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224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一、红旗渠(1971)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的纪录片红旗渠,记录了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造天河”一一红旗渠的过程。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粮食产量很低,为了解决当地人民用水问题,红旗渠工程建设应运而生。1959年10月,适逢党中央号召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红旗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凿的。1959年-1961年,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即使如此,还能保证红旗渠继续施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很大的魄力和胆略。红旗渠建设过程中还形成了 “红旗渠精神”一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2、无私奉献,因此在进行解说配音时,需要配音员充当一个伟大工程的见证者、宣传者来鼓舞士气,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红旗渠的男配音员在解说时,用声偏高音区,变化幅度较小,并且从头至尾使用实声,速度适中;音量偏大,比社会距离要远,适合对多人传播。与其说红旗渠的配音是在介绍一项工程,倒不如说是对一个伟大工程的表彰、歌颂与赞扬。解说员的声音形式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红旗渠的解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场景、故事、情节,都处于叙述者的主宰和调度之下,给人以说教感,好像传播者高高在上,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与当时宣读式的新闻播音相似,然而上映后反响强烈,这是因为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

3、1967年三个样板戏风行全国,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枯竭,红旗渠在电视节目极度匮乏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必然受到观众的追捧。二、话说长江(1983)1983年8月7日,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以及人文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创下了 40%的收视记录,成为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主持人陈铎、虹云的讲解与电视画面相辅相成,一改之前解说员说教的姿态,使话说长江成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话说长江中,主持人陈铎、虹云用声以实声为主,在自如声这使得主区中偏高,变化幅度相对较大,音长方面,速度相对较慢,持人在情绪渲染方面游刃有余;音量方面适中,也是针对多人传播,但较之70年代的红旗渠,

4、传播范围已经缩小很多,像是在听博物馆的讲解员面对面进行介绍。与红旗渠强烈鼓动性与表彰意味不同的是,话说长江主要介绍长江的自然特征和沿岸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旨在向人们展示瑰丽宏伟的山水景象,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主持人的声音形式更像是朗诵,在解说时带着对长江无限的憧憬与遐想,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向大家介绍祖国的大好山河,同样是采用全知视角,但改变了中规中矩的播音腔调,改变了教育的口吻,更易于受众接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对历经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的中国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西方哲学思潮的不断涌入,”在纪录片领域,一批纪录片创开始摆

5、脱原来说教、严肃的创作理念,极力冲破极左思想的束缚,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记录。”在这样的传播目的下,主持人的声音形式明显变得亲和、平视,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反映了国家主流话语的转变,旧时不再,说教再也没有市场了。三、舌尖上的中国(2022)陈晓卿执导的“吃货圣经”一一舌尖上的中国,于2022年5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魅力记录栏目首播。该片的宣传语是:“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配音员李立宏在声音形式上处理细腻,声音使用偏低,主要以实声为主,音长较长,给人以岁月的沉淀感,庄重沉稳而不失亲和;音量偏小,但对象感强,像是在给一群人中的

6、“我”在讲解,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诞生了,它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纪录片,没有宏大的叙事视角,就从一道道美食出发,却能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人口流动、点明土地沙化、关照留守儿童、提及“421”家庭模式、强调“高考工厂”景象,小切口见大视野,这样的立意下,要求解说以平民视角进行。李立宏解说的感觉,不像红旗渠那样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也不像话说长江那样如痴如醉,而是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再现和诠释某种客观存在或历史事实的原则,与受众平等交流,毫无压迫感、说教感。实际上,三部纪录片反映了三个阶段中国社会的变迁,体现了国家主流话语权的转换,同时深刻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的巨大变革。从70年代的红旗渠,到80年代的话说长江,再到如今的舌尖上的中国,创作主体逐渐走下“神坛”,从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主人”到朴实亲切的记录者,大大缩小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创作主体声音形式的变化,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