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有助于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及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黄河文化,践行黄河精神。关键词:黄河文化;校本课程;黄河文化与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黄河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青少年作为国家振兴的希望,更是有必要担当起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
2、的重任。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各种条件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对黄河文化知之甚少,学校也没有建立起传承学习黄河文化与精神的专门活动机制,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堪忧。针对此现状,本课题重点研究适用于农村中学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的实践活动。由于我校为乡村少年宫培养重点单位,在少年宫社团的组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研究组决定以我校为试点,通过组建“黄河文化”少年宫社团,开发出“黄河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从中感悟伟大的黄河精神,同时探索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的多种途径。本课题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研究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黄河
3、文化,增强保护黄河文化的意识,传承黄河精神的同时能享受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总体上提高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与主要依据(一)核心概念界定本课题的关键词是“黄河文化与精神”。黄河文化是我们民族在开发和治理黄河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而在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是指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
4、强学生对黄河文化与精神的保护传承意识。(二)主要依据1、坚持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学生展示其才能创设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学习黄河文化的实践探究中,学生需要自主去搜集资料,设计活动主题,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这就能挖掘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多种实践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发学生的不同智力,如人际智
5、能、音乐智能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要以发展的态度看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自我生成性,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3、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开创了“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在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过程中,不可能人人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这就需要系统学习过黄河文化知识的学生做“导生”,通过指导、帮扶的形式将黄河文化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学生。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总目标: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重点放在研究探索适用于我校学生学习黄河文化,
6、传承黄河精神的实践活动上。2、分目标:(1)探索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使学生能系统学习了解黄河文化,激发保护黄河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丰富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活动,使全校师生融入到学习黄河文化的氛围中,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实践研究中提高教师的团结、合作、反思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我校教育科研能力。(二)研究内容1、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查看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程度,对黄河精神的认同度,以及校内领导阶层对学校开展学习
7、黄河文化活动的态度意见。2、组建“黄河文化”少年宫社团,以此为平台,研究开发适合我校的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编写校本教材,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兴趣的有效策略,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系统的了解黄河文化,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3、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探索其他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丰富学生学习黄河文化的路径,全面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使全校师生融入到学习黄河文化的氛围中。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参阅相关论著,收集国内关于少年宫社团组建管理的研究成果、开发校本课程的论著及文化在学校传承的路径,为课题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8、。2、调查研究法:通过前后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现状及精神认同度,同时与后测网络问卷学生对黄河文化认知形成对比:通过访谈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校本教材及各种研究的意见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意义。3、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并对此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相关素质发展的情况。4、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实践一总结一反思一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五研究的过程(一)第一阶段一准备阶段(2019年12月2023年2月)阶段工作:开展网络调查问卷;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及学习相关理论知
9、识。1、2019年12月针对学生对黄河文化及黄河精神的内涵的理解、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途径、从学生的思想行为选择了解对黄河文化及精神的认同度等角度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进行实验前测,撰写调查报告。同时通过板报、座谈、广播等形式宣传黄河文化重要性。2、2023年1月基于调查报告,课题组就“农村中学如何传承黄河文化及精神”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前期的任务和分工,并建立教师研究个人档案。3、2023年2月初邀请县教研室课题负责人和中心校教科研负责人通过钉钉会议进行指导,对部分方案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合理化,同时撰写课题开题报告。4、课题组成员利用寒假期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课题研究意识。(二)第二阶段一具体研究
10、阶段(2023年5月一2023年12月)阶段任务:本阶段我们课题组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方案,在研究与实践中探索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1、2023年5月一7月组建“黄河文化”社团,开发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在专家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编写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制定校本课程活动方案;制作课堂学生观察表和实践活动观察表;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2、2023年7月13日校领导与课题组经过研讨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决定在2023年9月推进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并研讨推进方案。3、2023年9月一12月校内继续推
11、进“黄河文化”社团,制定完善社团规章制度,以全校学生学习校本教材与部分学生参与社团实践相结合,学习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探索并完善其它适合农村中学生学习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10月底召开中期报告会,邀请县教研室课题负责人和中心校教科研负责人进行指导,撰写结题报告。12月底抽取部分学生对黄河文化知识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三)第三阶段一总结阶段(2023年1月一2023年3月)1、对问卷、案例及相关资料汇编成册,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前两个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2、撰写研究报告,请有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完成结题。第二部分研究成果及社会影响一研究成果(一)实践成果1、总
12、结出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有效途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首要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而目前农村中学的普遍现状是对黄河文化的缺失性强,对黄河文化与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因此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校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为其他农村中学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1)线上线下相结合,扎实黄河文化理论学习“黄河文化”社团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由于我校还是“农村少年宫特色学校”,因此我们课题组成立了“黄河文化”社团,基于社团
13、进行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团授课形式:A:授课对象:根据自愿原则,从七八九年级中抽取30人组成社团。B:课时安排2023年5-7月共10次社团课,2023年9月-2023年1月共18次社团课:社团课定于每周五下午前两节课,在八三教室对学生讲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C:内容确定:社团课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模式进行。第一节社团课主要从黄河的起源、地理位置、水资源、洪水灾难等自然角度和从科技、人物、书画石刻、古都遗址等文化角度了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了解黄河,激发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情感,
14、增强保护黄河意识。第二节社团课主要以实践的形式进行,如制作手抄报、制作环保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学习相关的歌颂黄河歌曲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体悟伟大的黄河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及社团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与老师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同时为了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课题组在专家和学校其他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一课一研,集体备课的形式,即搜集相关资料编写教材;制定社团课活动方案;在社团课上进行实验研究;重新修改教材内容,在2023年7月完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的开发,在2023年1月完成
15、“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教案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阵地,弘扬黄河文化与精神离不开课堂教育,因此校本课程进入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文化性,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践行黄河文化与精神,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不断充实黄河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校领导与课题组经过研讨决定在2023年9月在全校推进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进入课堂的活动,动员全体教职工在暑假期间阅读有关黄河文化的书籍及校本教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开学后,我校充分利用语文、思品、音乐、地理等课程资源,把黄
16、河文化及黄河精神贯穿到课堂之中,使全体学生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如在音乐课堂中涉及到河南豫剧、黄河歌曲等的学唱;地理课堂中涉及到黄河的起源,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体育课堂中涉及到太极拳,少林武术等:总之,通过课堂中老师们不着痕迹地教学,学生能对黄河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产生对黄河的喜爱之情。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课堂观摩,举行“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教学设计大赛,同时学校特地制定了评价激励机制,用以表彰鼓励在学习黄河文化过程中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2023年12月,课题组成员李冰上了一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受到广泛好评。在这节课中,导入环节利用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引发学生对古人天人合一,创造美好家园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