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策略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论文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策略探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策略探析摘要:我们孜孜探求于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韵律教学活动。笔者以布鲁纳的“支架式”教学为载体,在设计支架提供支架搭建转换支架的阶梯撤走支架的各环节,以活动案例为引子,探析各环节的具体策略。我们从幼儿的表现中去解读幼儿的核心需求,从而判断其中的核心价值;我们关注教师的策略引导,探索通过“支架”把幼儿逐渐引入自主攀登的状态,最后撤去“支架”,给幼儿充分自主创造的时空。关键词:幼儿园韵律活动 策略 支架式教学 正文:幼儿园韵律活动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音乐形象的音乐活动。韵律活动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进幼
2、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好幼儿园韵律活动,需要教师深入关注幼儿的表现和想法,解读幼儿的核心需求,判断出教学核心价值,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消除教学中的障碍,促进幼儿自主地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担心把握不好教与学的“度”,由美国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笔者尝试以此为载体,以相关案例为引,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策略作一具体探析。一、设计支架(一)相关案例“杯子在唱歌”1.关注幼儿的表现最近西西和扬扬在每次盥洗时间总是躲在角落里敲着杯子玩,老师问她俩为什么敲杯子玩。西西说:“老师,我发现杯子里有水和没水敲起来的声音不一
3、样。”“对呀,我们喜欢敲着杯子让它唱歌。”“老师,你也试试。”2.解读幼儿的需求孩子为自己偶然间的发现而欣喜,然而这个欣喜只局限于两个好朋友的小小世界,他们在偷偷分享着属于他们的小秘密。教师的发现和介入,并没有干扰到他们,反而激发起他们扩大分享的欲望,他们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情感和经验的支持,让快乐得到分享,让探索得到延续和扩展。3.判断核心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借助幼儿自然自发状态,教师可以顺势迁移扩展。教师可以继续组织幼儿探索各种声音、体验不同音色和音响,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探索敲击中对于节奏的感受,并把这一活动延续到区域活动中。我们面对的幼儿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爱观察、善思考、好提问
4、,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当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抓住契机,支持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让他们满足了对于音乐的求知欲,而且让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无法取代的、积极的互动经验。(二)策略探索设计搭建一个合适的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一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教师所搭支架的高度不能太高,应建立在幼儿实际能力和原有水平之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每个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是设计支架的基础,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思考和关注以下具体策略:1.活动素材中奏起“推敲”三步曲当我们面对一个韵律活动素材时,第一步应审视推敲其中蕴含的表现内容、知识技能;第
5、二步,要去思考推敲这些知识技能在素材中的审美涵义;第三步,慎重推敲这些元素对于这个年龄、这个班级的幼儿可以产生哪些有意义的挑战。2.细化目标,多通路鼓励幼儿的创造在韵律活动中,通常比较容易将幼儿能力发展偏重于模仿、观察、记忆,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幼儿在活动中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这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要点提示一:教育目标的行为化在设计支架时,有很多教师会有意识的去思考幼儿能力发展的目标,并且关注到幼儿的自主创造,但往往只述行为,没有将行为细化。如音乐游戏搭城门中,教师设计的能力发展目标是:“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这样的支架设计,过于抽象,使人无法知
6、道活动时通过何种方式对幼儿的灵活性、协调性提出挑战的;幼儿的灵活性协调性又是指向哪个方面?在这样的思考后,我们重新进行了设计:“引导幼儿至少想出2-3种不同的两人“搭城门”的方式,搭出的城门应该是同伴可以通过和不会倒塌的。”要点提示二:教学思维的多种通路鼓励幼儿创造,教师在设计支架时首先要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维,在多通路多想法的教学氛围中,幼儿才能有效的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在设计在农场的创编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编唱其他动物及它们的叫声;可以引导幼儿编唱猪儿叫唤的不同节奏;可以引导幼儿为原有歌词创编出表演动作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每次活动只能取其一,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明确创编的目的,清晰探索思路,以
7、免由于目的不清晰而不知所措。3.凸显“全”、“融”,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也隶属于艺术教育。在我们认知了幼儿的整体化感知学习方式后,幼教界对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予以了摒弃,旨在提醒我们教师能关注幼儿人格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支架时也要加强与调动各种显性或隐性教育元素的纵横联系。要点提示一:心系一个“全”字要诀幼儿园韵律活动是全体幼儿参与的艺术活动,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韵律活动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幼儿艺术情趣,大胆表现表达。要点提示二:追求一种“融”的和谐对幼儿来说,韵律活动首先是提供和丰富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他
