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必然。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实
2、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这一基本农情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裕,乡村振兴是无从谈起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也会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不把农业发展摆上优先位置,拿出过硬办法,不设法补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这块短板,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既定发展目标。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于农业农村的优先优越发展从而激发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在于农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提升完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农业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创新型模式优先促进农业发展是对新型城乡关系理论的绝佳把握和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
3、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为乡村振兴蓄足动能。三镇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镇作为近郊镇,近年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转变,深入参与县“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效能、拓宽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激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近期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镇基本情况1.基础资源条件:全镇有土地面积3018公顷,耕地2371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3条,X江河最长,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2660顷,森林覆盖率达33%o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年均气
4、温16.7C,年均无霜期283天。境内水利条件优越,濒临X江,苏乐河贯穿全镇,有低压舲输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8.5公里,改建塘、库、堰45处,新建三条渠(马桑湾渠道、刘家沟渠道、沙家湾渠道)10.5公里,电力提灌站6座,山坪塘57口等水利设施。地下矿产资源较丰富,X江之滨有河沙、砾石、石英石、石灰石等。2 .区位优势: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62.46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属浅丘中宽谷地域,兼有平坝,省道唐巴线贯穿全境,是县委县府优先发展的“卫星集镇:目前全镇辖27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79万人。3 .发展成效:利用我镇县城近郊区位优势找准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
5、突破口,主动承接县委“3+2”农业主导产业,已发展藤椒9662亩、麦冬500亩、油菜20000亩、蔬菜3000亩。依托自身优势,建成葡萄基地500亩、桑黄基地800亩、青脆李基地IOOO亩。推广地膜花生3000亩,其中优质高产“天紫”牌富硒黑花生1000余亩。召开培训会40余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万余份,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全面推广大春农作物新技术,稳步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托管化示范试点工作,深度参与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果,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1个。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技术扶贫,推广近10个优良品种和新技术,遴选2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优质粮油产业,
6、全域打造优质大米品牌。(二)镇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判1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相比较工业产品而明显不足,因此农产品缺乏市场价格优势,而且投资大、周期长、收润小,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县有关农业的财政金融扶持,比如对种粮大户或是种粮经营主体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等,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虽然随着这几年普惠金融的推广,农村的金融服务有所改善,但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农民工转型、扶贫开发、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还缺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做好“黄箱补贴”的基础上,“绿箱补贴”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政府支持的对农作物病虫害
7、防治及研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治理环境,改善农产水利设施等等。另外“蓝箱补贴”,即休耕补贴范围有待扩大。2 .人员流失造成劳动力不足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劳动力中大部分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年轻的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多为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年龄相对偏高的群体,劳动力素质机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以X村劳动力为例,全村总人口1382人,劳动力866人,其中50岁以上劳动力237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7.4%,而这部分劳动力刚好是农业从业人数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50岁以下的劳动力49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7.6%左右,而这部分劳
8、动力外出务工居多。二是农民老龄化情况严重。受我国人口状况影响,与其他行业一样,农业劳动力自然也逃避不了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加之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风险高,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更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三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突出。同样以上述统计调查数据分析,X村全家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5%以上,而这部分劳动力达到17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一些全家外出打工农户为了子女入学问题,从外地回来后仍然选择在县城内打工,农村空心化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四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才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办公设备配置等硬软件
9、设施建设,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高,但是农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消极因素加剧了人才流动,更多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流向了外单位甚至县外。3 .产业化率及三产融合度不高农业产业链普遍还存在三产融合载体不强、交叉融合模式不优等问题,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是专业合作社这一产业融合重要载体,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产融合过程中作用突出,逐渐突破传统的统购统销模式,发展为“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模式,但是农业与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度并不高,距离新型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四基于我镇实际的农业发展方向及业态探析(一)强化政府政策支持1强化补贴政策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土地流
10、转扶持政策,尤其是对各种规模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首先,明确补贴对象、补贴额度、补贴方式、补贴规模要求等。例如,对达到一定补贴标准的流转规模与流转年限的项目,对土地流转主体(转入方和转出方)直接提供补贴,补贴的金额按照单位面积进行计算,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另外,补贴方式分为一次性补贴和分期补贴,为了督促土地流转工作,最好采用分期补贴的方式。这些直接补贴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落实执行问题。2、强化金融政策支持。一是为了提高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发展现代化农业,根据实际提供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投资建设水利
11、、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经营主体,可以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帮助他们扩大再生产。对于当地土地流转规模大、期限长的经营主体,可以适当进行融资扶持。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经营加大投入。引导多元化的商业金融机构加入到本地的土地流转中来,并针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二是结合实际适时引入各种小型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机构和小型金融担保机构,进一步补充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突出本地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以政府的惠农政策为依据,加大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引导更多资金投入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相关发展业务,促进农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三是鼓励发展各种农业保险,引导各大财产保险机构针对各种规模经营主体的主要业务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3、建立劳动力创业激励机制。财政应预算一定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鼓励扶持,用于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等。4、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总量不稳定、年龄偏大、技术更新滞后、工作行政化等问题,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二)调动农户个体响应1加强培育,夯实农业劳动力资源基础。一是充分整合利用各部门培训项目资源,从遴选好培育对象、抓好教育培训、搞好认定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和强
13、化培育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并且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例如QQ和微信等,使教师、学员、工作人员在群内进行问题的探讨,充分确保培育对象的精准性、保持培育内容的科学性和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二是选准产业,吸纳更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一要鼓励支持各片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3+2”特色产业(藤椒、麦冬、生猪)(优质粮油蔬菜)中的某类产业进行精细发展,确立其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在形成发展共识后,要在适宜发展某类特色产业的区域和地块优先发展该产业,使其进一步聚集成片、连接成线,扩大面积、形成规模。二要在政策、资金与项目支持上,旗帜鲜明地向片
14、区主导产业倾斜,坚持重点产业重点支持,特别是在资金使用上不能过于分散、乱撒胡椒面。三要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成镇鲜亮名片”和“金字招牌”。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扶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培训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三)创新模式提升三产融合度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抓手,借助“3+2”产业发展,大力推动黄林、X片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1黄林片区:以藤椒、优质瓜果蔬菜等为依托,发展现代立体观光休闲农业,将生产基地改造成集种植采摘赏玩于一体的开放式参与体验场所,积极发展与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休闲相关的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业,助推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X片区:依托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探索生猪一蔬菜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是目前为止可持续地解决养殖粪污较为经济的方式,在有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在猪场周边开垦种植区,实现养猪与蔬菜种植结合,有效利用粪污,且消除土壤和水体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