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县域工厂化”道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园区经济助推三产融合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县域工厂化”道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园区经济助推三产融合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走“县域工厂化”道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园区经济,助推三产融合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一、XX乡食用菌产业园区现状XX是“中国食用菌之都”,XX乡作为主产区之一,产业特色在食用菌、优势也在食用菌。全乡85%以上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生产品种主要为银耳、海鲜菇、黑木耳、秀珍菇等,2023年全乡食用菌干、鲜品总产量2.55万吨,总产值7.02亿元。目前在集镇所在地规划建设占地435亩的XX县XX食用菌产业园区已入驻福泉鑫、富康、禾兴、绿华、鑫康达等5家食用菌生产企业,涵盖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其中,福泉鑫、富康、禾鑫等3家海鲜菇温控生产企业,日均生产海鲜菇110吨;标准化菌包生产企业绿华菌
2、包厂年产菌包5500万袋,并配有金融信贷、种植保险等普惠金融政策,服务周边6个乡镇1500多户农户;鑫康达食用菌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将农户的食用菌销往全国全世界各地。在园区企业带动下,推动了食用菌产业从“千家万户式农户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方向发展,有力促进了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同时,为更好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XX乡规划建设食用菌产业园社会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内设普惠金融服务区、智慧化管理服务区、技术培训服务区、科普科教服务区、农特产品展示区等,为农户、企业打造综合服务平台。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到3.6亿元,直接带动周边福全、
3、XX、苏墩、平沙等5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二、“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优势分析(一)降低种植风险食用菌栽培长期以来以季节性传统的手工栽培方式为主,这样就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技术问题等诸多风险,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则实现了不宥于地域、不限于季节的全天候生产,充分应用工业化成果,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环境调控的工业技术有机结合,提高食用菌品质和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减低了种植成本,按照传统散户式菌包生产模式,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每筒银耳菌包生产成本约为0.65元,工厂化生产菌包成本约为0.42元,成本降低35%。(二)带动要素密集一方面,带动人才集聚。XX乡食用菌产业园区联合
4、福建农林大学、(XX)菌业研究院科研力量,组建一只“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研究生+N个企业技术员+N个农户”的精准科研团队,针对原料配方筛选、原料预处理技术、菌包分段培养技术、精准出菇控制技术等研究,进行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的转化与提升。目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6名、产业专家15名。另一方面,带动技术发展。XX乡食用菌产业园区科技服务团队针对银耳、海鲜菇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研究,通过“新品种选育+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栽培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先后选育出产量高、营养成分优的银耳新品种“秀银1号”,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海鲜菇新品种“闽真3号”“闽真5号”等,实现了海鲜菇单袋产量35
5、0g至450g至60Og的三次飞跃,产量提高70%以上,效益提高100%。(三)种植优势明显一是感染率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XX乡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工厂化养菌承诺农户感染率控制在5%,目前控制在1%。,与农户自行养菌10%左右的感染率相比,感染率降大大降低;二是养菌周期短。以茶树菇养菌为例,农户自行养菌需要6090天,工厂化只需4550天,大大缩短了养菌周期;三是品质安全可靠。传统的栽培方式,生产环境比较简陋、管理不到位,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生产产品在品质上无法得到保证,而应用工业技术的工厂化产品,能够建立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原辅料检测和选择,生产环境的检测和监控。三、存在问题(
6、一)建设成本高食用菌工厂化模式的生产,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机械设备、菇房的制冷系统和保温设施,日常维持生产的电费支出,均相当昂贵Q(二)产业链条短目前整个园区食用菌精深加工环节还比较薄弱,产品加工仍停留在干制、冷藏等初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还不够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三)人才技术缺在园区的服务队伍中,管理、销售等人员均一定程度的存在紧缺现象,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比较紧缺,食用菌行业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园区的整体生产发展生产缺乏专业性地指导。(四)制约瓶颈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大面积平整土地,生产的地块需要相对集中连片,而XX乡地处山区,平整土地资源紧缺,随着农户
7、及工厂化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制约园区发展的用地问题日益突出。四、意见建议(一)强化政策科研扶持力度,打造食用菌产业高地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土地、人才、资金等各方扶持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发展壮大;推进县域工厂化模式各环节装备提升改造、技术推广、产品认证等发展,增强农户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强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海内外食用菌同行的沟通协作,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市场开拓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机会;扶持民间自主创新,将民间的实用技术进行科学总结、完善提升,将士专家带入现代化的研究道路,实现新品种引进、培育、驯化等方面突破,在农户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二)补齐产业链上短板环
8、节,走精深加工品牌之路以争创国家级现代产业园为契机,争取XX乡产业园区列入农业农村部重点项目;提升产业链各环节装备水平,扶持菌包厂技改,购置机械化设备,实现拌料、装袋全程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规范烘干厂和冷藏库等产品干制初加工、保鲜场所建设;扶持农户进行菇房温、湿度控制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菌种场建设;扶持菌种场配备净化接种车间、菌种冷链配送及出菇试验等方面规范提升;加强品牌战略,建议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定期举办食用菌品牌产品推介会,参加“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提升食用菌产业在国内外食用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提升金融保险培训保障,以服务促进转型升级以XX乡食用菌产业园社会化服务
9、中心为依托,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人才技术培训,定期邀请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创业协会、民营科研人才协会、县食用菌产业协会会员驻点服务,为企业主、农户等进行头脑风暴、技术培训,带来新观念、新技术;继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深化探索开展“保险+信贷”模式,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补齐农户资金短板;加强与保险部门合作对接,探索引入“政策+商业”保险,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改变传统食用菌菌包由农户分散生产人工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四)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食用菌产业重镇以实现“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为目标,坚持“县域工厂化”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生产房标准化提升改造,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村抱团等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食用菌种植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适当时举办食用菌产业大会,扩大XX乡食用菌产业园区的知名度和海鲜菇、银耳等品牌的知名度;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XX)菌业研究院的合作与交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大力发展“食用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食用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食用菌+药膳饮食+养生养老”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延伸和提高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