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学习资料:代谢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学习资料:代谢考试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二十二章能量代谢新陈代谢一一是有生命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方式。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将糖、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自身成分结构,吸收能量。分解代谢:分解自身成分和营养物质,释放能量。能量代谢:伴随着的能量释放、储存、转移和利用。第一节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一)能量的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构筑机体结构(自我更新)、其他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 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一一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循环途径:糖吸收后成为血糖,进入循环系统,为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异生肝脏利用乳酸、丙酮酸、甘油和某些氨基
2、酸合成葡萄糖或糖原变成脂肪代谢类型分类:a、有氧氧化:分解成CO2和水。ImOI葡萄糖合成38mo1的ATP一般生理情况下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采用的方式脑组织严格有氧呼吸,对缺氧敏感b、无氧氧化:分解成乳酸。ImOI的葡萄糖合成2mo1的ArP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红细胞(无线粒体)脂肪分类:组织脂肪:胆固醇、磷脂。不作为能量来源被分解贮存脂肪:甘油三脂一一外源来自食物;内源体内转换贮存功能:体内贮存的脂肪可占体重的20%,是最重要的贮能物质当吸收消耗,脂肪贮积将增多,体重增加供能功能:贮存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二者均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供利用在短期饥饿中,机体主要由脂肪供能。特点一一释放能量多,糖或
3、蛋白质的二倍。不能缺氧的条件下供能。蛋白质、氨基酸来源:体内蛋白分解与食物功能:a、主要作为细胞结构、酶、激素。b、能源物质不足,糖原和贮存脂肪大量消耗,组织蛋白质分解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脱氨基作用或氨基转换作用非氮成分(-酮酸)氧化供能;含氮部分(氨基),肾脏排出c、有些氨基酸可转变成糖原和贮存脂肪(二)机体能量的去路1、热能供热的50%以上热能是最低级的能量形式,不能用来做功热能由身体表面发散到外环境。呼吸气体、排泄物、分泌物带出保持体温的恒定2、自由能不足50%ATP:能量货币,贮存、提供能量。CP:磷酸肌酸,ATP浓度高时转化为CP,可以转化回ArP但不能供能,是ATP贮存库第二节能
4、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1、测量原则:由能量守恒定律: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机体所散发的热能+所做的外功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食物,或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就可以得到能量代谢率(即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热量)。安静情况下,即肌肉不做外功的条件下,只要测得机体的产热量,即可了解其能量代谢强度。2、直接测量:直接测量一定时间内机体散发的总热量3、间接测量法(1)理论依据:a、 营养物质氧化时,产热量与耗氧量之间存在严格定比关系,测出耗氧量即可推算出产热量b、 不同物质消耗相同氧量产热不同,需要确定物质种类以及数量比例才能通过耗氧量计算产热量(2)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和呼吸商:a、食物的卡价:
5、一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称食物卡价。b、氧热价:氧热价是指消耗一升氧氧化某种营养物质所产生的热量。c、呼吸商(RQ):机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量比称为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糖和脂肪混合氧化时生成的CO2和消耗02的容量。(3)计算方法:P321例子(4)临床运用的简单方法:a、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CO2排出量,求出呼吸商,根据此混合呼吸商查表得到相应的氧热价,用氧热价乘以耗氧量,得到产热量b、直接假设呼吸商为0.82,根据此时的氧热价(20.20Kj1)通过耗氧量计算产热量。第三节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1、个体因素(1)体表面积不同个体因大小差异能量代谢强度不同,
6、与表面积大小具有比例关系体表面积平方米=0.0061x身高(厘米)+0.0128X体重一0.1529(2)性别与年龄能量代谢率同龄男性女性儿童成人老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1)肌肉活动:剧烈活动时,肌肉产热量大幅度上升,可占机体90%以上由于无氧呼吸产生氧债(乳酸),平静后以较快的呼吸频率通过有氧呼吸偿还(2)环境温度:在2030度为最佳温度低于20度时新陈代谢率上升提供热量,10度以下产生寒战,30度以上酶活性上升,新陈代谢率同样上升(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进食后比进食前在同等时间内的产热量额外增加,作用机制还不很清楚。(4)精神活动:正常情况下脑的代谢活动对能量代谢率
7、影响不大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恐慌,烦燥,焦虑一产热量tt骨骼肌紧张度t,激素分泌t(5)睡眠代谢率比安静清醒时低8%-10%,达到最低状态骨骼肌的紧张性I交感神经活动I第四节基础代谢1、定义:基础代谢或称基础代谢率(basa1metabo1icrate,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2、五大条件:无肌肉活动、室温2025度、空腹12小时以上、无精神紧张、清醒。3、偏差值计算实测值一正常平均值基础代谢率=100%正常平均值正常情况下偏差上下15%,病理变化大于20%4、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温、疾病(甲亢、甲退)第
