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会议安排,主要汇报两个方面:一、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构建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化细化工作任务,精准到事,责任到人。对确定的工作目标,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把主要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每项工作都提出明确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做到早谋划,早启动,确保质量,按期完成。二是优化工作思路,完善制度框架。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多次征求乡镇和各县直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印发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目标任务,逐项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实施单位,形成层层有任务、事事能落实
2、的工作局面。对常规工作,探索创新推行模式,积极寻找有力抓手,制定印发行动计划,将任务安排具体化,时间要求明确化,督查检查常态化,全力推动本单位各项重点工作落地实施。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把宣传工作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法宝,作为工作成效体现的窗口,也作为干群互通的桥梁。一方面积极对当前工作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闻报道,向县级媒体投稿,扩大单位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X农业”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工作动态,展现工作成效,通过扩大社会影响力,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乡村建设,同时引导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参与到“三农”工作中来。四是抓好项目谋划,提早安排部署。牢固树立“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3、,紧扣国省政策导向和投资动向,及早论证谋划X年重大项目,为明年工作开展争取主动。按照成熟一个项目,入库一个项目的原则,及时跟进,动态更新,纳入X县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项目X个、X县农业农村项目谋划储备库(X一X年)项目X个,X年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暨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项目储备X项。五是严格督查检查,提升工作成效。对粮食生产、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紧盯农时和重要节点,健全完善领导包抓、清单管理、定期调度、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细化完善重点工作责任、任务、时限要求,对涉及的经济指标、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定期研究部署,跟踪问效落实,推动农村农村工作赶超进位,提速发展。六是严
4、肃工作作风,筑牢思想堡垒。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和“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坚持领导带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全系统上下在学习上下苦功、在执行上钾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持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全面从严管理干部,开展集体约谈X次,约谈X人(次)。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讲廉政党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工作,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二、存在问题及2024年工作计划尽管我们在确保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市上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基地建设层次不高、规模不大,
5、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乡村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基础配套不均衡,部分村组生产生活道路、供水排污、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全市“X”战略思路和全县“X”发展思路,全力推进“X”年度工作计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统筹谋划,细化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览紧扣创建“全省乡村
6、振兴示范县”目标,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整、各类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富有乡村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构建“三治”融合的完备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乡村振兴X样板。(二)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一是坚决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全力稳面积、提单产、保总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X万吨以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党原镇城刘村集中连片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X亩,全年建成党原、玉都、丰台X个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镇,在党原镇建成X个全膜玉米千亩示范点,北嫄、南嫄、川区
7、分别建成X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创建城关镇蒋家坪、太平镇何家村、高平镇任家寺一三十铺X个高质量小麦千亩示范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以“控非保粮”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博荒地整治和耕地荒废苗木清理。加快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防范干旱、冰雹、强降水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持续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贯彻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和各项政策措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收入支出和吃水行路等指标要求,进一步健全责任落实、按月调度、快速发现、应急响应、精准帮扶等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精准认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
8、,切实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特殊群体,及时调整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三)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抓好农业项目实施。坚持项目带动,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导向,做到政策、项目、产业、市场对接统一。加大招商引资,年内争取中、省投资X万元以上,招商引资X.X亿元。对已经确定实施的X个X年X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红牛产业X个(高平镇高平村双千头牛场建设项目),蔬菜产业X个(泾泗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王村镇王村村核心区项目、
9、泾泗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罗汉洞三山子核心区项目),甜叶菊种植X个(X县甜叶菊种植加工生产线项目),乡村建设项目X个(高平镇许家坡村乡村建设项目),其他项目X个(党原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项目、X县X年地膜科学使用试点项目、X县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X县X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提升项目、三类户补助项目、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按照两办下发的项目工作推进行事历,扎扎实实你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所有工程类项目年底前开工。二是加快全链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产业价值链。X红牛产业链。加快
10、X红牛全链条集约化发展,着力培育适度规模标准化养牛场,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计划,计划培育万头养牛乡镇X个(太平镇),千头养牛村X个(玉都镇尹家洼村、高平镇牛家咀村、丰台伍冢村),百头养牛社X个以上,X头以上养牛大户X户,新建千头以上规模养牛场X个,全年完成肉牛冻配改良X万头以上。设施蔬菜产业链。抓好蔬菜产业“一园三区三带”建设,计划投资XX万元,实施设施蔬菜产业链建设项目X个,新建日光温室X座,钢架大棚X座,修建蔬菜分拣遮阳棚X处,硬化场地X平方米,配套水电路渠等设施,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坚持设施栽培与露地生产并重,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在王村、泗丰、罗汉洞、红河、玉都X个乡镇建立
11、甘蓝、西蓝花、辣椒等蔬菜示范基地X亩,三是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两线三区”(两线:道路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沿线,三区:泾泗河川区、北部嫄区、南部城区)总体布局,对照“和美乡村”创建标准和程序,年内力争创建X个以上省级“和美乡村”,X个市级“和美乡村”,X个县级“和美乡村”,集中打造一批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活力乡村,成为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典型。投资X万元,实施高平镇许家坡村乡村建设项目,以许家坡村为核心,辐射寨子村部分农户,对区域内X户农户门前道路、水渠、菜畦进行硬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X”集中整治计划,统
12、筹做好农村改厕、垃圾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四是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大力推广“四链”和“党建+”模式,扎实开展“十星级”党支部创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红黑榜、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及时稳妥有效解决农村矛盾纠纷。五是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3、、“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营体系制度改革,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成果。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整县提升行动,X年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X万元以上,其中X%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年内计划新增引培龙头企业X家,争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省级奖补X万元,申报甘味品牌一家;创建X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家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到X年底,每个乡镇“五有”合作社比例不低于X%,带动农户数量不得低于本乡镇农户数量的X%,带动小农户占比达到X以上;大力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全年计划新增X个以上。积极争取中央资金X万元,计划扶持X个农民合作社、X个家庭农场,每个经营主体扶持X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