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战略研究 11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羊战略研究 11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中国绵羊、山羊的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中国虽然是羊肉生产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羊肉出口量不断下降,进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羊肉的国际竞争力呈不断下降趋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总量也呈增加趋势。羊肉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造成近十余年来我国羊肉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以消费牛羊肉为主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草原超载过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依靠增加肉羊数量来增加羊肉产量的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减畜又使依靠养羊业为生的农牧民增收变得困难。因此,我国
2、肉羊产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一、培育高产自主的优良肉羊品种我国现有羊品种143个,羊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分布很广,但大量的地方品种以毛皮为主,地方品种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体制,没有形成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格局,优良基因面临丢失,品种利用缺乏有效指导。到目前为止,被国家认定的肉羊新品种只有南江黄羊、巴美肉羊、昭乌达肉羊,这些新品种的群体数量和覆盖面都很小,难以对我国的肉羊产业产生根本性影响。引进的十余个外来品种处在与我国本地羊不断杂交的过程中。在杂交利用方面,由于地域、气候条件不同,杂交利用模式也不同,但现在还没有一个较为客观、标准的杂交模式,不断地与外
3、来品种杂交导致优势地方品种资源减少,杂交利用效果不明显。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1040家种羊场,其中种绵羊场353家,种山羊场687家,这些种羊场是我国种羊市场的主要供给者,同时,承担着肉羊繁育、保种、改良的重要任务。自1999年以来,我国种羊场种羊存栏量总体基本稳定,大约维持在120万头,绵羊种羊存栏量大于山羊种羊存栏量,绵羊种羊存栏量大约是山羊的2倍。近年来农业部和各优势产区的地方政府对优良种公羊的购买实行补贴政策,各地方政府对鉴定合格的种公羊统一采购、统一检疫,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补贴的基础上,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养殖场户。应该说这项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肉羊良种化进程,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肉
4、羊优良品种缺乏的问题。很多所谓的种羊场没有进行科学的育种,甚至在商品群中根据表现型选作种羊出售,我国的肉羊良种化任重道远。二、确定肉羊饲养标准和常规饲料营养参数,实现科学饲喂(一)确定肉羊饲养标准和常规饲料营养参数肉羊规模化养殖饲料成本是关键,科学配制饲料是养羊成败的主要因素,饲料常占肉羊饲养成本的60%以上。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肉羊营养需要量标准,导致肉羊饲料的配制无据可依,缺少常用饲料参数,使得在肉羊饲料配制过程中,不知道基础饲料的营养价值,这是饲料配制浪费、成本上升、饲料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肉羊的一生要经历羔羊、青年羊、育肥羊等不同的生理阶段,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生产中往往只有一
5、种通用的饲料,既做不到低成本高效利用,也不能完全满足肉羊的营养需要。如果有饲养标准为依据配制饲料,每千克饲料可以节省成本510分,一只羊在饲料营养方面可以节省成本520元,甚至更多。我国饲草料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饲养标准却处于空白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肉羊饲养标准和常规饲料的营养参数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二)改进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粗饲料常为肉羊养殖中的主要饲料种类,有时是唯一种类。这类粗饲料常为当地产量高、价格低的农作物秸秆,而秸秆饲料营养价值普遍偏低,表现为适口性差、粗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很多肉羊养殖者以玉米秸秆作为肉羊的主要粗饲料,在饲喂时
