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导管非计划性脱管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线导管非计划性脱管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线导管非计划性脱管案例分享、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案例分析中线导管又称中等长度导管,主要是指条8-25cm长的外周静脉通路装置,普遍选择上臂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置入,管尖端部位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且不会超过远端腋静脉,无须X线进行尖端定位。与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相比,中等长度导管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中线导管通过手臂静脉插入并终止于胸中部的导管,而PICC是通过手臂静脉插入并终止于上腔静脉的导管。中线导管比PICC导管更短且侵入性更小,适合短期静脉治疗,PICC导管适合长期静脉治疗。与PICC导管相比
2、,中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并发症少,且维护费用明显低于中心静脉导管。避免中线导管非计划脱管发生护理评估是决定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护理服务品质的基本元素。护理评估不足也是导致中线导管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的重要因素。1、营造适宜环境。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病房适宜的音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感。2、严格监测评估。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意识和躁动程度以及约束的必要性和及时解约,避免患者自行拔管。同时每天对留置导管进行规范评估,及时判断是否还需要继续使用中线导管。如果确定不再需要导管,应尽早拔除,避免不必要的风险。3、规范操作,妥善固定。穿
3、刺前应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进行穿刺,力争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周围血管及组织造成损伤。在换药和更换敷料时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切勿用力过大、过快,导致导管脱出。4、制定中线导管观察表,严格执行规范化交接制度。每班进行床旁交接,加强巡视,检查导管的体内长度、外露长度、固定状况、约束情况等,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对中线导管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现有拔管意向时,应及时了解其原因,及时解决。5、定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因活动、翻身幅度大以及躁动及耐受性差易造成中线导管脱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行健康教育,指导协助其采取合适的功能锻炼。6、定时冲管保持通畅性和功能性。给
4、普通输液使用中线导管的患者定时用20m1注射器进行冲管,保障导管的通畅性和功能性,避免导管堵塞或脱出的情况发生。7、导管固定与二次固定。给予中线导管内固定,并使用胶带等方式进行二次固定,确保导管稳固且无松动,避免脱出的风险。8、抬高肢体、保暖制动。对使用中线导管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抬高肢体、保暖制动,以避免导管脱出。9、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在特定情况下,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定期评估约束侧肢体血运和定时进行肢体适当功能锻炼,防止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10、注意纱布加压的选择与观察。穿刺处渗血时,应选择适当大小的加压纱布覆盖,避免过大的纱布导致无法观察到穿刺点的情况。11、记录维护情况和观察结果。每次维护后,应在维护本上准确记录患者的肢体臂围、管道长度以及维护时间。12、加强护理培训。科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中线导管的相关业务知识,增强护士防脱管的风险意识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