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51351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的理性启蒙摘要:进入小学高学段,学生的理性逐渐觉醒,为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理性启蒙,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可以从词句理解、内容理解、主题理解和价值理解四个维度展开训练。关键词:理性启蒙;助读系统;关系梳理;多维透视进入学校,学生面对书本,接触各种符号,了解符号的意义,从此,他们不再仅仅通过直接的经验去认识世界,更通过符号系统去认识世界,汲取很多间接的知识、经验。这样,一个崭新的广阔的世界就呈现在他们面前,这是一种启蒙,符号的启蒙。进入小学高年级,随着身心的发展,学生开始不满足于感性地认识世界,更要追踪现象背后的本质,多中的一,变中的不变。这样他们就逐渐进入理

2、性的世界。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意识地为这种发展提供条件,促进他们理性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理性的启蒙。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总是处于感性接受的状态,更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地追问和反思,为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理性启蒙,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词句理解,以助读系统为依托助读系统有内外之别。外在助读系统,又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方面。显性的助读系统包含注释、插图和练习等。隐性的助读系统主要指语境,也就是上下文。注释是阅读文言文的最好拐杖,对于成人是这样,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孩子更是如此,离开了它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阅读环境

3、中。但学生往往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更没有这样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以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下面介绍一些阅读注释的策略,以学弈为例:标注,将注释中的下棋标注到题目旁边;分解,将弗如分开解释,推知弗是不的意思;忽略,有些不重要的注释可以一带而过;串联,将词义串联起来,了解句子的意思;精加工,例如援字,注释比较简略、直接,我们可以还原其最初的字形,因形求义,这样既有助于记忆字形,又有助于深入理解词义。清代学者阮元说: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这说明注释对古代读书人的重要性,对我们当代人,尤其是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学生,更是如此。2 .插图插图有助于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

4、为直观。例如学弈一课,标题中这个弈字,注释解释为下棋,那么这里下的到底是什么棋呢,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就会茫然无知了。而根据插图,我们就能具体地知道是下围棋了。3 .练习文言文后面的练习有重要作用,对于老师来说,它是教学的目标,可以让课堂不至于跑偏。对于学生来说,它是强化的工具和评价的标准。练习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语境的作用,是使一个词语的多重意义得到过滤,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除了外在的助读系统,每个阅读者先前存在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内在的助读系统,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但对于阅读能力还不太完善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在的助读系统往往是沉

5、睡的,我们要提醒学生将它们激活。例如,在读孰为汝多知乎时,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两个小孩天真、调皮的神态还原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让文本内化为主体的语感。否则,在学生眼中文本就成了一团黑乎乎的文字,失去了生活经验的鲜活性和生动性。二、内容理解,以关系梳理为基础内容理解是词句理解的目标,又是主题理解的路径。如果用问句来界定,内容即是文本写了什么。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所有的文言文都可以纳入记叙文范畴,所以文言文内容的问题就可以细化为写了什么人、叙了什么事、状了什么物、绘了什么景四个基本问题。小学文言文,以写人、叙事为主,所以我们主要探讨人物与事件。1 .人物关系及其特点的梳理例

6、如,在学弈中,有三个人物,一个老师是弈秋,还有两个学生。所以人物关系有两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特点在文中被明确地揭示出来,我们只要找到关键词语就可以了,有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展现出来的,我们要根据其言行心理去归纳、概括。在文中弈秋的特点是棋艺高超,这可以通过通国善弈两个关键词看出来。而两个学生,一个专心致志,这可以通过惟弈秋之为听这个前宾语句子看出来,尤其是副词惟写出了人物聚精会神、心无旁鹫的特点。而另一个学生则处于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状态,通过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和特点,文本内容也就基本被掌握了。2

7、 .事件要素及其进程的梳理人物和事件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总是处于一定的事件中,或是主动去做事,或是被动卷入事件中,总之,人物是事件的动因。另一方面,事件又总是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事件总是通过人物行动和互动表现出来。事件处于时间之中,它既有构成要素,又有发展进程。例如,在学弈中,我们通过分析标题和浏览正文,可以将全文概括为一件事一一学下围棋,或者说,两个人跟一个名师学下围棋。但这样概括还是太笼统了,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件事拆分为三个要素,就是:学习条件一一名师指导(一样);学习态度一一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不一样);学习结果一个学有所成,一个一无所获(不一样)。三、主题理解,以多维透视为策略主题

