第三节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初步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与节能减排相协同、与碳达峰碳中和相统筹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格局。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全市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75%o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50%和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自治区下达考核目标,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3年下降14%,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