6、,玉米秸秆未经合理加工粉碎或揉碎后投喂,有的甚至未经锄短直接投喂,秸秆利用率低。由于很多地区肉羊养殖的粗饲料品种单一,加之氨化、黄贮等加工调制技术不普及,常发生妊娠母羊流产、羔羊白肌病、初生重偏低等,造成肉羊养殖效果差、经济效益低。青贮饲料已经被证明是反刍动物的优质粗饲料,但在肉羊饲料供给中,青贮饲料数量少、质量低,大多为不带穗的玉米秸秆黄贮。现代的青贮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三)研究科学的饲料配方,推广日粮配合技术很多肉羊养殖者对肉羊的营养需要缺乏了解,未掌握肉羊日粮配合技术。很多情况下,肉羊日粮中的饲料品种取决于价格和供应量,常出现某一时期仅给肉羊投喂一种饲料,如仅以玉米秸秆或酒糟为唯一
7、饲料的情况,未能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合理搭配粗饲料、青绿饲料、精饲料、食品工业副产品等,以保证低饲料成本的情况下,肉羊营养尽可能全面。肉羊精饲料常缺乏科学配方,无法做到科学配制,原料品种单一、配制相对随意,往往根据经验以玉米、鼓皮、豆粕为主简单地配制母羊的补饲料和盖羊育肥料。肉羊养殖者,包括一些大型肉羊养殖企业,对肉羊矿物质营养普遍缺乏认识,忽视精饲料中矿物质添加剂的使用。一些养殖者使用了微量元素预混料,但使用的是奶牛用预混料,甚至是猪用预混料,无法保证精饲料的营养全面与均衡,特别是矿物质营养。肉羊养殖者在饲喂精饲料时,常根据经验投喂,针对不同生理阶段肉羊的精饲料饲喂量也缺乏科学依据。肉羊养殖
8、者往往只配制一种类型的精饲料,对于不同生理阶段的肉羊仅仅是饲喂量不同,忽视了各生理阶段肉羊的营养需要特点,未能针对不同生理阶段肉羊配制相应的精饲料。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肉羊疾病防控体系与放牧相比,规模化舍饲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破坏,利于标准化饲养和规范化管理,但疾病防治问题较之放牧显得更为突出。根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研究室提供的数据,牧区各生长阶段羊只的死亡率:羔羊5%左右,育肥羊2%左右,种羊小于1%;而规模场舍饲的情况是:羔羊5%7%,育肥羊3%4%,种羊3%5%。显然,规模化饲养的疾病防治压力更大。(一)降低传染病暴发风险传染病由病毒、细菌类病原微生物引起,主要通过直接
9、、间接接触或气溶胶大范围、远距离传播,对养羊业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改变了羊群所处的病原生态圈和卫生条件,加大了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如羊蓝舌病,主要发生于北纬40以南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该病流行范围的变化。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传统的放养模式下的发病率在5%以下,而规模化养殖的发病率为14.3%96.8%,首次发病时本地羊只的发病率为5.4%15.0%,而外地引进羊只的发病率高达75.0%o绵羊肺腺瘤散养时发病率在2%以下,而舍饲羊只的发病率高于5%,病死率为100虬大多数羊对口蹄疫表现为隐性感染和带毒,异地育肥和长途调运为该病提供了传播机会。羊梅迪-维斯纳病在牧区的
10、发病率为4.6%,而舍饲养羊只的发病率可高达50%o规模场羊口疮发病率高达40%100%,1周内羔羊的死亡率在90%以上,而放养羊只羊口疮发病率不足10%o羊痘在牧区的发生率很低,通常仅为5%左右,但在舍饲时,由于饲养密度大,成年羊羊痘的发病率为75%80%,若感染羔羊其死亡率可达100%o(二)科学防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主要导致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或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另外还可引起羊的生产性能下降、产品品质降低、给羊带来其他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等问题。虽然羊寄生虫病引起的急性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每只羊都有寄生虫感染,而且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多、强度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血矛线虫吸血时
11、造成羊胃壁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大批死亡;片形吸虫等幼虫在羊体内移行,造成肝脏等器官组织损伤,故可见羊夏秋季死亡。绵羊痒蜻导致被毛粗乱,质量严重下降,严重时甚至引起全身脱毛;肝片吸虫病绵羊剪毛量减少10%18%;肉品质下降418.21254.6kJ/kg。在四川省,山羊蠕形蜻引起羊皮穿孔,皮张报废,每年损失达IOOO多万元;包虫病,在青海每年仅引起废弃肝脏的经济损失一项就达2625万元。硬蟀叮咬羊吸血时除自身引起羊发病外,还可把巴贝斯虫、泰勒虫及细菌、病毒带入羊体内。而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更是难以以经济损失可以衡量的。(三)解决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中毒症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各种营养代谢病和普
