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96406 上传时间:2024-10-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而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案例导入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去玩滑梯。刚玩了一会儿,就听见洋洋大喊:“老师,有影子!”“有影子?”我很纳闷儿。其他孩子听见洋洋的叫声,赶紧从滑梯上下来,围着洋洋观察起来。孩子们尖叫着:“这里有影子!”“咦?我这里也有影子!”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有的伸手去抓影子,有的用脚去踩影子回到教室,孩子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影子。于是,我取消了原定看动画片的计划

2、,把话题引到了“影子”上。“刚才你们这么高兴,发现了什么?”“影子!影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影子?你们的影子你们抓住了吗?”“抓不住!”就连平时腼腆的姗姗都兴奋地说:“我也抓不住!”“还有谁的发现跟别人不一样吗?”说着,我们一起来到了室外。我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有太阳光的地方玩耍,另一组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玩耍。通过活动,孩子们得出了结论:有太阳光的地方能照出影子。【问题思考】尝试用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来解释以上现象。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mp4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近代以来,以科学为支撑的多次技术革命让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且可喜的变

3、化,使科学受到世人普遍推崇。科学教育因此也逐渐被重视,并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转变,产生了现代科学教育新概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科学通过多种方式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其本身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改变着自身的含义。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学者们给出的定义有五十多种。虽然对科学的解释不尽相同,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却随着科学的发展日益深刻和全面。在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特性时,都会涉及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价值体系等几个方面。(一)科学知识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把科学定义为: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写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4、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辞典中写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1999年出版的辞海中把科学称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我国大部分哲学教科书将科学定义为知识体系,从两次辞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定义也始终在与时俱进。一般我们认为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有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理论等。达尔文曾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这也就说明了科学就是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我们正是通过自身感官感

5、知获得对事物状况的认识,从而归纳总结形成科学的事实。科学概念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和推理来确认和在一些事实或信息问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将其所具有的木质特点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内在、共同和本质的特征,是具有共同特征或特性的事件、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化。如动物、植物、电流、声音等都是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要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通常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科学原理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故其正确性能被实验所检验与确定,从科学的原理

6、出发,可以推演出各种具体的定理、命题等,从而对进一步实践起指导作用。科学理论与科学事实、概念不同,科学理论不仅包含对现象的分类和描述,而且还包含对现象的解释。运用科学理论可以对那些模糊和隐藏在直接观察之外的复杂现实进行解释。从科学事实的认识到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建立,是个体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各种知识,探讨和分析各种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存在此种关联的原因,并运用科学思想来解释和预测其他的自然现象或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个体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总之,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知识的理论概括。常识性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

7、是指人类探究周围世界而积累的,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的认识。这是以一种静态观看待和认识科学的观点。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究是在不断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经过实证得以修正、发展和深化的,因此科学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真理。(二)科学过程与方法从静止形态看,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但如果从动态角度去分析,科学不只是认识结果,而且还是认识过程。科学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意为“求知”(toknow)。从词义上说,科学并不是知识或事实的汇集与待记的公式,科学更是一个动词求知的方式,而非名词。爱因斯坦曾经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这提示我们:科学不仅仅

8、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它更是一种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美国科学家小李克特(MN.RiChter)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化地组织起来探求自然规律的活动”。美国学者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布兰德韦恩认为,科学是“一种探究意义的经历”,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在科学探究中,人们经常使用逻辑、想象以及以证据为基础的思维来形成并修正科学解释,交流并总结得出科学结论。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和解

9、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学习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理解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本版。就活动过程本身来说,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检验。探索:这是对人类生存的宇宙的探索。开始于好奇心、求知欲,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科学工作者要设计假设、寻找证据,通过调查、实验、思维加工,获取科学知识。解释:这是对探索过程中各种事物所作的解释。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仔细地观察现象,并且从观察中发现和提出能成立的理论。检验:这是对所作“解释”的考验。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观察来验证,如果科学理论只适用于对已经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那还是不够的,必须

