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个体、生命、人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解读:个体、生命、人性.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024【文本解读】个体、生命、人性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侧重于美学价值、道德判断和人格意义。传统的文学批评的依据是:一是审美判断,即杜甫的诗歌造诣;一是道德判断,即杜甫所呈现的人格意义。前一个维度,杜甫将诗经、汉乐府、魏晋齐梁诗和初盛唐诗的表现艺术熔为一炉,并加以创造,是诗歌体势风格的集大成者,为宋以后诗人开启无数法门。后一个维度,作为儒生士子,在魏晋以降儒学衰落土人崇尚个体自由而大唐帝国又处于社会失序的现实情形下,杜甫胸怀天下的人生信念和人格坚守让有宋以后的知识阶层感佩不已:在儒学尚未复兴的时代,杜甫中后期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由社会同情心所折射的人间关怀精神、由君臣观念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以
2、及由此形成的忧世之心与批判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献身意志和道德体认,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从此后千年的文化和文学批评看,杜甫被称“诗圣”。作者从个体的生命角度来解读诗歌,打破传统的文学批评。几组关系或对象:广漠的时空与渺小的个体。“万里”、“乾坤”、“日月”广阔的意象;“笼中鸟”、“水上萍”渺小的意象。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无穷大与无限小,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可悲。个人在天地时间面前的渺小,恰是表现自己在现实面前的绝望与无奈。从中看到生命的悲苦与人生意志的艰难。诗人需要安慰。但有人认为“鸟飞回”、“滚滚来”、“独登台”隐喻诗人的不屈与悲壮,体现诗人在人生困境面前对理想的执著。作者对此是不赞同的。作
3、者认为“圣人崇拜的文化传统可以让宋明以降的士子视杜甫为圣人,但今天的研究应该超越唯美学意义和道德判断的既有标准,让我们看到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诗人个体的尊重,我们要允许诗人的无奈、叹息与绝望在诗中存在,而不是再刻意地拔高与歌颂。就文学批评传统来说,评价向生命方向回归是完全必要的。“雷霆之力与老儒的无力。大与小、强与弱的对比。诗人让“猿啸”进来,就让高天的风声、长江的滚滚、落木萧萧这些巨大的声音有了情感。与这种巨大的声音相对的,是一渺小的个体一声不发的沉默。这是雷霆万钧的天地与无能为力的个体之间力量的对比,而且是摧枯拉朽之力与年老多病、贫困交加、潦倒不堪下的无力之间的对比。这是对自我生命感受的直
4、接表达,无依、无奈、孤独。人生大志者与潦倒弃物。整首诗就在写一个人生大志者。但同时我们也应在诗中看到,几乎每一个含有人生理想的词语中都还隐含着人生大志不可实现的哀痛。作者读出杜甫的生命的无奈与叹息。【经典语句】1”对于广漠的时空来说,诗人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在雷霆巨力面前,个体生命无能为力;如今诗人明白,使命穷尽一生去追求,最后只能是一个无望的梦。因为看清了这个结局,诗人的内心才更觉悲苦,我们看他的背影才更感凄凉。一个人内心的凄凉与哀伤无从摆脱,只能用诗歌抚慰,用语言的绝望抚摸人生的绝望,这是一种何样的生命之伤呢?我读登高,只能在天幕之下看到一个渺小的孤单的绝望的诗人。登高,实在不过就是杜甫用一首哀歌表达余生无梦的悲凉,所谓壮志难成的激愤,皆是后世儒生对诗人的不怜悯。”【名词术语】精神体认道德体认人性的普遍关照生命之伤【文本解读方法】1列出固有的的文学批评观,指出其缺陷;2 .打破传统,提出自己的见解;3 .找出文本中隐藏的多重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