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观《课题2 酸碱中和反应》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观《课题2 酸碱中和反应》有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观课题2酸碱中和反应有感现将我听课的内容和感受梳理总结如下:一、课堂教学实录引入新课:在生活中被蚊虫咬后会肿痛,你有什么办法减轻症状?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学生猜想:会教师演示:将少量的稀盐酸倒入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并描述:没有现象教师:通过现象你能获得什么结论?学生:没有现象,说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教师:没有现象,就不发生反应吗?学生:可能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教师:或许能反应,只是没有现象而已。如何证明是否发生反应呢?你的思路是什么呢?学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反应物是否消失?提供药品: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醐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
2、学生验证实验:两个学生演示验证实验教师:通过实验验证,你认为以上3个实验方案中哪个方案最优?学生:第一种方案教师: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并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质;氯化钠溶质;溶质为稀盐酸和氯化钠教师:继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学生:Na+、C1-H+、H2O教师:根据刚才老师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NaOH+H2SO4=NaSO4+H20Ca(0H)2+H2SO4=CaS04+H20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问:像Na2SO4、CaS04、NaeI等物质,具有共同的特
3、征是什么?学生: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教师: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酸+碱-盐+水中和反应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指示剂进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引入实验:往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钢溶液,再滴入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学生:有白色沉淀生成师生互动:教师书写化学方程式疑难点拨:中和反应的实质师生互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化根离子结合生水课后练习:学生猜想:NaCINaC1和HC1NaC1和NaOH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以实验探究为主线,探究酸和碱是否发生中和反应,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4、的为载体进行实验探究,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一对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生互动评价实验方案一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验证一对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实验验证一对中和反应后的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实验探究。挖掘教材的实验功能,展现实验的魅力,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教学亮点1 .以三重表征为教学策略,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具有的特征思维方式。本节课基于宏观-微观符号的
5、三重表征进行教学,对宏观辨识结果从微观角度分析解释,实现对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的本质认识,形成宏微结合的学科思维。学生从学科视角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思维的改变,提升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如:本节课主要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以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方案1:学生动手演示实验宏观表征: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醐溶液,无色酚醐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变为无色;微观探析: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被消耗了,红色消失。实验方案2:学生动手演示实验宏观表征:往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再滴入氢氧化钠
6、溶液,红色-f紫色-f蓝色;微观探析:稀盐酸中的H+被消耗了,红色变为紫色或蓝色。符号表征:OH-+H+=H2O2 .以实验探究为主,体现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感性直观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加工处理,收集证据,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化学核心知识加深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感性认识,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本节课基于实验探究进行教学,围绕着四个实验进行展开,层层递进,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科
7、学探究的学科素养。如:本节课围绕着四个实验进行展开教学:(1)教师演示实验: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进行切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然而提出对于没有现象的反应如何证明?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回答:一是是否产生新物质;二是反应物是否消失;(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实验:根据老师提供药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师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最优的实验方案。通过一类反应进行归纳中和反应的概念,提出是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3)教师演示实验验:氢氧化钢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目的是为了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是没有现象的。(4)探究
8、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可能的溶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的溶质,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3 .以微粒观引领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宋心琦教授说:“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知识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时中学化学教学第一目标J本节课重视以微粒观组织教学,将化学学科观念与具体化学知识有机整合,有助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化学基本观念一微粒观。如:本节课中有三个地方进行渗透微粒观教学,(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醐溶液,无色酚醐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再滴入稀盐酸,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被消耗了;往稀
9、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氢离子,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色-一紫色-蓝色,说明氢离子被消耗了;(2)思考题中往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其微粒是什么?(3)疑点点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根据提供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加工处理信息,收集证据,获取结论,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四、一些听课思考本节课该教师做完验证实验后,出了一道思考题:往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其微粒是什么?在这里主要建构学生的微粒观,接着书写化学方程式,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总结出中和反
10、应的概念,再通过微观示意图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最后,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可能的溶质是什么?学生不难猜想出有氯化钠氯化钠和稀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变蓝,则猜想正确;若变红则猜想正确;若不变,则猜想正确。学生代表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但是我个人认为,将前面思考题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其溶液中的微粒是什么?可以整合到最后这个实验中去讲,学生不仅感受宏观实验现象,学会宏观表征,而且能从微观角度探析其溶液的微粒有哪些?并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来,将符号与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符号的作用,学生能够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自由切换,并强化三者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