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常规.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常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属DNA病毒的类疱疹病毒中的一种,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染。【临床提要】急性起病,潜伏期550天。症状轻重不一,呈多样性。1发热占90%,3840。C不等,多数为弛张型,少数稽留型或不规则。2 .淋巴结肿大占70%以上,最常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3 .皮疹10%15%患者于发病后第440天出现皮疹,呈多形性,常见红色斑丘疹,也有猩红热样、麻疹样、水疱样、尊麻疹样皮疹,1周后消退,不留痕迹。4 .其他咽峡炎、肝脾肿大、脑炎、周围神经炎、间质性肺炎、心肌炎。5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噬异性
2、凝集抗体和抗EB病毒抗体。6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特异血象、噬异凝集试验及EBV抗体、EBVDNA检测进行诊断,当出现局部流行时,流行病学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噬异凝集试验阴性者可查EBV抗体及EBVDNA(如婴幼儿患者)。7 .鉴别诊断注意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甲肝病毒感染,风疹、咽喉部感染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相区别。明确鉴别依据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二)基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1作用靶位抑制EB病毒的复制,及其造成的损害。2 .对症处理卧床休息,止痛退热剂。3 .系统治疗(1)糖皮质激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2)内脏损害:保肝治疗、心
3、肌炎能量合剂,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4 .并发症治疗防止脾破裂,破裂者手术切除。5 .一线治疗发热,咽喉不适,肌痛,头痛,脾肿大,用对乙酰氨基酚/非苗体抗炎药,避免运动,直到脾脏大小恢复正常,以防止脾脏破裂。6 .二线治疗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三)治疗措施1 .急性期卧床休息,对症治疗脾脏肿大病人应严格限制活动。2 .可用咆味美辛或阿司匹林降低体温,减少咽部疼痛。3 .抗菌药物对EBV无效,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忌用氨革西林或阿莫西林,因出现多形性皮疹机会显著增加。肌内注射恢复期血清2030m1有一定疗效。4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60mgd,4天后迅速减量,重症
4、患者如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并发症时,应用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可有效地减轻咽部及喉头严重病变及水肿。5 .抗病毒治疗可能对本病有效。阿昔洛韦及其衍生物在试管中能有效抑制EBV,可酌情选用。(1)阿昔洛韦:每日1015mgkg,加在输液中静脉滴注,疗程57天。(2)阿糖腺甘:成人每日1015mgkg,用注射用水或其他输液配制,不能用胶体溶液(如血液、血浆、氨基酸液)配制,浓度不能超过0.4mgm1,静脉慢滴,至少12小时以上滴完,疗程57天。6 .肝脏及心脏受损处理肝功能异常应保肝治疗,对心肌受损者给予能量合剂。7 .静脉滴注免
5、疫球蛋白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好或禁忌者可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8 .脾脏肿大处理应注意防止脾破裂。检查时不宜用力过猛,恢复期间忌剧烈运动,排便不可用力。发生脾破裂,应输血,及时作脾切除。(四)疗效评价1糖皮质激素在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新的神经系统症状,而且可使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预后更差,因此激素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患者。其剂量为醋酸泼尼松60mg,每天1次,4天后快速递减剂量至停药。2.阿昔洛韦阿昔洛韦在体外可抑制EBV的复制,但临床研究显示阿昔洛韦对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明显疗效。对免疫抑制者所患的CNS并发症.联合应用阿昔洛韦和激素对减少病毒复制可能有一定作用。(五)预后本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1%2%,死于并发症有脑干脑炎并发及衰竭,脾破裂、胃肠出血、心肌炎。少数会遗留后遗症,如失语、足下垂、翼状肩和偏盲等。正在研制的EBV疫苗,除用以预防本病外,尚考虑用于与EBV感染相关的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EBV膜抗gp340的亚单位疫苗动物试验已获成功,能诱生中和抗体。另外,急性期病人应呼吸道隔离,鼻咽分泌物应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