10、对这种解释加以验证,要通过实验、数据去证实。可见,正是通过科学活动,通过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产生了科学知识;而且科学知识在不断被检验与修正的科学过程中趋于完善。(三)科学价值体系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地把科学理解为知识体系以及过程与方法都是不够完善和准确的,科学还是一种价值体系。美国教育家V.舒密特和V.罗克卡斯特在用日常事物教科学一书中也表明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人们通常都把科学定义为组织化的知识体,但是科学除了包括事实、原理、定律、理论和假说等内容,还包括观察、实验、深思、想象、预言以及获得知识的其他手段等特殊的态度和感觉。甚至当代许多教育界的学者也明确提出,科学不仅是知识

11、体系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价值或态度,包括提出问题、相信世界可被认知、实事求是、创新性、合作等。作为价值体系的科学中包含着科学的世界观。美国科学促进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提出,科学世界观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因而也是可以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加以认识的。科学家们相信,运用智慧和借助扩展感官功能的仪器,可以发现宇宙间各种特性的规律。(2)科学认识/理念是会变化的。研究科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掘和获得知识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仔细的观察,并从观察中创立各种理论。其中,知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新的观察可以对现行

12、的理论提出挑战。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知识可能会得到修正和完善,甚至被推翻。在科学界,不管理论新旧,总会不断地对其进行验证、修改,有时会被抛弃。科学家认为,即使无法获得尽善尽美和绝对正确的真理,得到日益精确的近似真理也还是可以做到的。(3)科学知识是持久的。虽然科学家反对能获得绝对真理的概念,并认为不确定性是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但绝大部分知识都具有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如同变化一样都是科学的特征,试验性和置信性始终是并存的。(4)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答案。世间有许多事物不能用科学方法检验。作为价值体系的科学还涉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基本观点。所谓科学精神,是个体在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

13、来的人格特征,是各种科学价值观、科学品质以及行为准则的整合。科学态度作为一种建立在科学观念基础上的心理与行为倾向,与由各种科学观念整合而成的科学精神是密切相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科学态度的内化与升华。美国科学促进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儿童通过科学教育应具有如下科学态度:好奇心、尊重事实、批判地思考、灵活性、对变化的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美国学者第德利(PB.Diederich)列举了18种科学态度。(1)怀疑:不要认为任何事情都理所当然,而要问为什么。(2)相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相信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3)渴望实验的证实:主张用实验来证明各种

14、想法。(4)精确:用精确的实验而不是含糊的或感情化的方式表达。(5)喜欢新事物:对新事物采取支持的态度。(6)愿意改变意见:在可信的证据面前愿意改变自己的信念。(7)谦虚:相信很多事情都是难以确定的,因此对未经证实的想法不会过于自信。(8)忠于真理:即使发现自己过去所下的结论是错误的也不感到羞耻,而是忠实于事实。(9)客观:不是凭自己的喜恶而是用事实来证实一件事。(IO)不迷信:对怪异的事情努力寻求科学的解释。(11)渴望知识的完整性:努力寻求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12)保留判断力:对于别人的既定结果不急于表态,而留待自己调查清楚之后再作判断。(13)区分假设和解决问题:知道假设是需要检验的,

15、它不等于解决问题。(14)假设的觉悟:对一个问题要不断地提出假设。(15)判断的普遍性:相信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判断具有普遍的说服力。(16)尊重理论: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17)量化的习惯:喜欢用数字表达事物。(18)接受概率的观念:认为自然界中很多事物的发生是随机的。除此之外,在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尤其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提到科学的定义,常常会将科学素养纳入其中。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作为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标志性文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定义: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

16、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制定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策中最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依据的见解。因此,我们提出的科学教育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教育,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科学知识,还应有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方法以及领略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儿童在早期建立的科学概念、掌握的探究技能以及确立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二、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科学只是科学家或成人应该学习、接触的东西,与幼儿关系不大,认为幼儿无法弄懂科学深奥的原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