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的通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的通知根据省民政厅印发的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和市民政局印发的XX市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我区将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现将进一步做好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重点任务(一)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1 .各街道拓宽监测预警信息来源。加强主动发现,建立困难群众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政务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发现和预警机制,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检测范围。在对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时,分析研
2、判申请人员困难状况,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人员或家庭,作为潜在救助对象予以重点关注。2 .各街道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将低保边缘家庭、申请临时救助的低收入家庭、申请医疗救助的低收入家庭、低保退出不稳定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以Exce1表格的形式详细记录贫困家庭人口信息、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等,根据监测对象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站、社区网格员等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持续跟踪检测对象的收入支出、家庭成员变化、帮扶政策
3、落实以及返贫致贫风险变化等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信息、调整优化帮扶措施,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监管。3 .建立入户走访记录和电话记录档案。入户走访过程中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走访对象的家庭状况、人员和收入变化、帮扶需求等,拍摄入户照片、视频,形成入户走访纸质版档案和电子版档案。电话询问应做好书面电话记录,记录电话询问对象的家庭状况、人员和收入变化、帮扶需求等,形成电话记录纸质版档案。档案材料应如实记录入户走访和电话询问情况。(二)完善常态化社会救助帮扶机制。1 .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根据困难群众家庭状况、困难类别和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对脱贫不稳定户,要进
4、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强化政策落实,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对有劳动能力的,采取提供培训指导、推荐就业岗位等方式,支持其就业创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2 .开展常态化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动员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常走访、出主意、想办法、送政策,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和困难居民的联系,通过情感关怀、精神激励、心理疏导帮助困难家庭消解负面情绪,发掘困难家庭的潜能和优势,“扶志”和“扶智”相结合,鼓励困难群众学知识、学技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走出困境。3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发挥街道社会工作站、爱心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志愿者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
5、吹哨、志愿者报到”活动,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捐助、提供就业岗位、提供技能培训等,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氛围。4 .建立社会救助帮扶活动工作档案。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活动中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时间、地点、帮扶内容、帮扶对象信息、帮扶效果等,拍摄现场照片、视频,加上宣传海报、宣传文案、宣传短视频等,形成帮扶活动纸质版档案和电子版档案。档案材料应如实反映社会救助帮扶活动情况。(三)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1开展经常性的救助业务培训。区民政局每半年组织各街道开展一次民政救助业务培训,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各社区开展一次民政救助业务培训。负责救助的人员岗位调整时
6、,应及时组织“一对一”的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社会救助数字平台操作使用、数字民政平台操作使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操作使用等,确保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网络运转规范、高效有序。5 .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活动。树立“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救助工作理念,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优先安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承担社会救助工作,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素质高、对困难群众有感情的基层社会救助干部队伍。6 .建立救助业务培训档案。组织业务培训过程中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时间、地点、培训内容、授课人信息、参加人员签到表等,拍摄现场照片、视频,形成业务培训纸质版档案和
7、电子版档案。救助业务培训要组织周密、程序规范,档案材料应如实反映社会救助业务培训情况。(四)推进“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1 .各街道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提供服务,继续打造我区帮扶救助品牌,如由社会组织为不能自理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疏导、康复照护等“解忧梳困”服务,或者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陪伴、心理慰藉、学业辅导等“知心伙伴”服务等。2 .推进社会救助向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转介。充分发挥街道社会工作站和慈善组织的作用,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慈善人士发挥专业特长,为特殊困难对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
8、务。3 .建立“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工作档案。各街道自行购买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应符合政府采购流程,工作档案应完整记录“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档案内容包括: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材料、购买服务的合同、服务方提供服务的工作记录、工作台账、项目终期评估材料、发放救助物资的明细、发放救助物资的签收表、以及宣传海报、宣传文案、宣传短视频等。(五)开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1 .壮大队伍,搭建活动平台。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爱心的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鼓励、引导有爱心的社区家庭参加救助志愿服务,承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寄养工作。依托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各社区社会救助
9、工作站做好志愿服务队伍的登记、备案和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搭建平台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伍和困难群众建立救助帮扶联系。2 .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按照“程序有步骤、队伍有管理、整体有规划、志愿有任务、业务有融合、精神有传承”的“六有”要求,建立救助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活动系列化、项目化,精神谱系化、品牌化”的“六化”工作机制。注重救助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培训引导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志愿者的招募、登记、注册、培训,建立志愿者服务台账,定期总结、检查服务内容、服务时长、服务记录等,完善志愿者进入、退出制度,推进救助志愿服务规范发展。统一制作志愿者衣服、帽子等标识,宣传救助志愿服务精神,提
10、高救助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同感。3 .创新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内容,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延展服务链条,培育服务品牌,传递美德善行,形成精神传承。搜集典型案例制作社会救助宣传材料和公益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电梯间电子屏进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4 .建立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工作档案。工作档案应完整记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志愿者登记、注册名册,培训记录,服务地点、服务时长、服务内容记录,服务现场照片、视频,志愿服务宣传海报、文案、短视频等。(六)完善街道、社区救助窗口建设。各街道、各社区应完善救助窗口的标识、救助政策公示、低保长期公示
11、等,利用电子屏、标识牌等标识突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社会救助工作站”等,利用易拉宝、公示栏等展示救助政策信息和长期公示信息等。主动向群众发放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单页,提高救助政策知晓率。二、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我区今年的重点工作,已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各街道务必高度重视,对照文件要求,加强工作研究,组织力量推进通知要求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精心组织实施。各街道要认真研究以上六项重点任务,结合本街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实施计划,按照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档案。X月X日前将各街道制定的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计划、结对帮扶名单和社会救助志愿者名单上报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X月X日前,将各街道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信息上报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三)加强监督检查。区民政局将结合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检查加大对各街道开展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定期调度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检查各街道、各社区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档案。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应加大对各社区的检查督促力度,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动员各社区的力量参与到创建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确保创建的相关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