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教育的情调》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读《教育的情调》有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教育的情调有感去年的一个炎炎夏日,我在外地书店翻阅书籍时,书架上 一本暗蓝色封面上那五个带有温度的白色“教育的情调”字样 跳入我的眼帘,我当时就想:”教育的情调”从而来呢?更让 我想解开迷惑的是书面包装条上的那两句引言:“与孩子相处, 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对孩子们而 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亲、母亲和老师”, 我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并当机立断把它买下,准备在家 细读。这本就是非常畅销的国内外很多教育家、特级教师们一致 推介的教育的情调,是加拿大教育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 梅南的经典作品,并由我国教育现象学专家翻译。现在我很感 谢那个夏日的小确幸,让我偶
2、得如此好书!这本中文版教育 的情调连序言和后记仅仅182页,“小身材”却是一部“大 份量”厚重的大书,因为它蕴含着人的生命,辐射着人的温度,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激荡着人的情感,燃烧着人的思想。作者 给我们指出了唤醒教育智慧应该关注的领域:”了解孩子充满 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 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表扬和肯定的重 要性”、“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纪律的教育学意 义”、“孩子对秘密的体验”、“气氛的作用”读完此书 后,我的迷惑得以解开,感触颇深。作为教育者,如何用爱、 注情奏出教育情调的美妙乐章呢?以下是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换位思考,展示
3、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书中第一章“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中提到,“作为教育者, 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 境,仍然可能与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 号”,这让我很有同感,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那么一 种“意外”:学生往往不按照你所想好的思路或路径出“牌”, 这时就要考验教育者的敏感与机智了。此时,换个角度来说, 学生就成为挑战教育者的思维、敏感与机智,此时角色互换了, 学生成为教育者的老师了,一旦以冷场、不吭声、假装不知或 当即否定等态度应对的话,那么教育的本性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纯真天性。正如作者所言,“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教
4、育敏感性和教育 机智就是在迎接这样一种挑战一一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 教育行动。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 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书中的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尤其深刻,一位英语老师和一个具有 对抗倾向的学生在教室里发生的一件事:面对丹尼尔既不拿书 也不读书一副傲慢神情英语老师看到了一个有意让自己的行为 与众不同的学生,她善于观察,发现丹尼尔用食指敲打课桌, 选择一些小说走进他的课桌,弯下腰,试探口吻轻轻说了一句:“哎,丹尼尔,为什么不选一本你不那么讨厌的书呢?试试看, 也许你能在下课之前看上几页。”她的话语轻松幽默没有压制, 而是充满了尊重,她尊
5、重学生所创造的个人形象,她理解丹尼 尔渴望得到认可,正因为她的理解与尊重也获得丹尼尔的开始 友好的眼神,而她的理解中隐含了她对教育的机智的运用,这 启迪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小心的把握如何接近学生的同时,又和 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面对一些个性 不一样的孩子,如何开启话题以走进这些孩子的心坎的关键就 是我们必须清楚孩子眼中的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二、用爱注情,彰显教育的高度与情怀看着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我觉得似曾相识,我不禁回想自 身的教育往事。曾经有那么一个独特性的女生,一直在我关注 的眼帘中。这个女生曾有一段时间怀疑一切,心理情绪很不稳 定,我找她谈话之前,我就想我该从哪些方面和她
6、聊起来让她 不抗拒我呢?我就从我自己的经历谈起,说我工作碰到的困难 以及曾经经历的疾病,我是如何战胜这一切,珍惜热爱生活的 积极态度让她慢慢消除抵触感;同时也与她妈妈经常微信沟通, 平时上课多留意她的神情,时常问寒问暖,这样一来,她就把 我当做一名可以聊天的朋友看待,同时也适当给与她增加信心 的机会,她是道法科代表,我就提前培训她如何评讲试卷,然 后安排她在班上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进行评讲试卷,同学们都雀 跃欢呼,掌声在她精彩到位的评讲课中连接不断地响起,这也 让她更自信,也增添她对班集体的一种强烈归属感,最后,一 个开朗热情、积极向上的孩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也不 排斥她了,相反,她也得到大
7、家的认可与肯定。自身实践体验 让我更肯定与坚持作者范梅南所言的观点,我们需要针对性地 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或某群具体的孩子们, 和他或他们进行互动,给予他或他们反馈,进而培养和保持教 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我们和孩子们相处 的敏感性和机智才会不断地提高。父母和老师都在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有意识的向孩子们 展示生活中各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如果孩子们能力是意识到成 年本身也是一个永未完成的成长过程的话,他们就会这样做, 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能够去一一做到,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 去观察、去倾听孩子,并向他们学习。从这个角度说,孩子是 我们的老师。我的亲身体验中安排这位女生
8、在课堂上给我和同 学们评讲试卷无疑就是验证了这个道理。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我们如何看一个孩子和我们 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和这个孩子关系。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 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 触。当我们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 享着这一段时空。暖心地这样的情境让我深深地感悟:教育情 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 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于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中见真 情。这种爱不是我们所说的爱心,而是对教育对学生从心生的 赤诚之爱!我们教育者要还教育以本来面面,彰显教育中的人 文关怀。三、自我反思,提升教育的智慧和能力作者
9、范梅南说:教育的智慧需要一种反思的能力,需要我们 关注教育生活的体验,不断去质疑自己的立场,时常想一想, 这样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不论是做什么工作,反思能力 都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它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起着决定作用!美国 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 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也时 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情感、反思自己的 工作、反思自己的课堂。例如我每上完一堂课我会想这堂课不 可取的地方在哪里?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记录下来,想想有什 么解决办法,然后试着去做出改变。每次处理学
10、生矛盾时,时 常会想我这样做对么?我这样做问题解决了么?我还能不能有更 好的解决方法?偶尔也记录自我反思的一些想法,有时也还细细 再三斟酌,不断补充以达更好的效果。总之,教育之爱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它必须能能满 足儿童生命生长的需要。儿童需要什么爱?教师的爱怎样才能 “送达”儿童的心上,这是我们面临的学术难题。此书给我们 提供的一条可以行走的路径,“照亮” 了前行的方向,它是一 面镜子,“照见”了成人与是如何与儿童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擦 肩而过”的;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成人走进儿童生命世界之 门;它展示了成人与儿童打交道时,如何才能踏上儿童的生命 节拍,给予儿童所需的教育之爱。正如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言, 教育智慧不是为了 “摆平”“搞定”班级的手段,不是为了 “收 拾”“制服”学生的兵法。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教育智 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拥有这样的大智慧,我们的 教育才会有真正的“情调”,才能“奏出”教育情调的美妙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