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10113呼吸系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7215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410113呼吸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410113呼吸系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呼吸系统TheRespiratorySystem课程代码:26410113学分:2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A、人体机能学A、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感染与免疫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教材:方案1:生理学,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八版;药理学,杨宝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8版;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方案2:呼吸系统郑煜、陈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开课学院:医学院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呼吸系统是一门器官一系统整合课程,其任务是密切结合临床应

2、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生理,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学基础、病理生理机制、病理变化特点和药物治疗基础。因此,这是一门关于呼吸系统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变化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本专业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知识。课程目标2:理解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3: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呼吸医学的促进作用(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

3、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中“医学专业及相关知识要求”部分2,3,5,8,9项。1 .毕业要求2: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生理和心理状态。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急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知识。2 .毕业要求3: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及预后判断,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诊断能力。3 .毕业要求5: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4、毕业要求8:掌握医学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阅读、理解医学文献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熟悉基础和临床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发现和探讨基础与临床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

4、和创新意识及发展潜能。5、毕业要求9: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Q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2HHM毕业要求3HHM毕业要求5HHM毕业要求6MMH毕业要求9MMH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1”。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篇呼吸系统形态学基础(一)课程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完成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的结构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胸廓和呼吸肌。外界环境与肺泡之间气体流动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或气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

5、下呼吸道。肺泡以及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是肺换气的场所。胸膜是覆于胸腔内面及肺表面的一层浆膜。衬贴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的胸膜称为壁胸膜,覆盖于肺表面的胸膜称为脏胸膜。壁胸膜与脏胸膜共同围成一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呼吸运动装置由骨性胸廓和呼吸肌构成,是肺通气的动力来源。骨性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结合而成。胸椎分为椎体和推弓。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其中第1至第7肋为真肋第8至第10肋为假肋,其肋软骨形成肋弓i第I112肋为浮肋。骨性胸廓主要的骨连结为助推关节、胸肋关节和胸推间的连结。成人骨性胸廓近似圆锥形,有上口、下口、前壁、后壁和两个

6、侧壁。呼吸肌包括吸气肌和呼气肌。主要吸气肌为膈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后锯肌和肋提肌。主要呼气肌为肋间内肌辅助呼气肌有肋间最内肌、肋下肌、胸横肌和腹肌。呼吸器官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两套血管,支气管动、静脉和肺动、静脉,前者属于体循环,是呼吸器官的营养性血管后者构成肺循环是实现肺换气的功能性血管。气管、支气管和肺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送走神经分支)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肺的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腺体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相反。(2)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共同完成从外界摄入CO?,并排出CO2的

7、功能,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空气由此进入并被加温加湿,同时鼻毛、纤毛细胞等对空气进行初步净化,嗅上皮产生嗅觉。喉是气体通道和发音器官,喉黏膜形成的声裳及其下方的声带肌是发音的基本结构。气管壁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外膜中的C形软骨环是支撑气道的主要结构,可保证呼吸气体的流畅;而黏膜上皮层的纤毛细胞、固有层内的浆细胞、黏膜下层气管腺和上皮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等参与对吸入空气的净化。气管末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入肺,在肺内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其中,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的管壁完整,为导气部,它们与肺外的气管和支气管一样起传导气体的作用,但随分支其管径逐渐变小,管壁变薄,

8、结构愈趋简单。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为呼吸部,它们的共同结构特征是有肺泡,是肺换气的部位。肺泡上皮的I型肺泡细胞形成广泛而菲薄的气体交换面;型肺泡细胞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该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因此可降低吸气阻力、稳定肺泡大小和防止肺水肿。肺泡隔内富含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和肺巨噬细胞,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气体经呼吸膜(气一血屏隙)的六层结构得以扩散;弹性纤维有助于肺泡扩张之后的回缩肺巨噬细胞吞噬清除灰尘、细菌等异物,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人呼吸器官和呼吸运动装置的发生开始胚第4周,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的上皮源于外胚层,其他大部分器官源于喉气管憩室,喉气管开憩室为前肠尾

