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三章 专题研读一 叙事结构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三章 专题研读一 叙事结构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章红楼一梦足千秋,千载谁堪伯仲间专题研读,“出入”红楼专题研读一叙事结构艺术【学习任务】掌握红楼梦的叙事线索和叙述视角。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新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情节的结构艺术上,红楼梦一反传统小说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模式,而采用一种更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在叙述视角上,采用了流动视角,从全知到限知,又由限知到全知,使观察者的角度在不同人物中间进行再转换,从而取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和审美效果。活动一分析红楼梦的叙事线索1 .在情节的结构艺术上,红楼梦一反传统小说单线发展的线
2、形结构模式,而采用一种更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以贾府这样一个极具典型性的封建家庭作为圆心。红楼梦中贯穿了多条线索,请结合文本指出有哪些线索,并作简要分析。答:答案(1)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围绕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2)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这一线索展现了残酷的阶级压迫、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荒淫糜烂的生活,以贾府及其亲族的相继衰败为结局,构成了副线的社会背景。(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也在一定程度上
3、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则目睹贾府的衰败。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2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时不止一次提到“草蛇灰线”“千里伏线”等语。“草蛇”指蛇在草中爬行会留下若隐若现的痕迹。“灰线”指线在灰烬堆中拖行,也会留下若隐若现的痕迹。“草蛇灰线”是一个比喻,比喻文学作品中时断时续的线索、伏笔与照应。“草蛇灰线”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常见技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采用了“草蛇灰线”线索,一条是以林冲的行动为主的明线,一条则把陆虞候等几人暗害林冲的行为放在暗处,时隐时现。请在红楼梦中找到一处体现“
4、千里伏线”的写法,并加以赏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答:答案(1)贯穿前八十回的一僧一道。(2)第一回的故事就是从一僧一道携补天石入世开始的,然后入了甄土隐的梦,并用好了歌度化了他。第三回林黛玉曾提到一个癞头和尚要度化她出家,并说除非能不见哭声、不见外姓亲友,否则病就好不了。第七回薛宝钗提到一个秃头和尚给了她“冷香丸”的方子来压制热毒。第八回宝钗的Y头莺儿提到一个癞头和尚送了宝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并要求把字签在金器上。第十二回贾瑞重病之时跛足道人借他“风月宝鉴”治病,贾瑞不听劝告妄用“风月宝鉴”丧命,在贾代儒夫妇要烧镜子时跛足道人出现并抢走了风月宝鉴。第二十五回宝玉与凤姐因马道婆的诅
5、咒病危之时一僧一道出现,让通灵宝玉重新“通灵”,解救了这对姐弟。第二十八回宝钗想着薛姨妈曾对王夫人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因尤三姐自杀昏昏沉沉悔恨不已,被跛足道人几句话打破迷关,学法出家,随道人飘然而去。这一僧一道的线索在前八十回时断时续,前后呼应,使全文行文结构严谨,叙事巨细适宜,构思精巧有致。3 .红楼梦脂批本,“事则实事然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红楼梦大量使用伏笔和喑示,造成草蛇灰线的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答案伏笔:小说采用网状结构,使小说情节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小说的每一
6、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如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她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可谓“伏线千里”。暗示:(1)谐音暗示。贾宝玉假宝玉。甄土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假语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贾政、贾敬一假正经。潇湘馆消香馆。梨香院离乡怨。千红一窟(茶名)千红一哭。万艳同杯(酒名)万艳同悲。(2)花的暗示。如:第六十三回:宝钗的“动人”,就品貌言行,则体现了东方女子的典型美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当,藏用俱时,集闺阁伦理于一身,其容姿之美、身态之静、谈吐之温婉这正是“艳冠群芳”的牡丹的品格。黛玉冰清玉洁,
