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扬民族精神》为例革命文化资源进课堂的实施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高扬民族精神》为例革命文化资源进课堂的实施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以高扬民族精神为例,革命文化资源进课堂的实施探索卫霭琳【摘要】革命文化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资源。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以“三环五步”问题导学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师生拓疑”三个环节、“设疑激励、带疑探讨、破疑归纳、拓疑引申、化疑提升五个步骤展开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能,培育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革命文化资源;问题导学单元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重整体性和情境性。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创设情境,以“三环五步”问题导学开展课堂教学,即“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师生拓疑三个环节,具体落实到“设疑激励、带疑探讨、破疑归纳、拓疑
2、引申、化疑提升五个步骤,体现了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落实必备知识、发展学科的关键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高扬民族精神为例,探索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创设情境下的问题导学。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共识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依据课程标准相对应的部分是“我与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
3、生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构筑中国价值的基础,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链接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素材选择我校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学习基础不扎实,对民族精神有一定认识,但对其深层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多、不够深入、关注度不高。据此,利用大量中国故事,让学生提炼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尊和自信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文学作品、名人故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创设情境,能立体地呈现民族精神,让学生具象、深刻地
4、理解其内涵与价值,有助于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三)教学目标设定立足单元整体结构、基于学情,运用有关革命文化资源,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整合分类新理论,笔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英雄事迹、分享中国故事,说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描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解释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目标2: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感悟百年党史,探讨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具体做法,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意识,选择把自身前途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二、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学课堂中运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
5、入主题,以“中国的脊梁”为主线开展问题探究。设置系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探究活动,思考、归纳、生成知识,最终明确伟大出自平凡,感悟“我”也可以成为“民族的脊梁”的爱国情感,做民族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形成政治认同素养。(一)课前准备收集与民族精神有关的中国故事,根据故事,依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编写导学案。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故事,作为课堂分享备用。(二)教学过程I .导入展示: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耦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
6、的脊梁。”提问:“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设疑激励。课堂上设置的第一个疑问,也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根据语文课上学习的知识,很快说出答案,引入课堂主题一一民族精神。此外,“民族的脊梁”也是本课情感的总基调。2 .教师设疑展示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致敬”方阵的图片;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回应鲁迅的“中国的脊梁”,进一步引出“英雄是国之脊梁”的话题。学生依据话题自主阅读英雄的故事,即买买提江吾买尔、“两弹一星”元勋、戍边战士、毛相林的事迹
7、,完成导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出不同英雄身上的不同精神品质和共同精神品质一一爱国主义,从得出成民族精神的内涵。3 .学生探疑开展“回顾百年党史,感悟精神力量”故事分享活动: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有关民族精神的故事,各时期选取一个故事让学生分享。分享前指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听故事,问题分别是:”故事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通过副板书梳理学生分享的答案,并追问:“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这些精神过时了吗? ”归纳出民族精神的价值和品格。师生带疑探讨、破疑归纳。学生通过感人的中国故
8、事更深刻地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带着疑问探讨民族精神的价值和品格,通过学生展示、师生互动归纳知识,突破重点。4 .师生拓疑播放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制作的特别版错位时空。视频由多部红色主流影视作品片段和真实共产党人的故事组成,其中包含了本堂课呈现的英雄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芳华。设置问题:视频中的哪些对白使你印象最深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感受,感悟民族精神在百年党史中的磅礴力量。在分享后,展示两个辛丑年对比的图片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
9、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引导学生总结,回应主题“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反而越来越自信,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认同,而不同时代的英雄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展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女排精神,引导学生探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学生从女排故事中读懂女排精神,带着“怎样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合作交流,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之下生成答案,认识到英雄出自平凡,生命可以平凡而伟大。拓疑引申,化疑提升。视频错
10、位时空可以梳理并丰富课堂上的中国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并达成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中国女排的故事让学生拓展到新时代民族精神需要传承,通过合作交流总结知识,落实己任,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平凡英雄,都可以是“国之脊梁”,升华课堂。三、成效与反思本课的革命资源选择合理、运用得当。首先,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整个课堂的主线和感情基调,很好地串联课堂,并且使课堂知识和课堂结构更加清晰。其次,英雄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无论是教师选取的还是学生收集的故事能较好地表达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符合新时代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众多故事汇聚的情境,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呈现民族精神,富
11、有说服力,能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精神的力量,突破重点和难点。最后,特别版错位时空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感人至深,部分学生看了热泪盈眶,是爱国爱党情感的升华,是课堂的点睛之笔,起到推进课堂的作用,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此外,课前,开展资料收集活动,作为学习前准备,以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课中调用学生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我校学情。从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知言哉、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角度出发突出重难点设计导学案,呈现相关的情境,助力课堂顺利开展。课堂上,通过“三环五步”的教学模式,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元知识的逻辑关系,从情感态度
12、上层层推进教学。学生通过情境分析、分享故事从感性到理性学习民族精神的知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活动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结合创设情境、使用导学案,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注重鼓励学生。不足之处在于评价多为课堂观察,缺乏测量工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中,课堂上难以通过学生的真实行为进行评价,需要通过作业、课外活动进行评价。本文系2022年广州市“百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 “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实践研究”(立项号:33)的研究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2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