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报告摘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辨识其存在的问题,给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开放
2、合作、坚持人才筑基等方面着手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作为工商名城,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不断夯实提升“465”(4个地标产业集群、6个优势产业集群、5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做强“3010”(培育30条具有较高积聚性、根植性、先进性的优势产业链和10条综合竞争力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卓越产业链)重点产业链。(一)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拥有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其中,物联网产业集群是目前发展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集群;集成电路产业省内领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晶
3、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支撑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次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地级市前20强;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汽车制造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个,全球“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工厂、各类示范项目等近个。(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日益提高上半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8.1%,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15.2%。截至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家(其中,集成电路企业超家,占比提高至14.7%;高端装备企业近家,占比提高至29.3%;汽车及零部件企
4、业占比提高至6%),全省排名上升至第2位,在我国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由第位提升至第位。(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深度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粤港澳()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及锡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上海、深圳、北京、武汉、西安及东亚、欧洲等科创资源高地布局“科创飞地”;优化升级“人才计划”,已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激活金融“活水”功能,积极搭建产业链金融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推动标准化票据贷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
5、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体系通畅稳定。(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环境持续优化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坚持陆、铁、空、江、河、海运输同步发力、联动推进。是全省首个开展中欧班列接续班列试点城市,首个采用海铁联运运输新能源商品车至洋山港的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进阶提级,弥补了产业链中间环节多、终端产品少的缺陷;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重点建设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公铁水联运枢纽、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供应链核心枢纽、华东地区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与贸易枢纽,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水平。二、链长制工作可圈可点
6、,“串珠成链”效果初步显现总体来看,我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些可圈可点的工作亮点。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短板难题,比如,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部分链条上的堵点仍未完全打通、产业链条延伸还不充分、上下游企业联动还不足,等等。大家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牢问题意识,立足省情,找准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方向。要深刻认识到“最大的省情”是水资源不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努力使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绿色发展的要求,认识把握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趋势,有效降低
7、能耗,减少碳排放,着力破解我省发展“两难多难”问题,以更大魄力通堵点,以更实举措消痛点,以更新路径创亮点,持续推动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链长制实施以来,各链长、执行链长部门、各市州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全面发力,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有效统筹资源要素,连通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攻坚战持续走深走实,各重点产业链条不断拉粗拉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看,有五个方面特点。(一)“链长”统筹机制日益完善。在各产业链链长、执行链长部门和链主企业共同努力下,链长制落实有力有序。各省级链长亲自上手指导,开展一线调研问诊,定期
8、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矛盾问题,切实做实做细企业服务,为产业链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各执行链长部门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完善布局规划,精准谋划政策,务实服务企业,将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解决了过去企业各自为政的问题,也打破了市州属地管理的地域局限,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等部门都围绕各自牵头产业链,每月调度产业链发展情况,了解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主动服务链主企业。各市州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研究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推进机制,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加力提速,地方特色产业链图谱不断明晰,为区域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9、。像市全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产业,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产业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市紧盯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等六大产业链,打造西部乃至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基地;市确定了11条重点产业链,将产业链发展纳入全市“三城五地”建设暨“十大行动”工作中,作为单项指标考核市管领导班子。(二)“链条”延伸拓展实现突破。在链长制牵引下,全省1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提速增效,承载力、延展力、带动力明显增强。14条产业链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达到11条,其中核产业、中医药产业链产值增速达到30%以上。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发展取
10、得明显实效,马铃薯、苹果、当归等一批特色产品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年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17.7%o下一步,要重点加大无公害绿色蔬菜市场推广力度,让我省的好蔬菜卖出好价钱。冶金有色产业链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占全省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电银、硫酸银、电钻产量国内第一,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86%、10%、64%o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热度持续升温,累计实施文旅康养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下一步,要在特色景区价值挖掘上下足功夫,有效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链集聚集约态势明显,形成了千亿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500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百亿级先进钢铁材料
11、产业集群,全省新材料产业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中医药产业链融合发展速度加快,在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产地加工、市场流通体系、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生物制药产业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肉毒毒素、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新冠重组疫苗、非洲猪瘟疫苗等拳头产品先后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特别是非洲猪瘟疫苗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生物制药形成了涵盖化药原料药及创新药、人用兽用疫苗、血液制品、医美产品等领域的产业格局。信息产业链赋能产业升级效果加速释放,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调度中心及平台、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建设等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产业链瞄准集成电路、锂电池、光伏制造三个重点,集成电
12、路封测能力达到每年亿块,电池产能达到每年万千瓦时。装备制造产业链在石油化工装备、电工电气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细分领域培养了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万千瓦,占比达到57%,跃居全国第位,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石油化工产业链推动传统炼油模式向现代炼化一体转变,石化年产万吨乙烯改造项目、油田转型升级、集团光气化工循环等一批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加快推进。绿色环保产业链组织实施“三化”改造项目个,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三)“链主”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以链长制为牵引,市场主体培育持续加快,累计培育链主企业家。特别是以石化、白银
13、公司等为代表的重点链主企业产业带动效应、外溢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以链主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圈”。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链主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比如,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解决了航空、船舶等多领域关键零部件加工技术难题,高银单晶正极材料开发取得突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突破无氧铜制造技术壁垒,研制的无氧铜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我省产业链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以大带小”作用不断凸显。各链主企业主动对接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为下游中小微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小上规”,成为了推动产业链发展的“
14、生力军”,累计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四)“链接”集群效应得到释放。各执行链长部门及各市州大力推动产业链规模化、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链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落地向园区集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约,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从全省面上看,以园区为“主阵地”的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模式,较好地兼顾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核心产品、创新平台和发展态势,在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联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各地实践看,像新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知名企业,百万吨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之谷”加速成形;像工业园区已形成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钢铁及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精细化工及碳材料和循环经济等5大特色产业集群。(五
15、)“链式”服务思维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对产业、企业和项目的认识不断加深,突破了过去关注单个行业、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局限,建立了产业链图谱,将产业链发展、链主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任务统筹谋划,从摸清产业链现状到制定发展方案、从服务链上企业到开展精准招商、从推动政策落地到抓好平台建设,从调集资源要素到协调上下游企业关系,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管用的服务体系。同时,还有不少部门、市州积极借助“外脑二比如,省工信厅依托链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了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张掖市聘请中国光伏协会、国研智库产业研究中心、省冶金协会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产业链智库等等
16、。三、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产业集群上下游发展不均衡目前,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水平还不高。如物联网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下游的软件及应用方案供应商对强链补链延链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物联网应用集成领域的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缺乏关注多个行业的大型公司。又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占比不平衡,封装测试占比最大,IC研发设计、拉片、制造等前端占比较弱,从事通信类等高端产品设计的也不多。再如新能源产业集群,过于重视单一环节的集中研发生产,光伏产业集中于电池组件和切片生产,电池制造集中在晶硅电池上,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弱。(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应不明显对比菜鸟物流构建以杭州为中心的数字化供应链,京东物流与美团配送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统一规划和协调明显不足。部分产业园专业性不够,使得园区内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融合,不同产业之间缺少供需对接和协作交集。即使同属同一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仍然存在一定障碍,限制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效能。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