8、二十三章体温及其调节一、正常人的体温核心温度一一胸腔、腹腔、颅腔,稳定,不因气温和活动而改变表层温度一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有一些浅表部位可以用来代表体温:直肠、口腔、腋窝影响正常体温的因素a、年龄:儿童成人老年人b、性别:女性男性女性受月经周期控制c、昼夜周期变化,幅度在1度以内d、运动、精神情况保持体温恒定的意义一一保持体内酶的正常活性,从而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正常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最适温度。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热平衡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称为体热平衡。机体热含量机体内所容纳的热量机体热含量=体重(kg)x.83X平均体温(C)(二)、产热(heatprod
9、uction):1、主要的产热器官:基础情况一一内脏、脑组织,以肝为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大剧烈运动一一骨骼肌产热量大量增加,占主体2、机体的产热方式:(1)基础代谢产热(2)骨骼肌运动产热(3)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4)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寒战: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其节律为9-次/分钟。屈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功全部转化为热能非寒战:升高代谢率而增加产热褐色脂肪组织:寒冷时氧化加强,产热量很大。婴儿含量较多,成人较少大量的线粒体,需氧量很大,对缺氧敏感3、产热活动的调节:见三、体温调节(三)散热1、散热的部位:皮肤为主,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也能散热2、散热方式:(1)辐射(radiati
10、on)定义:热通过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散出去的温度被周围低温物体吸收影响因素:散热面积、温差(2)传导(CoIId11CtioI1):定义:热量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即热在物体分子之间的转移。影响因素:导热性能、温度差、接触面积(3)对流(CoI1VeetiOI1):定义:通过气体或液体来交换热量。影响因素:温差大小、空气流速快慢。(4)蒸发(evaporation):不感蒸发:常温,无明显发汗,皮肤、黏膜水分渗出,未聚成明显水滴前就蒸发掉。发汗(SWeating):汗腺活动,汗液在蒸发表面上以明显的汗滴形式而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接近30度时,其他散热方式受温差限制,发汗成为主要散热
11、途径a、发汗分类温热性发汗(therma1sweating)与全身与体温调节有关精神性发汗(menta1ting)见于手掌、足跖和前额,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b、发汗调节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一一人体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神经支配,乙酰胆碱促进汗液分泌。手、足、前额等处(精神性发汗)的汗腺也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C、汗液成分:在分泌部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同在导管部钠、氯被重吸收,汗液99%为水,低渗液体3、影响因素:见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1、产热调节(1)体液调节:甲状腺素使代谢率增加20-30%,作用缓慢,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素,作用迅速,短。(2)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节
12、后递质NE,提高组织细胞代谢率(褐色脂肪组织是重要的靶点)寒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提高脊髓活动神经元提高骨骼肌张力,产生寒战2、散热调节(1)血管调节反应:皮肤有丰富的皮下血管网,控制血液带到皮肤表面的热量,以调节散热速度。(2)调节汗腺的分泌:体温升高1oC,发汗散热量增加相当于基础代谢率的10倍。3、人体的调节机制(1)行为性体温调节一一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2)自主性体温调节一一通过产热、散热的调节来调节体温4、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一一皮肤、黏膜和内脏中游离的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对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敏感中枢温度感受器一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5、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在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a、广泛破坏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体温调节的散热和产热反应都将明显减弱或消失b、体内各个部位的温度传入信息会聚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引起相应的体温调节反应c、致热原等化学物质能直接作用于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定点学说:PO/AH区内有调定点,规定正常体温值,使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在此点作用强度相同,产热散热活动强度相同。病理情况下,调定点上升,造成产热活动强于散热活动,体温稳定在一个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