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基本规范与编制策略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的基本规范与编制策略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导学案的基本规范与编制策略思考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教师在每周集智备课时,要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编写工作,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一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 一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一课中“续备”,形成“续案” f课后“补备”,形成“补案”。统一基本设计要素。一般情况下,公共课型的导学案设计包含以下要素: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案整理、达标测评、课堂反思。统一基本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课时容
2、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要考虑到学段特点、课堂内容、学生情况等方面。在内容选择上,导学案要删繁就简、切中主题,尤其要精选习题,杜绝题海战术。统一基本设计版式。按照设计的不同,导学案的版式基本可以分为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几种,虽然版式各异,但仍然需要遵循普遍性的设计要求。体例要符合导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设计、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达标反馈等内容;题头设计一般包括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班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等内容;版面设计要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实用,编写例题和呈现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认知水平,体现学生学习的文化需要和情感需要。导学
3、案的编制策略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过程,达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目的。知识问题化。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加工,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概念性问题转化为发人深思、引人探索的问题,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论隐藏在问题中,而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一些概念性、结论性的内容。如果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挑战性、趣味性,那么很容易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既能帮助他们全面正确理解知识点,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问题探究化。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头脑代替了学生思考。高效课堂要培养学
4、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现、探究。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开始质疑对抗时,当他们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时,这样的学习体验才是深刻而有意义的。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层次化。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可能地把问题设计出层次,把难题变易,把大题化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提高。问题情境化。把概念性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问题当然离不开情境创设。学生在学习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摆在学生面前,而是应该把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同时,感受知识、内化知识。抽象的概念很难直接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即便一时产生效果,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进行情境化学习,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