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交流发言稿、心得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交流发言稿、心得感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7篇)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交流发言稿、心得感悟篇一,共七篇2023年度X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有关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研讨材料及学习心得党课讲稿:站稳人民立场,匡正实干导向,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关键之问,是新时代每个党员干部需认真作答的“必考题”。对党员干部来讲,为谁树立政绩、树立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获取政绩,不仅影响着干事创业的导向,也事关群众福祉,更影响着干部个人成长,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兴衰。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立正确政绩观,锤炼坚强党性,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2、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把政绩观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识上,奋力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始终对标群众满意不满意这个标准,常思群众之难,常谋利民之举,常施富民之策,真正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实干苦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推动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实干苦干,以奋斗姿态践行正确政绩观。一、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把导向树得牢而又牢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
3、、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方法、工作方式、行为取向、实际行动等方面的具体反映。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创造业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只有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宗旨意识,才能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才能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格局。(一)党员要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实践充分表明,那些响当当、硬邦邦的政绩,归根到底源于
4、对党忠诚,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源于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务实行动。对党忠诚,要有朴素的情感,更要有理性的自觉。这种理性自觉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党员干部面对忠诚的考验愈发突显和直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公私观、是非观和义利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忠诚之心,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二)党员要把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
5、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必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廖俊波常说“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以务实担当作风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以百姓心为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6、才能干出群众满意的业绩。什么样的干部是为民造福的干部,什么样的政绩是为老百姓创造的,群众心里有杆秤。(三)党员要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检验和锤炼党性。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要始终把工作岗位作为对党忠诚的检验平台,种好、管好、守好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求真务实、心系群众,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愿望期待有效贯通起来,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维护党中央的形象;始终脚
7、踏实地、埋头苦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落实,不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始终顽强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矛盾困难,不计个人得失,用知重负重、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宗旨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首要的就是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观为谁而树”的问题。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好“民声呼应”工作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意
8、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喝彩声,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一)满足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对为民造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在为群众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立足群众的实际需要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考虑群众生活的现实渴盼,也
9、要善于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步发展的难题,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二)积极引领群众,自觉带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为民造福中还应当做好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工作,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如何引领带动群众第一,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通过主题教育,特别是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发生的变迁与变革,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
10、力量。第二,党员干部充分彰显出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以慎独之法自律,以担当之举律他,以感激之心接受他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第三,正确处理具体服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服务群众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广大党员干部应突破单纯做业务工作的局限,自觉锤炼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功,提高同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针对性的谈心交流、多样化的宣传引导,将群众实际需要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激励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三)甘拜群众为师,虚心请教学习。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前提是甘拜人民为师,自觉向群众学习。首先得有真
11、挚的情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深厚的底气,是我们最坚实的靠山和真正的铜墙铁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自觉把群众看成我们的父母、看成我们的兄弟姐妹,不断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其次要有谦恭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以谦恭的态度向群众学习,就是要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制定政策善于倾听群众呼声,遇到难题经常同群众商量,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路径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本领练得强而又
12、强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批评了一些干部跟不上新的发展要求的问题,再次强调,“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定要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一)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牢牢记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看到,为人民谋
13、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发展
14、短板,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无论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是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无论是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还是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在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开创发展新局面。(三)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真抓实干,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15、和各领域。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持续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突出协调这个内生特点;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要扩大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彰显共享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总体方法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问题实质,把作风压得实而又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
16、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注重调查研究。(一)要求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实精神。“调查研究是摸清实情、找准症结的有效手段,问题找得蜻蜓点水、情况摸得不深不透,则很难切中要害,难以对症下药。要切实修好“深”的必修课,具备刨根问底的执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果敢和透过问题看本质的眼力,到基层一线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掏心的声音,身入心至、直面矛盾,真正把人民的急难愁盼搞懂搞透。同时,还要有“打破砂锅”的勇气,面对问题,不讳疾忌医、不畏难止步,“一竿子插到底”,深挖症结的根源,把病灶找准、把病因查清,摸清掣肘发展的堵点淤点,真正让人力物力用到“刀刃上”。(二)调查研究要有细致观察的功夫。搞好调查研究还要做足“细”的功课,从细节处定“成败”。调查就要查个洞悉无遗、查个水落石出。要做足调查研究前期工作,围绕主题把调研提纲想实想透,把调研内容了解细致,带着问题到一线、到群众中去,确保掌握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