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亏损原因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场亏损原因分析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商场亏损原因分析报告一、定位难购物中心以大体量、多业态、多店铺著称,它不是多种业态、多个品牌的简单堆砌,而是业态业种、品类品牌的有机融合,它是功能、业态、空间的综合平衡,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主题化、差异性、体验式的社交、娱乐消费上,也就是说,购物中心经营的是生活方式,对商业场景、功能创新、业态融合、店铺组合的要求很高,特色和差异是购物中心的生命。依靠一个或几个主力品牌店不可能支撑一家购物中心,更多地要靠功能、业态、场景的综合作用,以达到体系化作战的综合平衡,实现经营、管理、服务、互动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开发建设之前,购物中心首先要解决好定位的问题,准确的定位包括明确的目标客群、清晰的经营主题以及
2、差异化的建筑设计、功能规划和业态布局。市场上的购物中心那么多,新购物中心凭什么能够立足?必须先回答我是谁 为谁服务 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也就是回答自己的特色、差异在何处。毕竟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买心情 买圈子的任性消费,没有特色化建筑设计、差异化功能规划、个性化业态布局,只是人云亦云式的跟风,就不可能从海量的购物中心中脱颖而出。当然,准确的定位不会凭空而来,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市场环境、消费水平、竞争格局等因素作全面的市调、深入的研究,要用事实说话,以数据支撑决策。但显然,很多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更多出自建筑设计专家,与业务严重脱节,缺乏扎实的市调环节,缺少可靠
3、的数据支撑,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质化的隐患。二、招商难当前,零售业进入泛渠道时代,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极大丰富,渠道为王 终端为王名实俱亡,零售商与品牌商的强势之势也已然易位。商业地产项目的集中供应、购物中心的大量涌现,加重了品牌资源的稀缺性,激烈的争夺使品牌的开柜条件也水涨船高,一些原本不怎么样的品牌也成了抢手货,不提供装修补贴,不承诺几年免租,人家决不轻易开店。据说,广州今年待开业的近10家购物中心因位于非主流商圈而招商压力巨大。这其实只是购物中心招商难的一个缩影,一线的广州市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难度不难想象。因招商困难而一再推迟开业时间的购物中心并不少见,有的则一再放低标准,只求开柜率高一点
4、,而不惜离定位越来越元,更多的则只能饥不择食,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招商率不足80%的带病开业的项目也很常见。这也是很多购物中心项目从开业起就只能艰难维持、苦苦支撑的原因。招商难不仅体现于开业前期,更体现于后期的调整之中。购物中心经营的是时尚和生活方式,而时尚和生活方式都是多变的,特别是在新消费变局之中,变化的速度、深度、广度更是前所未有,品牌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尤其是餐饮、娱乐品牌、体验项目,几乎每年都要调整、更新,而一些网红品牌,更是各领风骚三五月,不久前还红得发紫,转眼前人去楼空。在零售领域,前几年高端品牌受宠,接着是快时尚热销,如今是运动、户外走俏;几年前是欧美化妆品牌大行其道,之后是
5、日韩化妆后来居上购物中心要顺应趋势、引领潮流,就必须不断地调整,从环境、业态、体验、布局等诸多维度进行创新,否则就难以抓住新消费热点,集客能力就会逐步削弱。因此我们看到,包括大悦城在内的优秀购物中心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有的一年几次大调,小调不计其数,几年之间就脱胎换骨。调整就涉及招商,就需要大量品牌资源,对那些知名度不高、经营能力不强的购物中心来说,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而没有足够的子弹,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三、营运难我国购物中心早已走过了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精细化营运时期,过去那种单纯的二房东 甩手掌柜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早已没有竞争力。过去的购物中心更多地采用出租经营、物业
6、式管理,这种原生态的营运模式很难适应今后的竞争,将项目内的各种业态纳入营运体系,实施整体运作、规范服务、集中宣传、精准营销,变单一的租赁经模式为以联营为主、租赁、自营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模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购物中心的精细化,包括差异化布局、精准化营销、体验式互动、全渠道会员、个性化服务等等,这就要求团队具有强大的活动策划能力、有效的会员营销服务能力以及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新媒体运作能力、讲故事能力,还要擅打情怀牌、艺术牌、文化牌,把购物中心作为独特的IP来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是购物中心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智能客流、智能停车、定位导航、电子会员、在线营销等都必不可
7、少,未来没有互联化、不能满足任性化、碎片式消费的购物中心很可能寸步难行。风头正劲的大悦城之所以能够一年数调、营销互动活动做得有声有色,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它强大的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能力,实现了双线融合、数据驱动,这也是很多购物中心竞相转型的方向。购物中心的营运能力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服务能力,二是技术和数据能力,前者是回归商业本质的基本功,后者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实力。这就对项目的运营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显然一般中小零售企业、区域性地产商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开发速度快、开业购物中心数量多,我国购物中心经营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万达、银泰、宜家、永旺、大悦城、印象城等优质购物中心品牌客流旺盛、经营红火,调整、创新得心应手,而大量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专业经验不足的散兵游勇式购物中心苦苦支撑、生存困难。仲量联行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的购物中心中,仅有10%-15%符合国际物业标准,物业标准低劣、模式陈旧是很多购物中心项目的先天缺陷,这与国际上高品质物业形成鲜明对比。据了解,我国规划待建的购物中心项目有近一半开不了工,开工建设的又有半数难以按期开业,已开业的项目又有近50%的项目亏损,整体成功率低于20% ,行业门槛、集中度正在快速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