9、端的一个盲囊,上端发育为喉,中段发育为气管,末段发育为支气管和肺。喉至肺泡的上皮来源于内胚层,而管壁的肌组织、软骨、其他结缔组织以及在其间走行的血管和淋巴管均源于中胚层,神经则源于外胚层。肺的发育和成熟按由近及远的方向进行,历经假腺期、小管期、终末囊泡期(或原始肺泡期)和肺泡期,胚胎发育至第28周以后,肺泡数量增加,除I型肺泡细胞外,型肺泡细胞也逐渐增多,并开始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出生前2个月至出生后数年,肺仍继续发育,肺泡数量和体积继续增加。胸廓和肋间肌分别由生骨节和生肌节经过复杂的分化过程演变而成。膈则由原始横膈、胸腹隔膜、食管的背系膜和体壁中胚层四部分发育融合而成。胸膜腔源自胸膜管,胸膜

10、脏层源于脏壁中胚层,壁层则源自体壁中胚层。(二)教学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膜、纵膈;呼吸运动装置:骨性胸廓、呼吸肌、呼吸运动;呼吸系统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2,掌握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掌握气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与功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特点和防御功能;支气管树的组成肺小叶的概念肺泡I型细胞和U型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呼吸膜(气一血屏障)的概念,熟悉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肺泡隔的结构特点;肺巨噬细胞;肺泡孔。了解鼻黏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支气管树各段的结构特点。3,掌握喉气管憩室的形成与分化;肺组织发生的分期。熟悉肺组织

11、发生各期的结构特点。了解鼻、咽、气管、支气管和呼吸运动装置的发生以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常用术语、呼吸系统器官主要解剖学结构与组织学特点。2 .难点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篇呼吸系统的生理学基础第四章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一)课程内容1 .肺通气(1)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2)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2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气体的扩散;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2)肺换气:肺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的

12、运输:Hb与结合的特征(2)二氧化碳的运输;CO2的运输形式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之差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为负压,吸气时负压增大,呼气时负压降低。胸膜腔内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促进静脉血与淋巴液的回流。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进而减小吸气阻力、增加肺顺应性、维持肺泡容积的稳定以及防止肺水肿等作用。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其大小与气道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在呼吸过程中,气道阻力呈周期性变

13、化,吸气时降低,呼气时增大。肺活量可反映一次肺通气的最大能力,但用力呼气量能更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变化。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反映肺通气的效率。正压通气是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气体弥散速率与气体分压差、温度、溶解度以及呼吸膜面积成正比,而与呼吸膜厚度以及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经肺换气过程摄取的和经组织换气产生的C02均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经血液循环运输。物理溶解的和C02量很少,但是起着桥梁作用;化学结合是和C02运输的主要形式。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C02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结合形式进行运输。用来表示H

14、b氧饱和度和血液P02关系的。S补形曲线称为氯解离曲线。H、PC02温度、2,3-DPG、Co以及Hb的性质和量等因素可以影响Hb与Oz的结合和解离,导致氧解离曲线位置偏移。用来表示血液中C02含量与PCOz关系的曲线称为C02解离曲线,此曲线呈线性。CO?和G通过波尔效应和霍尔登效应分别影响。2和COz的运输。(二)教学要求1 .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肺容积及肺容量的相关概念,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 .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Oz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重点与难点1 .重点: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胸膜腔内压形成的机制及意义2 .难点: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五

15、章呼吸运动的调节(一)课程内容1呼吸中枢的调节和呼吸节律的产生:呼吸中枢(脊髓、低位脑干、高位脑);呼吸节律的形成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反射;肺牵张反射3 .运动时和特殊情况下呼吸运动的调节:运动时呼吸运动的调节;特殊情况下呼吸运动时的调节4 .出生时呼吸运动的建立和胎儿及新生儿呼吸运动及其调节的特点:出生时呼吸运动的建立;胎儿及新生儿呼吸运动及其调节特点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呼吸中枢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和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部位,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脊髓是联系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延髓有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调节作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前包钦格复合体可能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呼吸运动受神经反射性调节。血液、脑脊液或中枢化学感受器细胞外液中的02、C02和H+等化学因素的改变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02是经常起作用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刺激因素。当吸入气C02含量增加时,呼吸将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吸入气C02含量过高可引起C02麻醉;吸入气C02含量降低可抑制呼吸运动。C02兴奋呼吸运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其中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主要作用。动脉血H+浓度增高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