8、们通过韵律活动愉悦身心、肯定自我、陶冶情操并发展能力。在设计支架中,我们应思考将韵律活动融于主体活动中:在内容上追求开放多元化;在活动中追求自然、自由、和谐,说、唱、舞、画、欣赏等形式自由融合;社会教育目标和音乐教育目标和谐共存,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经验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的美的整体。二、提供支架对于韵律活动而言,“提供支架”更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同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抽象而非语义性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经验支架、物质支架、游戏支架等带领幼儿共同进入和探索音乐的天地。(一)相关案例“舞不起来的落叶”1.关注幼儿的表现在大班韵律活动扫落叶中,老师说:“请大家用自己的身体来变一变落叶。”开始
9、孩子们很有兴趣,肢体语言很丰富。此时老师不断地要求:“还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呀?” “要和别人不一样啊!”老师的单一要求使幼儿出现了动作指向的偏离,有的模仿奥特曼,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干脆能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落叶成了“舞不起来的落叶”。2.解读幼儿的核心需求幼儿对老师提出的“扮演落叶”的主题很感兴趣,他们也做出了相应的精彩表现,但是当老师提出再进一步提升的要求时,幼儿明显缺少了一个提升的助推力量,此时幼儿需要教师介入启发和引导,他们需要相关的支架支持,使创作得以持续和延伸。3.判断核心价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虽然把发展幼儿的情感和能力放在了第一位,但没有为幼儿的创造发展做好引导前的准备。
10、准备是多方面的,如环境、道具材料、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当幼儿创造不出别的动作时,教师没有提供合适的支架,为幼儿提供开阔思路和创造方向的指导。(二)策略探索:1.顺势幼儿的已有经验,搭建起经验支架。幼儿学习的前提是他们已有的经验,学习必须与其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支架一:熟悉的音乐让幼儿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会减轻幼儿探索不熟悉音乐的负担,进而提高幼儿动作的随乐性水平。特别是当幼儿所做的动作是具有挑战性的时候,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更加重要。这里比较熟悉的音乐既指音乐的某一要素,也指某一曲调。支架二:自然生活动作 舞蹈动作的原型基本都来源于自然生活动作,人在做自然生活
11、动作时一般都是自然协调的,因此在提供支架时,让幼儿在自然动作基础上,逐步过渡经历动作艺术程式化的过程,幼儿会更容易掌握舞蹈动作。支架三:生动的情境新纲要主张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情境化,这是根据幼儿的本位需求和习得特点提出的,情境创设除了刺激幼儿已有的经验外,还给了幼儿互动交流的延续和扩展经验的空间。比如歌表演大鞋与小鞋里,老师请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大人的鞋和娃娃的鞋,在穿鞋游戏里,幼儿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出格”的乐趣,并且在相互的言语、肢体、神情交流中:“这鞋大的像小船了!”“穿小鞋子只能跳芭蕾舞了!”丰富了相关体验的经验。支架四:语言线索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学习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
12、,因此,我们可以在提供支架时,运用语言线索,加上故事、诗歌、童谣等方法,让幼儿有效地减轻理解动作的难度。支架五:引导提问教师的引导提问,能帮助调动和梳理幼儿的已有经验。比如在照镜子游戏里,教师提问:“可以拍拍扭一扭,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扭一扭?”有幼儿学了小兔跳跳扭一扭,教师便继续提问:“除了小兔,还有哪个小动物也来扭一扭了?”教师的提问帮助幼儿将发散的指向收拢、分类、再扩大,在这样的经验支架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了调动、梳理、归类和提升。2.恰当的物质支架,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物质支架主要是指通过提供恰当的教学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孩子的年龄小,方向感差。不同颜色的手腕花,小花环,能减
13、轻幼儿学舞蹈时辨别方向的困难。如,在幼儿的右手都戴上手腕花,在跳双圈舞时,教师只需提示,戴有花的方向或没有花的方向做动物,幼儿很快就能明白。再如,不同颜色的饰物应用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队形及动作的变换。3.游戏支架的设立,给音乐注入更多快乐魅力。只有在韵律活动中获得快乐,幼儿才会乐此不疲,他们热衷追求游戏过程的快乐。因此,只有当韵律教学活动具有游戏般的特点,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时,音乐才会对幼儿充满诱惑。比如神奇的魔法中,当出现滑音的时候,行进队伍中的最后一名幼儿即躺倒在地,保持一个自创的造型,当行进音乐出现时,幼儿又回复自由状态。此活动以魔法游戏为支架,幼儿快乐异常,又对音乐元素作出了积极主
14、动的反应。在提供支架时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多地注重外部的新颖刺激,以免养成幼儿的依赖性,一旦刺激消失,幼儿便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恰当的提供相应支架,尽可能地激发起幼儿内部的对活动探究的兴趣,并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自由度的想法和创意。 三、搭建转换支架的阶梯这是一个巩固和为幼儿搭建自我探索、自我学习通道的环节。(一)相关案例“空间移动后”1.关注幼儿的表现和想法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初步学习了第一遍动作后,教师就根据情节让幼儿空间移动四散走,寻找伙伴。结果幼儿情绪激动,在寻找伙伴时,有些幼儿没有做动作,只忙于寻找伙伴。有些幼儿虽然做动作了,但是因为关注的是寻找伙伴,所以
15、动作既不到位,也不合拍。在找到伙伴后,有些幼儿比较兴奋,沉浸于找到伙伴的快乐,无心再听老师的进一步要求。2.解读幼儿的核心需求在初学动作还未得到稳定和巩固时,过早的空间移动,使幼儿因目标刺激太多而导致情绪不稳,不能集中精力学习。3.判断核心价值韵律活动是运动性的活动,本身的稳定性就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空间状态的稳定性水平来调控幼儿韵律活动学习的稳定性水平,在空间处理上遵循从稳定渐趋不稳定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教师提供支架帮助其学习,也需要在相近的学习层次上提供相应的巩固策略,教师要注意支持巩固“前”学习内容,在“前”内容上稍加变化,为后面的活动搭建探索平台,承上启下,以帮助
16、幼儿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减少学习困难,有效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二)策略探索1.空间方位移动的策略渐进。以上述案例为例,来说明空间移动的渐进策略,通常我们遵循从稳定渐趋不稳定的规律来把握。比如开始可请幼儿站成单圈面向圆心,这样的空间便于幼儿观察、模仿,也便于教师的观察、纠正。在结伴做动作时可先不移动空间,让幼儿在原地两两结伴,等幼儿能较合拍的听音乐做动作,再让幼儿做空间移动,走出去找朋友。2.动作学习程序的循序渐进。进行转换支架时我们要熟知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如:小班最容易接受的是不移动的单纯上肢大肌肉动作,随后逐步学会下肢动作。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