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工作思路。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以企业为主体,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以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为重要方向,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络、数据、平台、安全四大体系,推动共性技术突破,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建立
2、安全保障机制,引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成领先、一流的工业互联网网络、数据、平台、安全体系,打造2-3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制造业细分行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特色产业融合应用达到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力争建成网络设施完备、平台建设领先、融合应用引领、支撑保障有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二、重点任务(-)实施网络设施强基行动。形成高速泛在、智能互联、安全可靠的企业内外网体系。打造30个以上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工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超过30个,建成3个以
3、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5G基站规划布局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推进窄带物联网、Wi-Fi6、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制造企业联合运营商开展5G专网+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制造企业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业数据处理分析等应用网络需求,对工业现场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企业内网,全面支撑生产装备、信息采集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等生产要素广泛互联,打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到2025年,力争打造100个左右制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二)实施标识解析推广
4、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化应用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二级节点,促进行业内产业链价值链关联企业数据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形成规模化标识解析服务能力。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开发完善综合节点与通用工业软件的接口工具,增强二级节点与工业软件的连接便利性。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推进工业设备和产品加标识。到2025年,建设1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三)实施平台体系壮大行动。加快特色型、区域型工业
5、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应用推广,依托平台纵向整合资源、横向跨界赋能,提升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等能力,推动工业资源要素集聚、共享和开放。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与各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汇聚工业经济运行以及企业生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宏观数据,打造制造业智慧大脑,持续优化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资源配置。在辖区组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制造企业深度对接合作,构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融通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打造2-3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制造业细分行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
6、台体系。(四)实施服务生态培育行动。研发推广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推动基础工艺、控制方法、运行机理等工业知识的软件化、模型化,加快工业机理模型、知识图谱建设。鼓励制造企业设计、仿真、工艺等研发软件和工具的云端迁移和部署,加快各类研发资源在线汇聚和共享,打造工业技术承载平台、开发平台,推动工业APP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工业数据集成管理和工艺、控制、运维等工业机理建模等核心能力,完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专用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等基础能力,构建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集成开发环境和部署分发生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骨干企业合作,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低成本、易部
7、署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工业APP研发、交换、应用体系,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者创新生态。(五)实施数据要素赋能行动。探索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换、评估规则,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围绕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安全、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数据商,提升数据要素全流程服务能力。深化数据要素产业化应用,发布数据中心应用场景目录,拓展A1图像识别、自动驾驶、医学影像检测等算法+算力+算据应用模式。统筹规划建设大型、超大型绿色数据基地(中心),引导各地按需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打造规模适度的算力服务。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企业数
8、据中心在大型公共数据中心部署,提升集约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在工业、车联网等领域按需布局边缘数据中心,推进云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企业建立健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提升工业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工作,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企业探索开展数据确权、数据资产评估和数据产品开发,依托数据交换中心设立行业数据专区,推动数据流通交换。到2025年,初步建立资源富集、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六)实施融合应用示范行动。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制定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基于工业互
9、联网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示范标杆,每年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和两化融合标杆企业。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度评价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分类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目录,引导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电信运营商、科研机构等主体共同建设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培训、交流等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先进技术开发、实验验证与转移转化。(七)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引进和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等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资源,争取工
10、业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城设立分支机构,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开展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争取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区域分中心,提供设备和产品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测试验证、智慧运营、产业生态孵化等服务。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A)实施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围绕设备安全、工控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11、,加快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虚拟身份管理、密码算法、数据脱敏、数据标识、数据加密等技术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产品体系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建立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目录清单,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水平。落实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和安全防护制度标准,建立数据分级管理和防护机制,开展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试点工作提升企业在采集、应用存储等关键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加快工业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突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时、高可靠、内建安全功能的核心设备
12、和系统研发,以及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人才需求研判分析,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完善人才发展生态,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实现工业互联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高标准建设未来科学城,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十)强化应用能力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加强对
13、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数据的应用,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标杆工厂。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等制造业新模式,优化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内容,遴选一批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打造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完成6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在重点行业领域形成10个典型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应用模式示范。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工业设备联网和上云上平台步伐,实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运维、销售、物
14、流、库存等业务在线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技术与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到2025年,新增1万家上云企业,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创建1000家星级上云企业。三、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依托制造强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设立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家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各区要建立工作机制,细化推进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组织实施。(二)强化政策支持。
15、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引导金融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特色基地创建、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鼓励各区结合实际安排专项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两级政策联动支持,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专项金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英才计划等人才项目,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I、技能培训,加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组织工业互联网领域技能
16、大赛,推动在校学生、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四)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工业互联网领域论坛等活动,推动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的技术创新、展示体验、供需对接、应用促进等交流合作。加大对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产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的总结宣传力度,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复制推广。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创新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等引进来和走出去。(五)加强示范宣传。积极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等生态载体,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到先进省市进行调研学习。举办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大赛、论坛、展览,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共识。持续举办数字经济企业辅导讲座,宣贯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介绍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技术方向、应用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企业管理层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