8、是文本的核心,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失去了主题,文章就成了一盘散沙,即使语言再华美,结构再精巧,都将毫无意义。阅读的核心任务就是理解文本的主题。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主题并不仅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是读者的认知结构与文本进行碰撞的结果,是读者主动建构的结果。不同的读者带着不同的背景知识和人生经历,从文本中会得到不同的启示,这就决定了主题的多元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人物、作者、文化等角度去透视一个文本,在这种多维透视中去发现文本的立体意义。下面以两小儿辩日为例,进行说明。1 .从人物的角度看文章有三个人物,孔子与两小儿,两小儿是辩论的参与者,孔子是辩论的旁观者和评判者。两小儿辩论,围绕论

9、题,有理有据,思维清晰,说明二人善于观察与思考。所以,如果站在两小儿的立场,我们可以说本文是对两小儿的机智的赞美。而孔子作为一个博学之人,面对两小儿的诘难和嘲笑,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体现了谦逊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 .从作者的角度看本文选自列子,作者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立场上,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列子的道家思想水火不容,一个主张积极进取,用仁义改造世界,一个主张清静无为,消极避世。因而,从作者原初的创作动机来看,本文的主题很可能是道家借助两个小孩子来挑战和讽刺儒家的权威1。3 .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而其中以思维方式和价

10、值观为核心。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期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思维逻辑性的重视,这是我们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四、价值理解,以主体建构为旨归文本是生活经验与艺术技巧融合后的产物。阅读时,我们一方面能获取一些经验、知识和智慧,同时能获得艺术享受。另外,作为写作范本,在写作上也能给我们一些指导与启示。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系统和价值系统。1 .实用价值学了书戴嵩画牛,我们知道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我们就会用这种生活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多实践,在主体与生活的互动中积累知识,增长才

11、干。2 .伦理价值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伦理规范。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汲取知识,同时也在不断汲取社会规范,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习得伦理规范的过程。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沉淀,一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作为文化的结晶保存下来,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例如伯牙鼓琴中对友情的诚挚追求,一直受到国人的赞誉,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纯洁、纯粹的友谊观念,进而用这种理想去指导自己的交友实践。3 .审美价值文言文的外在语言形式是文言,内在组织结构是文章或文学,文章偏向于实用,而文学偏向于审美。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文章脱离了最初的实用语境,逐渐滑入审美的轨道,完成了向文学的转变。作

12、为阅读者,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能动性,可以选择用审美的眼光去阅读实用的文本。金克木先生曾用小说的眼光去阅读论语,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阅读方式。教学伯牙鼓琴,读至旷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时,让学生静气凝神,想象泰山的巍峨,流水的奔腾,那种壮美的景象在学生大脑中浮现出来,心志沉浸于想象的情境之中,体会其动静结合之美,精神在自由地驰骋,这难道不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吗?这比只记得几个字词不是更为重要吗?4 .借鉴价值一篇文言文,从写作的角度看,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往往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在这个意义上,一篇文言文就是一个写作工具箱和写作语料库。例如学弈一文,它先叙述故事,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成败的原因

13、,自然引出文章主题,这种结构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因而有很强的迁移性。在塑造人物上,通过对比、心理描写等方法,稍加点染,就让人物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也是很值得学习的。另外,在结尾之处,用设问的方法,进行分析,比直接得出结论更有感染力,更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且语气更为缓和,有余味让读者去品咂。钱健书说:乾嘉朴学教人,必知字之诂,而后识句之意,识句之意,而后通全篇之义,进而窥全书之指。2词句理解、内容理解、主题理解,它们并不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之中,而是以阶梯的形式呈现的,最终是为了使主体将文本内化,使文本对主体的生活产生意义,这样文本的价值才得到最终的实现。在这个时候,才能说学生文言阅读中的理性精神得到真正的启蒙。参考文献柳士镇:传统文化修养与文言诗文阅读几小学语文,2023(1-2):5.2鲍善淳:怎样阅读古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