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划。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打好清废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着力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和利用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机
2、制制度更加健全。省政府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省级成立19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省市县三级实现专班全覆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推进机制更加有力。围绕打赢清废攻坚战,陆续出台浙江省清废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方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减收处水平加快提升。多措并举推动源头减量,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9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9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3、18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1202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着力破解收集难题,建成小微单位危险废物收集点101个,县级行政区覆盖率100%、企业覆盖率99%以上;建成工业固废回收中心183个,服务企业超过14万家。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207万吨/年,是2015年的2.91倍,形成焚烧、填埋、协同处置、综合利用等多式并举的综合处理体系。全省工业污泥处置能力达939万吨/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以上,高出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数字化治理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和绍兴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
4、试点基础上,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首个“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建成投运“浙里无废”数字化应用,构建了“1+7+N”(1个主驾驶舱、7大模块、N个子场景)的框架体系,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贯通、五大类固废多跨协同。投运以来,覆盖企业23.8万家、实时监控危险废物转移超过63万批次,16万次线上预警触发线下查处违法行为近百起,为5800多家企业促进固废处置交易2400笔,引导61亿人次参与减纸减塑。“浙里无废”获评第二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四是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深入实施“清废行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
5、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动态“存量清零”行动,建立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资源协调机制,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2023年,各级生态环境、公安、经信、交通部门联合开展危险废物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2万多人次,立案查处3678件,罚款12310万元,刑事拘留182人。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网格、河(湖)湾(滩)长巡查,及早发现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常态化。危险废物非法处置案件逐年减少,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行为有效遏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产生量和污染风险仍在高位。大量消耗、大量
6、废弃的生产模式还未根本转变,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4600万吨,电力、钢铁、化工、纺织和造纸等5个行业产生量占76%。而相应减量措施不够有力、效果还不明显,全省工业固废产生强度0.3吨/万元、是先进省份的1.5倍以上。同时,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仍呈多发态势,特别是利用价值不高的工业废边角料非法转移和倾倒时有发生。二是回收、利用和处置环节仍有短板。16个县(市、区)尚未建成工业固废收运平台,已建成的与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融合度不够高,统一收运覆盖面还不够广。上规模、技术强的回收利用骨干企业数量偏少,分类后的“可回收固废”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渠道还不够稳固、还比较狭窄。飞灰、废盐等特定种
7、类危险废物以及废玻璃、废布料等低附加值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仍存在明显缺口。早年建设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为落后、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安全和污染风险日益凸显。三是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完善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制度尚不健全,产生、利用和处置情况的统计不够全面,底数不够清晰,制约了科学、精准施策。重点行业源头减量的压力传导机制还不够有效,企业主动减量的积极性不够高。工业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认证标准缺失,制约了行业做大做强。废盐、飞灰等危险废物以及低价值工业边角料等利用处置,还存在技术“掐脖子”问题。一般工业固废数字化监管刚刚起步,近50%的产生单位还未联网监控。(三)面临形
8、势进入“十四五”,我省将迈上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的新征程。在减污降碳协同大格局和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大背景下,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委作出“努力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部署要求,为我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战略机遇和发展空间。二是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
9、置压力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内在要求,为我省加快拓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和规范化无害处置明确了新方向。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绿色发展,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总体导向,为我省加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新目标。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我省工业固体废物风险防控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稳增长与安全处置的双重挑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美丽浙
10、江建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废、依法治废、精准治废、数字治废”,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推动高质量打赢工业固体废物歼灭战再升级,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关键路径与政策体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争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先行示范省。(二)基本原则问题导向,系统推进。以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优先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全过程无害化原则,系统谋划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增强污染治理与碳排放控制的协调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创新驱动,产业支撑。以创新为第
11、一驱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引擎。强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壮大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产业。数字赋能,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整体智治”理念,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政府主导,多元共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发挥国家级工业园区、头部工业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生产方式普遍
12、推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负增长,利用处置能力富余、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利用处置设施全面升级,低碳利用方式和先进技术装备得以普及,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单位上网率达到90%。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跑企业,形成较强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实现工业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填埋率5%以下),对全省减污降碳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无废工厂”500家以上,“无废”理念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认同,现代化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构建,打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标杆。表1浙江省2023-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目
13、标目标类别序号具体目标2023年2025年减量化目标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负增长负增长资源化目标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99无害化目标3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占比()2054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档升级完成率()/50管理类目标5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单位上网率()7590收运体系目标6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囹勿统一收运体系企业覆盖面()99100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体系企业覆盖面()/100三重点任务(一)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1推进清洁生产改造。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在环境影响大、产品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探索绿色设计路
14、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提升。引导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开展绿色设计评价。严格落实电器电子、汽车、船舶等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控要求,减少铅、汞、镉、六价铭、多滨联苯、多澳二苯醴等物质使用。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2 .严格项目准入管理。研究制定行业整治、项目准入等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等相关技术规范核发排污许可。探索新改扩建项目基于现有利用处置能力以及与现有建设项目的资源耦合立项审批程序。严控产生需填埋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从严把关新建项目环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内
15、容审查和验收,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章节编写,细化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和末端治理可达性分析。按国家名录限期淘汰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按照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原则,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3 .培育示范建设单元。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环保审批等优惠政策,推动实施一批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项目。加快绿色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推进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共享消纳、集成控制、转化利用为核心的生态链接发展模式,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完善“无废工厂”
16、“无废园区”评价体系,推进形成一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到2025年,全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均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工作,建成“无废工,500家以上。专栏1工业领域无废升级工程1 .聚焦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优化技术和装备改造,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2 .培育行业标杆。强化“无废工厂”“无废园区”评价体系修订,对标对表,梳理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典范。建设一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示范企业和园区。推进铅蓄电池、电动行业蓄电池、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风机叶片、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