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监督核查的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监督核查的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核查的依据及方案:1、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核查前,需充分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行业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确保核查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2、组建专业核查小组:核查小组应包含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医护人员以及具备相关经验的专家,确保核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3、制定核查计划与方案:明确核查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间表,确保核查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二、劳动者健康管理与教育培训核查:1、职业健康监护:核查用人单位是否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疑似病
2、例。2、职业卫生培训:(1)企业法人是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法律要求落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防护用品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主动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3)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
3、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3、劳动者权益保障: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保障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如是否公示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是否设立了劳动者申诉渠道等。三、工作场所环境核查:1、空气质量检测:检测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如粉尘、化学气体、蒸汽等,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潜在影响。2、噪声与振动评估:测量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和振动强度,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免对劳动者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3、照明与微气候:检查工作区域的照明是否充足、均匀,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视力造成影响。同时,评估温度、湿度等微气候条件,确保劳动者在舒适的环境
4、中工作。4、辐射与电磁场:对于涉及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如电磁场)的工作场所,需检测其辐射强度和电磁场强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四、设备与工艺流程核查:1、生产设备安全性:检查生产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防护装置是否完善、操作界面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等。2、工艺流程合理性:分析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害物质的密闭处理等。3、个体防护装备: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了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等,并评估其使用情况和维护状况。五、应急管理与事故预防核查: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核查用人单位是否制定了针对职业危害事故的应
5、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2、事故报告与处理:评估用人单位对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机制,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持续改进机制:检查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如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和控制效果,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六、核查报告的编制与后续行动:1、编制核查报告:核查小组应根据核查结果,编制详细的核查报告,包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以及整改的时限和责任人等。2、整改与跟踪:用人单位应根据核查报告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同时建立跟踪机制,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复查与评估:在整改完成后,用人单位应组织复查,评估整改效果,确保职业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