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要充分反映教育实践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要充分反映教育实践变革.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理论要充分反映教育实践变革教育理论要能够意识到教育实践变革的需要并与时俱进地对其 做出充分反映,如是它才有可能实现创新。为了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充分理解与接受教育实践变革的现状与趋势,并 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理论需要和构建教育理论的学理依据。(一)在实践中构建教育理论的意义作为内在于教育活动的价值,教育实践变革的意义与趋势往往蕴 含在教育活动过程之中,要揭示这些变革性要素就要发挥教育理论的 批判品格,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仔细地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 和旨趣做出鉴别。同时,由于教育理论的意义生成于主体与环境、实 践对象及其情境之间的博弈之中,需要在其形态、内容、结构
2、等要素 的交互作用中去把握它。如果教育理论不能澄清自己的立场并对教育 活动做深入的分析批判,其自身本有的价值就会被遮蔽,也难以形成 新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为了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实践变革,需 要教育理论摆脱以往完全皈依强势学科规范和方法的学科倾向,能够 尊重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和人的发展需要,在更加宽广的视野下审视 教育及其与之发展变化相关的各种要素,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释说明它们可能的变化趋向。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变革的目的与意 义的理解程度越高,它就越能够具有时代解说力和指导力,就越能吸 引人、影响人,这是其生成意义的基础。为此,教育理论要有时代敏 感性,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教育实践变
3、革的意义、趋向并能以大众可 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二)丰富阐释教育的方式教育实践变革是在多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这是 教育理论自身获得变革动力和发展的资源。由于影响教育实践变革因 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平衡其间的复杂关系,需要对这些 条件和因素做出清晰的梳理,分析它们之于教育实践变革的适切性。 不同于去时空化的教育理论,适合实践者需要的教育理论要能够摆脱 以往学科化取向所信奉的“避繁就简”、用因果联系的思维方式论说 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弊端,直面教育变革情境的复杂性,反映教育 实践变革的特征与需求,以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为导引,有针对性地 诠释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充分揭
4、示和诠释教育实践变革的复杂性, 阐释和说明教育实践变革的各种微妙的因素和条件。对与教育实践变 革的各方面条件和相关要素的把握和认知越全面、越深入,就越能够 充分反映教育实践变革的质量及时效性,也就越能够促使教育理论以 合乎此变革的方式做出反应和表达。这样的教育理论能够被实践者作 为批判的武器所接受和运用,通过澄清思想、深化认识,促进教育实 践变革并使之趋于更合理的方向。(三)构建本土化的教育理论话语教育实践变革是一种能够改变当下教育生态的活动,它从文本逻 辑上至少包含了变革的理念、原因、内容、方式和条件等,具有历史 性和社会性。与所赖以存在的特定情境之间的互动使得其间蕴含着多 种可能性,这是其
5、内在生命力之所在。而任何学术话语体系都产生于 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是通过一定的符号、字词、句式等表达 出来的教育认识,共同的语言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是其不可或 缺的构成要件,它“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 造或构成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不同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各 种至关重要的实体,并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 鲜活且丰富的本土知识为对教育实践变革做出充分的诠释和解读创 造了条件,只有生成与特定情境的语言相一致的表达才能准确充分地 反映出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在教育实践变革中生 成能够充分反映本土教育实践的理论知识。本土知识的内容是关于特 定
6、地域,特定时间,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是在特定社会结构约束条件 下,通过人类实践活动生成的有关经验事实的文化含义和生活形态, 也就获得了韦伯所关注的社会行为的“意义”。在美国人类学家克利 福德格尔茨(CIiffOrdGeertZ)看来,社会事实一方面是“生性的事实”, 即事物原初的属性,另一方面又是“人为的事实”,即人们赋予事物 的文化象征意义。教育实践变革是由社会变革生成的活动,其意义是 时代赋予它的,其内在价值取向就蕴含在本土知识中,并且也只有通 过它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依照行动理论,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行动是其内在的演进逻辑的外显,对此,任何学科化的理论都难以对 其作出充分说明。为此,教育理论要能够充分揭示行动之于彰显教育 活动及其内在品质的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能够遵循教育实践变革 的逻辑去言说教育和人的发展,由此构建属于自己的教育学术话语体 系和方式。