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培训.doc(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 工 作 危 害 分 析 法 ( J H A )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
2、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
3、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a)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 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 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 天
4、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 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 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2、还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做出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
5、性物质等。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三种伤害的危害。五、控制措施的制订对识别的危害制订控制与预防措施,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工程控制(能量隔离)2、行政管理3、个体防护4、临时措施六、工作危害分析之后,经过评审,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作业步骤,制定此
6、项作业的标准操作规程。七、两个案例案例 1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化学品罐内表面清洗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序号工作步骤危 害控 制 措 施1确定罐内状况a. 氧气浓度不足b. 化学品刺激性、有毒气体、粉尘或蒸气;刺激性、有毒、腐蚀性、高温液体刺激性、腐蚀性固体c. 转动的叶轮或设备做空气分析试验、通风至氧气浓度为19.5%23.5%;蒸煮储罐内表面,冲洗并排出废水,然后再如前所述通风;搅拌断电上锁并挂警示牌。2装配设备a. 软管、绳索、设备绊倒危险b. 电气导体裸露按序摆放软管、绳索、缆绳和设备,留出安全机动的空间;使用接地故障断路器; 3准备进罐罐内
7、有气体或液体通过储罐原有管线倒空储罐;在接到储罐的法兰上加装盲板;检测罐中空气。4进罐a. 梯子绊倒危险b. 暴露于危险性环境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罐外设监护人。5在罐内架设梯子梯子滑动牢牢地绑到人孔顶端或刚性结构上6清洗储罐与化学品的反应,引起烟雾或是空气污染物释放出来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服和防护装备;提供供气通风;向罐内提供空气;经常检测罐内空气;替换操作员或提供休息时间; 9清理操纵设备,导致受伤使用工具操纵的设备案例2、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工作任务:更换撒气轮胎工作岗位:分析人员:日期: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控制措施1停车过往车辆太近将车开到远离交通的地方,打开应急闪光灯停车地面松软不平选择
8、牢固平整的地方可能向前或向后跑车刹车、挂挡、在车轮前后斜对着撒气轮胎放垫块2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因搬备用轮胎站位不当将备用轮胎转入车轮凹槽正上位,两腿站立尽可能靠近轮胎,从车上举起备用轮胎并滚至漏气轮胎处3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轮毂帽可能崩出撬轮毂帽平稳用力耳柄扳手可能滑动耳柄扳手大小适合,缓慢平稳用力由上述工作危害分析案例2写成的标准操作规程如下:1. 停车(1) 即便轮胎瘪了,也要慢慢开车,离开道路,开到远离交通的地方。打开应急闪光灯提示过往司机,过往车辆就不会撞你;(2) 选择坚实平整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用千斤顶将车顶起而不致于跑车;(3) 刹车挂挡,在车轮的前后防止垫块,这些措施可以防止
9、跑车。2. 取备用轮胎和工具箱为避免腰背扭伤,朝上转动备用轮胎,转至轮槽的正上位。站位尽可能靠近备用轮胎主体,并滑动备用轮胎,使轮胎靠近身体,搬出并滚至撒气轮胎处。3. 撬下轮毂帽松下凸耳螺栓(螺帽)(1) 稳定用力,慢慢撬下轮毂帽,防止轮毂帽崩出伤人;(2) 使用恰当的长柄扳手,稳定用力,慢慢卸下凸耳螺栓(螺帽)。这样扳手就不会滑动,伤不着你的关节了。4. 如此往下编写八、固化的JHA如何编制?仔细研究更换撒气轮胎的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是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个问题。工作危害风险分析法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一个完整工作中的各要素作出明确的、具
10、体化的描述;安全操作规程是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按照作业步骤将一个完整工序中的各要素,依据有机的逻辑关系做出的科学组合。按照作业活动的每一步分段编写,集中各专业人员的知识,将每一步作业活动中的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可能的写进规程中,让操作工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各种事故。1.步骤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下来。作业步骤划分时,应注意避免将进行作业活动时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如:佩带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
11、、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如: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等。2.识别危险、危害因素下面,以“一段输送易燃、有毒液体的压力管道与输送泵”为对象,研究“启动泵”这一作业活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1)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2)在未确认输送管线上是否有盲板情况下开泵,易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3)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流程是否正确情况下开泵,易燃、有毒液体易进入其他设备内,造成其他设备物料溢出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等;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1)泵轴
12、防护罩未安装、安装不规范或防护罩本身太窄、承受压力小;2)机泵润滑油杯润滑油液位低于1/3;3)设备、管线有沙眼等。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1)泵周围存在可燃、有毒气体;2)夜间作业环境光线不清;3)泵周围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等。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我们平时工作中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是否正确、全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员工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和平台。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每次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鼓励某工种或对该方面有经验的人首先
13、发言,然后请其他人对此作出肯定、否定、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在确定某一具体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避免口语化,要力求用词准确、句子工整,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需要多人进行反复讨论和推敲才能确定下来。确定某一危险危害因素应注意的事项:3.主要危害后果主要危害后果的描述比较简单,也应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把最易发生的事故些在最前面,由最初发生的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依次排列,其他不易发生的事故附在后面。如先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火灾;2.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中毒;2.火灾”,然后将触电、机械伤害、高
14、空坠落等附在后面。4.现有控制措施按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针对每一种危害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有一定的顺序:先列出预防性措施,即防止危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措施;再列出应急性措施,即事件一旦发生,防止发生造成人员、财产和环境方面事故的措施。 导致某一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不止一个,每个危险、危害因素一般需要制定几条控制措施,同样,某一条控制措施也可能同时控制几个危险、危害因素,这样,就会出现同一条控制措施在一次风险分析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现象。为了便于操作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学习和掌握,针对某作业步骤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措施,应按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依次
15、排列,重复出现的控制措施不应采取合并的方式。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根据危险、危害因素来制定,语言描述要有针对性,内容要符合本单位实际,用词一定要准确,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做,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或模糊词和模糊句子。如“未按机泵操作规程进行盘车,泵轴受应力过大”是造成某一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相应制定的控制措施有:根据机泵操作规程,起动泵前,应先用手盘车,使泵轴转动2周以上,扣好防护罩后,再启动泵。避免使用“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不确定的句子。当然,有些控制措施不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述清楚,但也应让其他人看后知道执行什么标准或制度、规定,并能很快找到这些标准、制度进行查阅或学习。例:清理沉降槽危害辨识序号工作步骤危险因素安全措施1槽耙断电误启动触电、绞伤联系电工断电、解线2吊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