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61430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 年)一、现状分析1(一)建设成效3(二)布局情况5(三)存在不足6二、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建设定位8(四)发展目标8三、重点任务10(一)优化建设布局10(二)提升建设质量14(三)强化运行管理16四、保障措施18(一)加强组织领导18(二)加强政策引导18(三)加强宣传交流19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依托科技型企 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的面向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创 新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共有 工程中心265家,

2、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249家。自1992年建 设以来,工程中心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技术创新、成 果应用转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 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5+1”现 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大 力建设区域创新载体、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对工程中心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临新 形势、适应新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工程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明确 建设定位和目标任务,更大发挥工程中心对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推动我省工程

3、中心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现状分析(一)建设成效。L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工程中心聚焦我省产业发展开展系统性、工程化研究开发, 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经费,突破了一系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 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成果,有 效提升了我省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2018年度,全工程中心共投入研发经费70.8亿元,建有固定研究场 地15万平方米,IOO万元以上设备1050台/套。实施各类科技计 划项目1620项,获授权专利1940项,实现技术服务收入180.1 亿元。2 .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工程中心转化的大量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一线,多项新 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

4、产业化,有效提升了我省产业综合实力。 2018年度,全工程中心共转化科技成果3700项,实现技术收入 302亿元,开发新产品4660项,新产品销售收入421亿元,实 现利润9.1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收入1500亿元。3 .人才培育卓有成效。工程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瞄准产业 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产业创新人 才,以高质量人才集聚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省 270家工程中心共有技术创新人才Ll万人,其中博士 2298人, 硕士 3807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55%;院士6人,国家千人10 人,国家万人11人,省千人2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3人;

5、共培养各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6940人,其中博士 2020人,硕士 4920人。同时,工程中心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引进了高端材 料、先进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端紧缺创新型人才 300余人,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推动了关键核心技术的 突破。4 .行业服务扎实推进。工程中心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行业内相关单位提供技 术服务,大力推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拓展了科技资源共享共用 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了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2018年度, 工程中心累计开展各类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认证次数达1.4万次; 开展各类技术管理培训活动、行业领域新技术讲座和国内外科技 合作与交流活动近1200场,培训各

6、类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3.8 万人次;对外开放共享实验室790余次,开放设备1080台(套), 开放生产线560余次。5 .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我省工程中心与众多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了长期 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联合培养人才等多 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提升了工程中心科研成 果技术含量和工程化水平。2018年度,与国内外478家机构开 展合作,其中国内机构381家,国外机构97家,累计签订合作 项目865项,合同金额达到15.6亿元,联合组织各类学术会议 和学术交流活动2084次。(二)布局情况。1 .全省区域布局。工程中心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自贡等

7、20个市 (州),表现为成都一家独大的显著特征,分布在成都的工程中 心数量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160家。环成都经济圈为 73家,川南经济区为19家,川东北经济区10家,攀西经济区6 家,川西北生态区2家。2 .依托单位布局。工程中心主要依托省内科技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 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整体结构表现为以依托企业为主、依托高 校院所为辅。具体分布情况为208家工程中心依托企业建设,占 比78.5%; 32家工程中心依托高校建设,占比12.1%; 25家工 程中心依托科研院所,占比9.4%。3 .产业领域布局。按照我省“5+1”现代工业体系划分,工程中心较为均匀地分 布在5大产业中

8、,但细分产业领域内数量差异较大,具体分布情 况为电子信息领域36家,其中: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7家、新 一代网络技术家、大数据8家、软件与信息服务10家;装备 制造领域54家,其中:航空与燃机9家、智能装备30家、轨道 交通10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5家;食品饮料领域49家,其中: 农产品精深加工18家、优质白酒2家、精制川茶2家、医药健 康27家;先进材料领域40家;能源化工领域41家,其中:清 洁能源4家、绿色化工17家、节能环保20家;其它领域45家。(三)存在不足。一是发展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布局不均衡,成都占比数 量占一半以上,部分科技资源较丰富的市布局数量较少;传统产 业布局多,战略

9、性新兴产业布局较少,如数字经济领域未布局; 技术领域聚焦高端布局不够,同一领域工程中心低端基础技术方 向多、高端先进技术少。二是建设质量不够高。突破制约产业发 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承担国家、省级重点科技研 发项目不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成效 不明显;行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创新团队、高层次 技术带头人较少。三是保障支撑不够有力。奖优罚劣动态激励约 束机制还不健全,针对工程中心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评估指标、评 估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工程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 全,自我造血功能还较弱。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10、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 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重大 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成渝地区打造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重 大需求为导向,以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科 技资源配置,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运行管理,建设一批技 术实力雄厚、成果转化和行业服务能力强的高水平工程中心,支 撑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二)基本原则。顶层设计,优化布局。加强工程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面向 全省创新布局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资

11、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着力在重点领域、优 势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对产业引领作用强的工程中心。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围绕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战 略部署,明确工程中心功能定位和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工程中心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 化、行业服务、人才聚集与培养、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供给,提升质量。整合区域优势创新资源,加大工程中 心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技术转移扩散能力,形成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创新产品,助力 服务行业和产业发展。完善机制,规范运行。引入竞争激励的分级管理机制,严格 认定评价程序,加强

12、工程中心在知识产权产出、科技成果转化、 行业引领带动等方面作用的考核评估,全面提升运行和管理的质 量和效益,带动工程中心整体水平的提升。(三)建设定位。工程中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行业技术 进步的重要创新载体,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 院校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优势资源,聚焦行业服务,加强工 程技术创新,培育创新人才和团队,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 工程化水平,扎实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 辐射和扩散,真正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动者,行业技术进步的 引领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者,持续推动我

13、省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划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转化效果好、行 业服务优、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水平工程中心,使工程中心成为 我省促进人才、项目、平台高效融合的创新载体和集聚高水平技 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建成一批技术实力雄厚、行业服务能力 强的工程中心,实现在全省“5+1”现代工业领域、“10+3”现代 农业领域、“4+6”现代服务业领域和21个市(州)科学合理布局, 新增工程中心200家左右,建设高质量示范工程中心50家,力 争全省工程中心达到500家左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4、每年培育和引进3-5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和4-6个省级以上学术技 术带头人,力争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行业和产业 技术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省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 源头。成果转化取得实效。创新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形成工程中心 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孵化转化服务平台和载体,每 年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功能作用充分凸显。工程中心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每年建 设高质量示范工程中心10家左右,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 才培养、行业服务、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带 动效应更加凸显,在技术领域、产业领域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显 著,行业(领域)企

15、业服务的成功经验丰富,开放性高。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积极探索形成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运行管理制度和有效激励、衔接配套的政策体系,管理部门、依 托单位和工程中心自身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全省形成创 新发展示范。三、重点任务(一)优化建设布局。1 .优化区域布局。(1)成都市重点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 智能终端、清洁能源、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 拟现实、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 先进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医疗设备及器械、数字 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2)环成都经济圈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

16、汽车、智能装备、航空 与燃机、轨道交通、口腔装备及材料、机械零部件、新型显示、 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新一代网络技术、电子元器件、智 能终端、大数据、医药制剂、先进材料、硫磷钛化工、精细化工、 盐卤化工、天然气化工、日用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 数字农业、智能农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3)川南经济区重点在盐化工、先进材料、高端建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 与燃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电力装备、医疗设备及器械、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大数据、 北斗应用、信息安全、精制川茶、优质白酒、医药制剂、优势特 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4)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特色农业、现代种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