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全球引起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在高危人群聚集场所,如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月子中心I养老院等引起聚集性/暴发疫情。HRSV感染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HRSV感染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HRSV疫苗和预防性单克隆抗体已在国外获批使用,但在国内还没有批准上市。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持续开展监测,对明确流行特征与趋势、评估疾病负担、制定免疫策略,以及评价防控效果至关重要。至今,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建立全球统一的HRSV感染监测体系,我国
2、也缺乏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HRSV感染监测网络。为此,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机构组织了感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讨论形成了以医院为基础的HRSV感染哨点监测、聚集性疫情监测、病原监测方案,并在监测系统构建、监测内容与方法,包括监测目标、病例定义、监测医院与哨点选择、监测对象、聚集性疫情监测场所、采样时机与标本种类、检测方法、测序与分型,以及监测结果报告与分析、感染预防控制等方面达成共识。专家组建议依托现有全国流感监测网络进一步拓展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增加HRSV
3、病例报告与管理。本共识将为加快建设我国统一、规范的HRSV感染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国HRSV感染监测防控水平,并为今后制定人群HRSV抗体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1RTI)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RS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中国是全球HRSV疾病负担较重的5个国家之一,据估计,2019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HRSv-A1RTI发病约350万例,占全球10%以上,其中62万95万需住院治疗,占全球的17%
4、24%o1 HRSV的病原学HRSV为一种包膜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复方季镀盐消毒液、含醇消毒液、含碘消毒液、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2 HRSV感染的流行病学2.1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HRSV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d即有传染性,传染性通常持续38d,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其传染期可长达4周。2.2 传播途径HRS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传播,也能通过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气溶胶传播。HRSV传染性较强,基本再生数(RO)为3(1512.3 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HRSV但HRSV
5、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2.4 潜伏期H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d,平均46d03 HRSV感染监测系统推荐意见1:依托目前全国流感监测系统、流感监测哨点和网络实验室平台,制订全国HRSV感染监测方案,尽快建立以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全国HRSV感染哨点监测系统。4 HRSV监测内容与方法4.1 监测目标4.2 哨点监测4.2.1 监测病例定义推荐意见2:用拓展的I1I急性起病(IOd内发病),伴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或者急性喘息发作)定义作为门诊监测病例定义。推荐意见3:以拓展的SARI急性起病(IOd内发病)伴呼吸道感染(咳嗽或呼吸急促等)作为HRSV住院病
6、例监测对象,即被诊断为社区获得阳市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住院病例4.2.2 监测哨点推荐意见4:以地市为监测区域,选择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作为HRSV感染监测哨点医院。门诊病例监测,选择哨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儿内科门诊/急诊、呼吸内科、感染内科;住院病例监测,选择哨点医院的新生儿病房、儿内科、呼吸内科、ICU/儿科ICUs感染科、老年科和肿瘤科病房等。4.2.3 监测对象推荐意见5:HRSV监测对象覆盖所有年龄段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和65岁老年人为重点监测对象。5岁以下儿童年龄分组为新生儿(O28d),29d25岁。4.2.4 监测时间推荐意见6:HRSV感染监测应全年持
7、续开展,以掌握HRSV流行季节性和动态变化。4.3 聚集性疫情监测4.3.1 重点监测场所推荐意见7:HRSV聚集性疫情监测应考虑重点场所:医疗机构的儿内科病房、新生儿病房以及ICU、儿科ICU、移植病房、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月子中心)老年医院/长期照护中心、养老院等。4.3.2 聚集性疫情的定义推荐意见8:HRSV聚集性疫情定义:一周内在小范围,如一个病区、班级、集体单位等出现5例及以上符合HRSV监测病例定义的AR1者,其中至少2例为HRSV感染确诊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因HRSV感染的住院病例。4.4 病原监测4.4.1 采样时机推荐意见9:对于门诊病例,尽可能采集发病1周内的呼吸道标本,
8、优先采集发病4d内的上或下呼吸道标本;对于住院病例,采集住院后48h内上或下呼吸道标本。4.4.2 标本采集种类推荐意见10:门诊监测病例采集发病1周内的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住院监测病例采集入院48h内的标本,上下呼吸道标本均可,优先采集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标本。聚集性疫情病例,推荐优先采集新发病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重症病例等发病1周内的呼吸道标本。4.4.3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4.4.4 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11:推荐rRT-PCR作为HRSV感染哨点监测和聚集性疫情监测的优先检测方法。推荐意见12:推荐RADT作为医疗卫生机构HRSV感染早期筛查与暴
9、发疫情早期识别的检测方法。4.4.5 基因分型推荐意见13:优先选取HRSV感染早期病例、住院病例、重症病例,以及聚集性/暴发相关的病例进行测序,以G和/或F基因(部分或者全长)或HRSV全基因组为测序靶基因。5 HRSV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分析5.1 监测信息采集5.2 HRSV感染确诊病例报告5.3 聚集性疫情的报告5.4 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推荐意见14:建议将HRSV确诊病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作为U其他传染病报告与管理;HRSV感染聚集性疫情可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如果达到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6 HRSV感染的
10、预防与控制6.1 非特异性防控措施6.1.1 医院内传播的防控6.1.2 其他机构聚集性/暴发疫情的防控6.1.3 家庭传播的防控6.1.4 消毒方法6.2 特异性防控措施6.2.1 被动免疫6.2.2 主动免疫推荐意见15:采取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HRSV感染聚集/暴发,尤其要加强机构内HRSV感染者的隔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高危人群暴露机会。建议加快我国H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研发和应用策略研究。7展望在本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尽快构建我国HRSV感染监测系统,统一监测技术标准,实施HRSV感染哨点、聚集性疫情和病原监测,并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社区主动监测,完善监测体系,与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探索多源监测和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加快疫苗、预防性生物制品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为HRSV感染预防控制,以及人群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随着HRSV监测与防控经验积累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本共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会表现出其局限性,为此,专家组将与时俱进,继续跟进HRSV相关研究证据,并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