7、纤细柔弱,多愁善感,一如清新带露的出水芙蓉,用自己的纯洁和恬静,映照着俗世的污浊和喧嚣。湘云有如“花中神仙”般的潇洒倜傥和名士风度,天真坦荡的性格使得其自身有如海棠般“崇光泛彩”。(3)梦的暗示。例如:贾宝玉的梦。第五回,贾宝玉梦中来到类似后文的大观园的太虚幻境,梦到了司风月情债的警幻仙姑,翻阅了暗示家中姐妹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册籍,欣赏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可以说此梦是红楼梦一书的总纲。(4)诗词曲、谜语的暗示。例:薛宝钗元宵节制的春灯谜诗中有一句“恩爱夫妻不到冬”,这就既符合谜底“竹夫人”的情况,又对宝钗的结局起到了暗示的作用,所以贾政听了觉得它是“谶语”,满腹狐疑。活动二分析红楼梦的叙
8、述视角4 .叙述视角也称为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叙述视角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红楼梦的叙述视角。答:答案(1)全知视角。叙述者把双方的心理剖析得纤毫毕现,而且直接出面进行评论。这是典型的叙述者运用全知视角进行的“全知叙事”。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段:那宝玉心中又想:“我不管怎么都好,只要你随意,我立刻就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
9、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竞叫我远了。”在这一段中,角色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隐曲微妙的心理,因而产生隔膜误会,然而叙述者知道。红楼梦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说书人的声音。这些明显的说书人声音的显露,也是小说运用全知视角进行叙事的一种表现。如“且说”“话说”“却说”“但说”这些说书人的口吻在文中随处可见。比如红楼梦的叙述主要在贾府内,一旦涉及贾府外的事,文本则大多以说书人的介入来打断园外的话题,把叙述的笔墨收回到园中来。再如第三十七回写道:“却说贾政出门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又如第五十八回写道:“外面细事不消细述。且说大观园中”作者把入朝祭祀的事情一笔略
10、过,描写转向大观园。(2)限知视角。叙述者故意装作一无所知,将自身的叙述视角进行了自我限制。比如在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秦钟与智能在馒头庵的一间屋子里偷情,被宝玉抓了个正着。秦钟求宝玉帮他保密,宝玉则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谁知到了晚间,凤姐儿因怕通灵宝玉会失落,故“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这时石头的幻形通灵宝玉没有在宝玉身边,所以小说中写到“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繁创,一宿无话”。书中女主角之一薛宝钗,内心世界一直让人品琢不透。第三十六回中写到宝玉睡梦中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不觉怔了”,
11、反应只一“怔”字。听了宝玉的梦话,她是尴尬、惊异,还是失望、委屈?书中只字未提。在红楼梦中,叙述者不仅熟练地运用全知视角以及限知视角进行叙述,而且还将两种叙述视角交替使用,从而使得全书的故事叙述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5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一段,叙事视角灵活转化,生动细致地观照林箧玉这一叙事焦点。小说通过三次定格,传神地表现了林黛玉的形貌气质。请问是哪三次?对塑造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答:答案(1)一是黛玉拜见过贾母坐定一段,是借众人之眼写黛玉,是黛玉的总体气质写照。有点类似绘画中的速写,不细致,但形貌的轮廓勾勒传神准确。(2)二是借王熙凤的视角描写林黛玉,没有对林黛玉外貌的具
12、体描摹,但强化了黛玉精神气质之美。甲戌本眉批:“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3)三是从宝玉的眼中细写黛玉,借宝玉之眼描写黛玉的神态性情和风度气质。6 .阅读下面的选段,分析其叙事特点和作用。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梦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秆坨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Y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13、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坑,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给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
14、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端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
15、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答:答案(1)选段写的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作者在全知叙事之中,融入了刘姥姥的限知视角,从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角度来描绘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奢华生活。(2)作家灵活地借用刘姥姥的村妇之眼,用“打爹柜筛面”“匣子”“秤蛇”等农家常见之物来表现其感受,以限知视角既使作品更加真实,又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3)选段的镜头在不断地变换,开篇镜头对准刘姥姥,写了刘姥姥的所见所闻所感,继而对准凤姐,描绘了凤姐的外貌言行,在两人会面时,镜头时有转换,使得行文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