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农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门市农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问题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荆门市农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问题研究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全境以山地为主,辖境南部接江汉平原,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交通四通发达,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荆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夏商荆门属荆州之域,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并入荆门市,升为湖北省直辖地级市。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一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还有雄奇险峻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
2、家森林公园等。一、荆门市地域生态环境概况荆门地跨东经111o51,-113o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o荆门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中国农谷”金字招牌。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1、主要农业资源地形地貌。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是
3、全市粮棉集中产区。气候环境。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水资源。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泉眼、水库星罗棋布,地下水和地表水十分丰富。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连接着58座湖泊556座大中小型水库、71处河坝和12.95万口堰塘,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地表水、地下水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万千瓦。植物资源。荆门市境内植物资源中,淀粉植物类86种、食用油脂植物类37种、维生素植物类16种、野生蔬菜76种、野果植物类46种、蜜源
4、植物182种、药用植物1011种、用材植物87种、纤维植物143种、香料植物97种、工业用油脂植物138种、园林花卉705种、能源植物107种。全市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栋树、刺槐、泡桐、对节白蜡、银杏、桂花、香樟,其中国家二级、省级珍贵树种11种。动物资源。全市主要陆生野生动物170种,其中鸟类100种、兽类7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锦鸡、小灵猫、猫头鹰、灰鹤、白尾鸭等20种。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499公顷。矿藏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非金属矿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全市探明矿种50多种,已开采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
5、值的23种矿产,225个开采矿区。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673万吨,居全国之首;石膏、白云岩和水泥用石灰岩储量居湖北省第一位。2、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人口民族。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5.69万人,常住人口254.67万人;乡村人口186.6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07.8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35.70万人,占比为33.10%o全市有3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总人口99.55%。少数民族有38个,占全市总人口的0.45%。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120.86亿元(110.8%),一产277.42亿元(111.9%),二产87823亿元(105.6%)
6、,三产965.21亿元(115.6%)。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8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23.14亿元、林业产值10.78、牧业产值122.82亿元、渔业产值124.9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1.1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上年=100)104.9,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为:102.8、108.3、104.4、106.7、111.1。202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49.9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701.31万亩,油料面积235.74万亩,蔬菜面积82.68万亩;粮食产量289.51万吨,油料产量41.17万吨,蔬菜产量196.80万吨,水果(含果用瓜)产量65.
7、73万吨。二、荆门市农业发展成效荆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历经多年努力,湖北荆门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正在打造以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优质生猪、漳河清水小龙虾、精品花卉苗木为主的全产业链。荆门作为全国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的油菜成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政企联手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荆门市委、市政府把油菜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多功能、全链条挖掘产业潜力,努力打造优质品牌。现在荆门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荆门市依托科研院校、专家团队,研发出高含油率、高油酸含量的油菜品种,并加大推广种植。截至目前,荆门市种植高油酸油菜30万亩。高油酸油菜籽不
8、仅产量高,出油率也较普通双低菜籽高3至5个百分点。高油酸油菜籽具有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烟点高等特点,契合消费者的健康新需求。高油酸油菜籽比普通菜籽价高1元左右,市、区有关部门给予相应补贴。同时,产油大县50%的奖励资金用于高油酸油菜的统一供种和技术示范。相比普通油菜,一亩高油酸油菜能增收约300元,村集体也在推进高油酸油菜种植过程中得到企业给的管理费用而增加了收入。湖北农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标准化订单生产,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机播、统一防治、统一田管、统一机收、统一收购的“七统一”方式进行高油酸油菜标准化种植,从种到收全过程管控。“七
9、统一”种植方式,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保证了菜籽品质,助推了荆门高油酸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2、科技助力提升产业附加值位于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陈集村的10余亩油菜新品种试验与示范展示基地中,种了46个不同的油菜品种,其中9个是高油酸油菜。试验地主要用来比对不同品种的性状,挑选出优质的品种,经过一定规模的示范种植并达标后再大规模推广种植。近年来,荆门市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通过传统的遗传分析与最新基因组编辑技术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育成一批高产高油酸新品种,其中华油2101、华油2129等品种已完成登记。荆门市高油酸油菜制种面积达2400亩,预计收获的高油
10、酸油菜种子可以推广种植45万一50万亩。3、多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从油菜纂到油菜花,再到油菜籽,油菜浑身都是宝。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游人都来荆门赏花游玩。荆门市将油菜多用途开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规划中,与旅游部门一道打造多条油菜花乡村旅游和户外休闲观光线路。2023年,荆门市油菜花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不仅让游客观赏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花香、记得住乡愁”的油菜花美景,还让游客体验到菜籽油带来的美味。近年荆门发挥高油酸油菜产业先发优势,引进和培植知名油脂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提升荆门油菜花旅游知名度,建设集制种、种植、观光旅游、油脂和副产物深加工、油脂储备和物流于一体的
11、高油酸菜籽油全产业链。荆门市委政府全力建设农业产业强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强产业龙头、做长产业链条、做优产业品牌,使荆门更多的农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未来发展主要制约因素1、耕地与灌溉水的数量与质量下降严重据耕地现状调查资料,因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劳动力不足播荒耕地及耕地质量退化等因素,荆门市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近年人均耕地2.1亩,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另据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近年的田间肥料定位试验与调查显示,长期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多年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导致农田土壤层变薄,养分失衡严重,土壤板结、酸化、生物性状退化,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水资源问题不容
12、乐观,尽管荆门市淡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调查显示,荆门市竹皮河、涮河等水体水质污染严重,且流域周边耕地面积大,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和达标水源灌溉,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降水受污染威胁,农业生产面临巨大挑战。2、农业人力资源缺乏,青壮劳力流失,素质下降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方法掌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发展现代农业固然要提高农业的设施与装备水平,但最终要依靠农民的应用来实现。据抽样调查数据,荆门市务农的劳动力中年龄50岁以上的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不足10%,且以女性为主。国家相继出台了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一系列培训工程、优惠政策及土地三权分离措施
13、,但农业生产依然对能人、强人返乡务农吸引力不够。一些不懂农业而投资农业的企业和农场主进入农业带有盲目性,产业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农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致使一些投资者失去投资乡村的兴趣与意愿。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成果转化少是相对其他产业占比而言。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业科技研究的专项资金占总科研投入的比例很少,直接用于成果转化的就更少。以荆门市2018年市级科技立项为例(荆科计20182号),财政总经费700万元,支持农业项目经费221万元,所占比例仅为31.5%,平均每个项目8.5万元,单项支持额度偏低,无法完成科技创新,且大部分经费可能成
14、为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补助或福利,根本不会真正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不能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推动作用。没有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另外,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断档,体系不健全以及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4、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不仅导致国内外粮价等农产品价格倒挂,同时为追求高产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带来成本和生态双重压力,严重危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测算,农业劳动生产力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在扣除必要的生产性开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绝
15、对数甚至赶不上1995年的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荆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0.52,机电排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9%,“毛细血管”不通,有水也到不了田。农机农艺不配套,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合理利用和配置农业资源包括农业人力资源,同时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支持和一定资金补贴,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四、振兴发展的建议1、加强耕地与水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污染监管以及提高对绿色化生产技术及生产行为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绿色、生态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精准施用化肥农药
16、,完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措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全市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基本实现了用无人机防止虫害,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止匕外,加强农村土地监管,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农业大户及生产能手等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土地流转后的管理与服务,划分土地流转用途,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加强本地区农民与流转主体之间的联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政府要扩宽融资渠道,推动农村土地可持续发展。2、加强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满足荆门市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基本出发点,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回流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现实状况,完善本地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人才开发与培育,既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又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