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一一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铺开,班班通、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各种新 媒体技术如百花齐放,浸入我们的课堂,但是到底哪些技术能切实有效的提升课堂 教学质量,利于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呢?近两年,蜀山区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 行为研究项目启动实施,我有幸参与其中。一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三实 践两反思活动,利用会课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帮助教师进一步检验和反思课堂教 学,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这个词条在去年的疫情中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对疫情的阻断与控制, 让人们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威力。那么大数
2、据能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什么呢? 下面就以平均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课例分析,反思教师教学 行为。二、课例片段(一)认识平均数:1、创设情境:学校趣味运动会上的套圈比赛历来是热门项目,报名的小朋友很多,可是名额 有限啊,这不三1班的小林和小张同学正在争夺他们班的最后一个名额呢,一会儿 要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套圈水平。正在套圈的这位是小林同学,他先后尝试了 5次,第一次套中4个(摆磁钉), 第二次套中5个,第三次套中7个,第四次套中了 4个,第五次套中了 10个。他赶紧拿来纸笔,得意的写下:我一次能套中10个。(板书)仔细想想,他又 擦了,猜猜:他为什么擦了啊?(10是他的最好成绩,但是
3、他只有一次套中10个, 不能代表他以后也能套中10个)想来想去他又改成了 4,你猜这回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觉得填4合适吗? (不合适,4虽然出现两次,但是太少了,我肯定会被淘汰)是啊,小林想想也不甘心填4,他又把4擦了,到底填哪个数能代表小林的水平 呢?2、讨论交流:用哪个数表示他的成绩最合适?预设一:选6o问:这五次中有6吗?你怎么想到了 6啊? 6是你算出来的数 (板书:合并再均分)你能在这图中变出6吗?(板书:移多补少)这个6表示什 么?有没有选5? 7?你选的5或者7跟6比比,觉得哪个更好? (6不多不少刚刚 好)预设二:选7,那为什么不用5? (5偏少)有没有认为要填5的?好像
4、也挺有 道理的哦,谁能解决他们的争执?(用6)怎么想到6的?(板书:合并再均分,移 多补少)总结:没错,小林最终选择的就是6,这么合适的数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一一平均 数。在这几个数当中,10是?生说出(最大的)4呢?生说出(最小的),7多了一 点,5又少了一点,而这个6位于10和4之间,代表平均每次套中6个,不多不少 刚刚好,平均数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揭示课题,板书)3、应用平均数小林的同桌张明,也进行了尝试,不过他只试了 4次,成绩分别是:6、9、7、6 如果要从他俩中选一人代表班级参赛,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计算出张明4次成绩的平均数是7出示两人的成绩,对比发现:小林的成绩大
5、部分都不错,但是小林有两次都是4, 拉低了他的平均数,张明的水平比较稳。总结: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3 .EM主衿所、二Cb lrW三、课例分析,让数据说话。这是本课的第一次实践,听课教师分为8个观课小组: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时 间分布,学习活动转换,教师提问情况,教师理答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 后测情况和数据录入。听完课后,老师们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后测情况良好,说明学 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已经掌握。整节课师生的对话互动丰富,学生课堂氛围十 分活跃。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这一特点,教师 紧扣情境设置问题,并及时进行追问和转问,教学层次清晰
6、,环环相扣。但是根据 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听课老师们普遍感到,本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的体会还不够深刻。这是一节概念课,概念课的重心一定是放在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上,从这 张课堂师生教学模式分析图来看,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对话型课堂,在课堂中,教师 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的思维。所 以,整节课呈现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后测 情况来看,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达成度也很高,但是为什么会让观课者觉得,平均 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呢?我们来看下一张师生语言互动比率分析表:师主治包巨加率先新_ IHl 啮朝.5/Mrwl
7、e(RUIIl 目HtrCtWlR TWM R5IMWB 40_ _享 8IfMJffitt 帽鼠.CtUTMtf. RfnSiKlhFWZ0H9VHftItB QWiWai*-N” tt BSf M tmMW7 m s2 HX,flLff1W 代.nM. .W*CKiFTV 主.WKmmmffiiBiARA 占9-t天H*9tN1MB GDtIlh示MWoK.即 GUllVH* Att .NUfiQ91 16-20 14-20 1624,老师想要的答案当然是第一个,也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而学生却出现了那么多更精确的估计,这是为 什么?从下面这张师生行为互动时间分析图可以看出,表示教师行为
8、的蓝色线条在6-9, 有较长时间的停留,说明在这一时间段内,教师行为时间过长。顺着这个时间段对 应到教学设计中,就是学生讨论交流用哪个数表示小林的成绩最合适之后,教师有 大段的总结,也就是在这一处总结时,教师提到了“10是最大数,4是最小数,而这 个6位于10和4之间,不多不少刚刚好。对于平均数6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是教师自己总结的,而不是由学生们观察发现的,所以才会导致他们对于平均数的 范围感受不深,进而导致练习彩带题时的范围估计出现五花八门答案。(三)情感教育没有升华。数学课历来给人们的感觉是,严肃、理性、枯燥,对情感因素的忽视是数学教 学长期以来的一个弊病,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
9、绪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本课的师生语言互动热力分析图,横轴的数字110分别代表共情、鼓励、 采纳意见、提问、讲授、指令、批评、应答、学生主动提问、沉寂。可以看出本课 没有出现1、7、9,也就是共情、批评和学生的主动提问。没有批评说明整节课师生 关系和谐,关于学生的主动提问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而师生间的共情,在数学课上一 般很少见。课后我在反思,这节概念课有没有可以共情的地方呢?辩一辩:(1)中国男子篮球队平均身高是200厘米(2米),有位队员说他的身高是178 厘米,可能吗?可能有身高超过2米的队员吗?(2) 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的身高145厘米,他下水游泳不会有危 险。(3)2015
10、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6岁。一位75岁的老奶奶看到这则新闻之后非常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你怎样安慰她?其实,本节课练习部分“辩一辩环节中,有两题融入了情感教育,但是没有进一 步升华。一题是结合池塘平均水深的问题,进行的安全教育。另一题是结合平均寿 命的问题,如何安慰一位年长的老人。课堂上仅仅处于知识层面的问题解决,草草 地进行了安全教育,所以数据分析没有共情。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达成师生共情的 环节,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全课总结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是呀,今天大 家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知道了父母和老师叮咛我们不要去池塘游泳的原因,我们 利用平均数的知识安慰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数学不仅可以解决问题,更可以 助人为乐,甚至是挽救生命啊!这样的总结必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也 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学有所用的价值。总之,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充斥着种类繁多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利用会课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是一项 让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它通过数据帮我们查找原因,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利于教师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逐步改进,让我们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历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