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XX建设规划(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XX建设规划(2022—2025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法治XX建设规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32025年)、法治XX建设规划(20232025年)、法治XX建设规划(20232025年),统筹推进法治XX建设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
2、党委、XX市委工作部署,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法治X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同步协调推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XX治理现代化,切实增强全县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实强首府战略,全面推动XX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主要原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技赋能。(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县机制更加健全,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建
3、设实现率先突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党内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执法司法守法水平明显提高,法治体系建设工作有效推进,XX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到2035年,法治X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我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成效。二、主要工作(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1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举措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4、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实施。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宪法,扎实抓好国家宪法日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宪法法律学习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县委党校培训内容。加强青少年宪法法律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探索建立宪法宣传教育基地,打造宪法公园。加强宪法实施,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法治XX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应当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3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
5、府治理体系。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县、乡两级政府及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全部政府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注重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不当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4 .提高重大行政决策水平。严格落实XX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调研起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依法
6、制定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并予以公开。畅通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渠道,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与决策事项密切相关的利益方意见。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切实防止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5 .全面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履行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公开发布等程序,及时公布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文件目录清单。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
7、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核或合法性审核不通过,不得提交审议。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各方意见,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严格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实施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和清理制度,清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6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审批评价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投诉机制,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对需要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予以取消。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
8、“减证便民”行动,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巩固和深化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7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合理划分县、乡两级行政执法职责权限,构建上下联动、分类分级执法的工作机制。规范执法人员队伍编制管理,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继续推进“多所合一”改革,逐步实现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保障基层有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和公务合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8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
9、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的实施,提升行政处罚效能。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案卷评查力度和执法监督。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预防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三)推进公正权威司法9 .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
10、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建立政法单位定期协商机制。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加强办案机构建设,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法机关衔接配合机制,形成多重保护合力。10 .压紧压实司法责任。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依法赋权独任庭、合议庭。健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院庭长直接审理机制。健全担任领导职务的检察官直接办案制度。加强法院、检察院办案团队建设。落实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工作机制。健全专业法官会议、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法律咨询指导的功能。优化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职能,加强执法办案中心建设运行。加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队伍建设和
11、管理。依法公开裁判文书,推进庭审直播常态化、规范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诉讼制度相衔接,落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保障机制。I1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依法健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落实调查收集证据和补充侦查、不起诉、撤回起诉制度,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和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刑事申诉制度,逐步实现由律师代理制度。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加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监督管理。12
12、 .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落实司法确认程序适用、独任制适用和诉讼收费制度。完善律师调查令制度。加强“诉源治理”,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惩治力度。建设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13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审执分离,优化执行权配置。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加强刑罚执行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完善看守所管理制度,推进完善监狱、看守所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机构之间的工作对接机制。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助协调,强化对拒
13、执行为惩处。加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执行工作。(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4 .以普法推进全民守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落实XX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城乡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力度。创新普法方法手段,推动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为重点的全民普法,开展分层分类的法治教育。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依法治县。培育和打造“XX文化”、“XXXX”、“XX普法”等具有XX特色普法品牌。结合XX实际,打造具有XX特色的法治主题公园、广场、步道,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服务。建立健全法制宣
14、传报道常态化机制,让法治宣传教育跟着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走,对法治热点问题主动发声、解疑释惑,推进以案释法。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15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激发新型社会治理活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推动全面依法治县各项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持续推动城管、消防、国土等执法力量下沉,加快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完善失信约束
15、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公德,促进良法善治。加强对产权的执法司法保护。落实对暴力袭警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暴力伤医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治理。坚决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16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实施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程,推进实体平台与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加快整合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及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6、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切实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业务能力,优化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为基层群众和基层组织提供公益性、专业性、便民性的法律服务。17 .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制度,推动建立物业、商会、金融、医疗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满意率。加强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深入推进“警民联调”工作。完善调解、信访、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全方位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全面贯彻实施法律援助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18 .全面加强乡镇法治建设。健全乡镇法治建设领导工作机制,落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