12、通病也逐渐成为集约化养殖中显现的突出问题,如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症、尿结石、乳房炎、霉菌与药物添加剂中毒、瘤胃酸中毒等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相当比例,已成为严重影响肉羊集约化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四)防控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我国由羊传染人的人兽共患病事件一再发生,尤其是布鲁菌病、结核病、炭疽、包虫病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史上,这些病主要发生于防疫薄弱、条件落后的牧区,经过多年的治理,已基本得到控制。这些病的再度流行,对肉羊产业化发展威胁很大,特别是牧区羊只的异地调运,有可能造成新的感染和传播。据调查,我国有些区域羊布病感染率较高,饲养人员和附近居民的感染率也较高,造成了恐慌。因此,控制此
13、类疫病不仅是养羊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四、加强有效监管,提高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程度(一)提高工厂化屠宰率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出台像生猪、肉鸡那样的必须集中定点屠宰的法律法规,因此肉羊的私屠滥宰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私屠滥宰的成本低,从成本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屠宰企业竞争不过作坊式屠宰,因此造成作坊式屠宰的羊肉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十分令人担忧。在某些地方政府(如宁夏、内蒙古等地)出台了集中定点屠宰的地方法规,使得肉羊的屠宰加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二)提高原料标准化程度我国肉羊品种繁多,种间差异显著,饲养方式和养殖模式千差万别,造成原料肉品质差异极大,其加工适应性差异非常
14、显著,羊肉加工企业无法得到标准化的原料肉;规模化的肉羊屠宰企业缺乏自有的肉羊养殖基地,到了屠宰旺季,就大范围跨地区收羊,直接造成了肉羊屠宰企业的原料肉不均一,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无法进行羊肉的标准化加工,加工制品品质不稳定。(三)推广标准化屠宰技术我国是羊肉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分割和分级技术,致使产品大小不一、规格质量很难保证。目前,我国在宰后减损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缺,宰后损失率高达10%以上。2011年我国的羊肉总产量为接近400万t,但由于宰后减损技术缺乏,年损失的羊肉量高达40万t左右,约合00万只羊的产肉量,相当于山东省全年的产量,一年的损失就高达150亿元
15、左右O与发达国家的100%分级率相比,我国目前的分级率还不足10%,大部分屠宰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分割分级技术,国家现有的分割分级技术对于目前占主要比重的中小型屠宰企业来讲,可操作性差,无法真正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严重地导致了羊洞体出品率低、品质不均一、分级率不足、标准化程度低的现状,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四)提高加工标准化程度低由于许多中小型羊肉加工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淡薄,没有一套标准统一的加工方式和加工标准,原料辅料添加比例、各加工环节条件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使原料损耗严重,还造成羊肉产品品质不均一、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加工企业的标化生产,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无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五)提
16、高设备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屠宰企业的屠宰量不足全国屠宰量的30%,大型屠宰企业仅占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的2.15%,许多中小型加工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作坊式手工生产技术,设备陈旧老化,设备加工质量粗糙,工艺指标落后,设备性能和出品率低,可靠性差,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好的生产线大都是从国外进口,对已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够,精度要求较高的机械及零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五、科学定位肉羊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规模经营的概念源于规模经济,因此肉羊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是指规模扩大后产生的单位成本的下降。规模经济可以来自外部整个产业发展,也可以来自企业内部的大规模生产。肉羊规模经营的含义应该是在既有约束条件下,适度扩大肉羊生产经营单位的肉羊饲养规模,使土地、资本、劳动力、饲草料等生产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衡量肉羊经营规模大小可以使用很多指标,肉羊存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