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机关企事业单 位示范作用,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资源,加快推进充电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制定如 下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统一部署,抢抓碳达峰碳中 和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布局合理、适度超前、高效便捷的新 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生 活,更好惠及民生,支持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 展。(二)主要目标利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位
2、资源加快建设充 电基础设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对外开放的既有和新 建停车场的停车位,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车位数 (不含立体停车场的车位,下同)的20%。创新充电设施建设与 运营模式,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探索先进 适用充电技术,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到2023 年底,建设一批示范单位与示范场站,形成行业标杆和示范带动 效应;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院落 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二 主要任务(一)强化示范带动,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应按照“经济实用、快慢结合”原则,建 成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建设体系,内部停车场、
3、集中 对外提供行政服务的机关事业单位应按照不低于20%的车位比例 配建公共充电设施,优先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智能有序慢充桩, 原则上至少配备1个或以上直流快速充电设施。引导国有企业、 乡镇机关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布局建设充电设施,依托有 资质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发挥示范 引领作用。(二)探索错峰管理,鼓励对外开放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探索在非工作时间将充电基础设施对 外开放使用的错峰管理机制,挖掘充电基础设施为社会公众服务 的潜力。各相关单位应结合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工作要求, 逐步提升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城市公交、环卫、邮政快递等领 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并集中配备
4、相应数量充电基础设施, 实施错峰对外开放使用。(三)制定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各单位应完善停车与充电一体化管理制度,将充电基础设施 接入省、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监测平台。加强对燃油车与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停车引导,依托信息技术,减少电动汽车在充 电完成后仍长时间占用充电车位的情况,提高充电设施使用效率。 鼓励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灵活负荷的优势,打造车网互动试点示 范,开展有序充电或者V2G等技术应用,积极参与电网的削峰填 谷、需求响应、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助力绿色减碳。(四)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充电设施效率充电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供电设施,通过智 能化管理手段,提高供电设施利用效率,降
5、低建设改造成本。一 是简化审批手续。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基础 设施的,豁免办理项目立项审批(含核准、备案)手续、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二是做好升 级改造。对供电设施容量紧张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鼓励采取原址 扩容改造等方式予以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可自行安装专用核 减电表,实现独立计量。供电部门按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负责建 设和运维由产权分界点至电网的配套接网工程,为充电基础设施 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明确电价标准。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企业在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建设并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 的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2030年底前
6、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并可自愿选择是否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选定后12个月之内保持不变。其他自建充电设施应执行所在场 所相应电价政策。四是部门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在规划参数调整、规划建设审批等环节予以支持,为配套供 电设施改造升级创造便利条件。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责任 主体作用,强化组织推动,科学制定方案,主动推进充电设施建 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创新运营模式。鼓励各单位与我市新能源汽车建设运 营企业签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合作协议,通过统建统营方式, 创新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探索收益分成等市场合作机制,为新 能源汽车提供专业化充电服务。(三)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导向性的财政补助机制, 落实国家、省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充电设施,制定补助政策,促 进整体充电建设运营水平提升。鼓励对存量充电设施进行有序充 电改造,对具备有序充电功能的充电设施适当提高建设运营补贴 标准。(四)提升安全水平。各单位应将充电基础设施纳入单位安 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单位、充电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承包商、充 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等各方的安全责任,建立完善的充电基础 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会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菅方制 定相关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完善本单位充电基础设施消防与电气 等安全设计要求,规范建设施工与运行维护,提升充电基础设施 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