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951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五课时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的快与慢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5课。本单元指向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前几课已经针对溶解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认识。而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探究前一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中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并运用对比实验,寻找出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从中鼓励学生自主经历“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为下一节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前几课的溶解实

2、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也比较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加快溶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寻找影响溶解快与慢的因素,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观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三大环节。从“温度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探究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意识到对比实验,再到学生自行设计“搅拌或碾碎加快溶解”的研究,清楚知道并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从而证实并归纳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有较强的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科学实验也有很强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仍比较弱,较难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学生在生活中

3、经常会接触到泡奶粉、冲感冒灵等溶解现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上一节课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以及上学期有关液体流动的快慢中,学生初步体验了如何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但是还没有有意识去关注对比实验这个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指导归纳对比实验方法。为了解学生前概念,我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四(2)班45个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 .实验中注意力保持能力差异大。2 .对实验目的的关注性不强,实验习惯不佳,在实验的过程中小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只在乎实验的趣味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只关注实验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3 .一部分学生能完整说出影响溶解快慢的三个因素,思考较为全面;1

4、9个学生只能说出1-2个。说明学生对于本课有一定的经验积累。4 .对“如何比较两辆赛车的速、怎么比较两个小朋友谁跑得快”这些问题的表达比较简单、不严谨,在表述中对于控制变量这个方面的描述很少。让学生自主去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想,对于四年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让学生在实验设计环节注重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成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从中引导学生自主经历“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

5、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A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教学准备】小组准备:2个烧杯、1根搅拌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A教师准备:透明杯、方糖、方糖溶解快慢的记录表、教学课件、自制板画板书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探索。(3分钟)1、情境创设:小朋友们你们喝过糖水吗?今天老师也在一杯冷的纯净水中放入了一颗方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甜不甜?(请一学生试喝。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方糖,怎么会不甜呢?(

6、糖还没有溶解)2、提问: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尽快喝到香甜的糖水。(预设:用筷子搅拌、加热水、把方糖弄碎等。)(板书:热水、搅拌、弄碎)3、同学们一下帮老师想出了那么多方法,这些办法真的能加快糖的溶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与生互动,既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又可顺势导入探索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二、索实践,记录分享(35分钟)刚刚同学们的的这些方法都只是猜测,在科学上我们要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挑战一: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12分钟)1 .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请小朋友们思考

7、一下,我们怎么证明加热的比不加热的溶解得快呢?(预设:准备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放入方糖看谁溶解的快。)(板书:以手画的方式,故意画错,)2 .在黑板上画出学生的实验方法,但故意画错,例如:一杯水多一杯水少、一个烧杯大一个烧杯小、一块方糖大一块方糖小等。提问:是这样操作吗?(预设:不行,烧杯大小要相同、水量相同、方糖大小相同等)3 .小组讨论并分享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保证实验的公平性。(通过学生的表述,教师完善板书、板画:烧杯大小相同、水量相同、方糖大小相同、同时放入)4 .引出对比实验:其实在科学上像这样的实验一一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我们

8、把它成为对比实验。因此我们在研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也设置了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那就是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其余条件保持相同。5 .现在你能当一名公平公正的实验员和裁判员了吗?请小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并记录。6 .小组实验并汇报:以四人一小组上台汇报,一边让学生介绍实验现象所得,一边教师适当追问观察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邀请两个小组汇报)7 .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加热能加快物质的溶解。设计意图:1 .本环节以加热实验为例,通过教师扶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方法,建立对比实验的科学思想,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2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逐步培养学

9、生思维的严密性。3 .以板画的方式增强探究过程的趣味性,而在汇报过程中加以追问,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入了解实验现象,下一步的实验探究和观察记录打下基础。挑战二:自主选择主题,设计实验方案(18分钟)1 .通过刚刚的实验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已经是个公正的裁判员了;接下来我们挑战一个更高难度的角色,你们想当实验设计师吗?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或者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吗?要求:联系刚刚的实验方案,并且同样利用对比实验去验证,注意只改变一个条件。2 .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一边汇报,一边把板画贴在黑板上。(两个研究主题各邀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

10、汇报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追问:小组其他成员要补充吗?小设计师们你们觉得哪里还需要改善吗?实验当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3 .总结:(出示PPT)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我们设置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一一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其余条件保持相同。研究弄碎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我们也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一杯中的方糖弄碎,另一杯不弄碎,其他条件保持相同。4 .同学们的思路真清晰,请各小组根据刚刚的讨论再完善一下你的实验方案。完善好了可以领取你所需要的材料。5 .小组实验并汇报:以四人一组上台汇报,一边让学生介绍实验现象所得,一边教师适当追问观察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两个实验各邀请一个小组

11、汇报。)6 .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搅拌、碾碎方糖都能加快物质的溶解。设计意图:1 .本环节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对比方案,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控制变量。2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的。3 .通过边汇报边贴板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挑战三:展开吃糖游戏,巩固课堂新知(5分钟)L师:我们班每个小组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和实验员,老师决定奖励每人吃一颗糖。但先思考一下: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预:把糖块咬碎、用舌头搅拌)2.师:接下来,我们就玩一个吃糖游戏:将糖同时放入嘴中,1号含在嘴里不动

12、,2号用舌头翻动搅拌,3号把糖块咬碎但不搅拌,4号咬碎并搅拌,用1、2、3、4记录糖溶解快慢的顺序。3,出示温馨提示:小组进行吃糖游戏,不可直接吞下去、严格遵守自己的吃糖方法、做好记录。小游戏:怎样吃糖,溶解更快小组成员溶解水果糖的办法溶解快慢顺序1号含在嘴里不动2号用舌头翻动搅拌3号把糖块咬碎4号咬碎并搅拌4.汇报游戏结果,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2 .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保证了实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三、知识拓展,延伸课堂(2分钟)1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 . 了解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

13、方需要改变溶解快慢。课外再去发现发现设计意图:1 .将课堂上的溶解知识延伸到课后,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身边溶解快慢的现象,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2 .科学来源于生活,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蕴含科学原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欲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一、趣味性。趣来性是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堂的前提。课伊始,创设冲糖水的情境,让学生

14、尝一尝,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尝后发现不甜,自然地引出了一个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本课内容的学习。课中途,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关键点、小组绘画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边汇报边贴板画等方式,形式多样,增强各环节的趣味性,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丰富学生实验设计的体验。课结尾,展开吃糖游戏,巩固所学新知,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保证了实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二、思维性科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前对该班的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利用“如何比较两辆赛车的速、怎么比较两个小朋友谁跑得快”两个问题,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以这样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对比实验,建立了对比的概念。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挑战一”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验的设计,并且教师有意设计错误的板画,突出对比实验的特点一一相同条件只有一个,不同条件有多个,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对对比实验的认识系统化,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挑战二中,鼓励学生联系挑战一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又暴露了思维逻辑中的漏洞。且通过小组补充、非小组同学完善等方式,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有扶有放,从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拓展性铃声的想起并不应该是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另一个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