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张瑞英每个班似乎都有被老师认定的“事儿多”的家长,但我们要对此保持警惕,因为教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家长的评价就很难保持客观理性,而这无疑会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六月中旬,中班有位班长准备回家乡发展,园里便安排刚送走毕业班的班长毛老师接手这个班级。毛老师很年轻,活泼大方,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而接手这个班级,毛老师最大的顾虑是,原来的班长非常优秀,家长工作做得也好,家长们对于中途接班的新班长一定会与老班长做对比。这种对比让毛老师很担心,让所有家长都满意太难了,更何况听说这个班级有几个“事儿多”的家长。面对毛老师的顾虑,领导带着新班长、老班长一起进行了工作梳理,对于班
2、上每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进行了沟通。就这样,老班长全力配合,新班长积极适应,两位班长的工作交接非常顺利,家长对新班长也非常支持和接纳。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七月中旬,我们一起欢送了老班长离职,也就进入到了暑期。家长要求增加配班老师一天晚上将近十点钟,我突然接到保教主任李老师的电话,讲述了这个班级发生的一件事。有个名叫画画的小朋友,在昨天中午便便之后,小屁屁没有擦干净,也拒绝让老师检查今天晚上,就在刚刚,画画妈打电话给毛老师交流这件事情,表示班级孩子多、老师照顾不过来,因此建议班级增配老师。毛老师接完电话立刻就把这件事反映给了保教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来电的目的就是和我商议,是否在下周给这个
3、班级增加一位老师。我有些困惑,目前班里只有一位老师在休假,但是相对于暑期幼儿出勤率而言,师幼配备比例适中,“班级增配老师”是从何说起呢?带着疑虑,我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得知早晨画画是保姆送来的,保姆已经向毛老师提起过这件事情,而晚上妈妈不放心就又打来了电话。我问:“早晨保姆向毛老师反馈完这件事情后,毛老师是否与家长进行了联系?你觉得家长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李老师说:“保姆沟通完这件事之后,毛老师表示了解了,后续没有再和家长联系。”我感到这是一件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发酵的问题,需要保教主任和班长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并且需要我们做出快速反应。“描画”家长心理过程下面就是我们站在
4、家长角度对整件事的梳理。昨天晚上,家长发现孩子的小屁屁没有擦干净,很心疼,心想一定要把这件事和老师说一说,以后不要再发生了。于是在第二天早晨上班前告诉保姆,送孩子入园时要向老师提一下昨晚的情况。保姆和老师沟通后,老师表示对此了解了。在这一天中,家长在工作中会时而想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且有些担忧,期望昨天那样的事千万不要再发生了晚上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的情况,虽然在这一天中孩子没再发生什么事,但是今天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心里不免思虑,老师有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难道昨天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家长带着疑惑不安的心情给老师拨通了电话,叙述了昨天的事情。老师表示,今后一定会注意的,自己昨
5、天中午没有在班上家长见老师没有承担责任的意思,于是就顺着老师的话说,看来班里老师精力不够,能不能多配个老师呢?总之要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啊。老师说好的,我向领导反映一下。两轮沟通后,家长真没什么可说的了。挂上电话之后,家长心里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越想越生气。错失三次沟通机会回顾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错失了三次沟通机会:第一次是忽略了对孩子细节的关注,画画在便便后不让老师检查,这时老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这个细节,让家长继续关注孩子;第二次是在第二天忽视了家长的间接提示,保姆向老师告知此事后,老师没有做出进一步沟通;第三次是忽视了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家长打来电话帮助老师找原因“老师照顾不过来
6、”,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家长为避免双方冲突和误会的一种沟通方式,然而老师没有理解,没有反思,也缺乏担当,老师的回应机械得似乎与己无关。显而易见,如果老师能有效捕捉信息,在前面两个环节中沟通到位,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这件事情令人遗憾,也让人焦灼,如果不做适宜处理,明天早晨家长就不会这么有耐心了。真诚补救保教主任李老师立刻联系毛老师进行了沟通,商量了应对办法。因时间太晚担心打扰到家长,毛老师给家长写了一段微信留言,真诚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反思。几乎同时,家长发来微信表示第二天不准备来园,孩子的小屁屁一直有些红,要去医院看看是否有发炎。第二天一早,保教主任李老师和毛老师联系了家长,
7、一起陪同孩子就医。从医院回来后,园方主动进行了深入沟通。李老师表示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也感谢家长对毛老师的支持和包容,毛老师的表达也非常诚恳。家长没有再提及增配老师一事,只是谈到了对孩子身心发展上的期待。双方的交流很畅通。反思工作盲点事后,我们和毛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毛老师的反思也非常深刻,她发现了自己的两个盲点。盲点1:因偏见没有与家长进行认真、及时、有效的沟通由于带着对这位家长“事儿多”的偏见,面对家长几次提醒式沟通而毛老师竟然浑然不觉。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客观理性地对待所有的家长。盲点2:只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忽视了幼儿身体和生活方面的细节从这次事件中,毛老师还反思到,自己虽然
8、深受幼儿喜爱,但往往更关注自己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观察大多集中于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关注较少,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特点、会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缺少了解。毛老师感到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状态,建立起对幼儿真正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应是没有选择性的,只有把幼儿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对幼儿进行整体而全面的关怀,才是对他们的真正尊重。接下来要做的事幼儿园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无休止的照料和清理,还是计划和实施优质的课程,抑或是幼儿评价和成果展示,每一项工作都让我们时刻面临着挑战,这些内容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不忽视每个幼儿,不忽视每个幼儿的每个方面呢?聆听孩子的
9、故事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件事,都是围绕画画这个发展主体进行的,教师、家长、管理者都有参与和多次交流,然而要让我们所有人做的工作都变得有价值,那么与幼儿交流就是最关键的一环听一听画画在亲历这个过程后的想法,了解他的故事,才是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和家长分享幼儿的成长我们经常会把与家长的交谈当做“分享”,然而分享应该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直指幼儿发展现状和家园协作方式的。一次有效的讨论,可能会从对于幼儿表层言行的分享进入到发展支持的讨论。如,画画为何不愿让老师检查?画画目前与老师的关系是怎样的?制订相应措施,家园共同促进幼儿成长在倾听画画的反馈后,我们就要通过改变环境和教育方法入手
10、,制订相应的教育策略,建立自然共融的师幼关系,帮助画画提升自理能力,学会自我服务;同时,老师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共同推进也是必要的。回顾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只有从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才会看得更全面、更客观;也并不存在什么“事儿多”家长,如果我们能了解家长关心的“事儿”,家长期待的“事儿”,我们能够依据教育规律去解决“事儿”,便会再也不怕“事儿” 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的认知和评价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人云亦云。当我们放下成见,便会发现对方不再是那个让我们因畏惧而回避的人。毛老师和家长之间由彼此不了解到相互走近、理解的过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共同经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园之间永远都是相互连结、携手配合、一起支持孩子成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